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汛期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汛期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2006年6月23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林业局,地林直有关部门:
经行暑、林业集团公司同意,现将《大兴安岭地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大兴安岭地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黑龙江省2006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及《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我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重点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我区范围内,按成因地质灾害大致可分六类:
(一)江岸侵蚀。黑龙江沿岸在洪水冲刷和人为活动作用下,侵蚀塌岸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主流滚动改道,国土资源流失。主要发生在漠河县、呼玛县、塔河县范围的黑龙江沿岸段。呼玛县翻身屯沿岸树木稀疏, 植被破坏严重,岸线冲刷速率年平均 4.2米/年,最大冲刷值14.6米/年:塔河县依西肯乡沿岸侵蚀速率3.7米/年、漠河县兴安乡、漠河乡沿岸侵蚀速率3~5米/年。
(二)洪泛。呼玛县范围内黑龙江水系和松岭区范围内多布库尔河、塔河县范围内呼玛河雨量大时有洪泛发生。呼玛县黑河水系河宽1000米左右,水流量200~22 000立方米/秒,如有洪泛发生,可能危害范围为沿江53个自然屯。松岭区多布库尔河小杨气段水流量125立方米/秒,雨量大时时有洪泛发生。塔河县塔河镇范围内呼玛河段,水流量129立方米/秒,如有洪泛发生,将威胁县城。加格达奇区加北乡老道口村白桦小河、加格达奇小河、东山小河、光明东河、度假村水库如水大时,可能发生洪泛。
(三)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以沟、河岸边侵蚀和降雨冲刷地面为主,分布范围较广,表现为两种流失形式。一是面状流失,流失动力为降雨形成的地表迳流,流失物质为土壤及岩表部强风化物,区内水土流失的平均侵蚀模数为850Uhn。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段是加格达奇段甘河南岸、加北乡、白桦乡。大兴安岭东部和北部的河谷平原区,这些地带曾有过六七十处采金作业点,在采金机械挖掘下,河谷赋有砂金地段腐植土层,粘土层全部剥离,下部合金砂砂砾层翻挖,尾砂堆积,河流改道,原沉积结构彻底破坏,松散砂、土物质流失极其严重。二是线状流失,是水流对岸边冲刷造成的流失,由横向环流所致。主要分布于冲沟和呼玛河、阿木尔河、盘古河及其支流凹岸。
(四)崩塌。松岭区、新林区、加格达奇区、漠河县境内有崩塌隐患。松岭区小杨气镇内、新林区翠岗镇、漠河县兴安乡口岸西10公里处、加格达奇区河南半拉山采石场,由于山体陡峭,岩石破碎,每年雨量大时,存在发生崩塌危险,对铁路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一定威胁。
(五)地面塌陷。地面塌陷隐患出现在漠河县霍拉盆煤田,范围在70 000平方米,塌陷规模小。
(六)滑坡。滑坡隐患出现在新林区碧洲镇,长度1000米、宽度50米,厚度100米、面积5000平方米,体积500万立方米。山体陡峭,岩石破碎状裸露,雨大时,白桦乡11l国道有碎石滑坡险情。
二、防范措施
(一)加强监测工作,建立县(区)乡(镇)村三级监测网络,汛期要派专人对防范重点进行监测;
(二)对有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地段设立警示牌,以警示人;
(三)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对有倒塌危险的房屋和其他设施要设立警示牌,不得居住或靠近;
(四)对采煤造成的地面塌陷地段要修建支档工程,禁止继续挖掘作业,对采空区及时进行回填;
(五)崩塌和滑坡的防治措施采取修建支档工程、植树种草等办法防范,严禁在滑体前缘取土,切削边坡;
(六)江岸侵蚀、洪泛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可采取修建护岸工程,种植防护林、种植草木等办法防范。
三、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做好部署、督查工作
要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领导,提高对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莫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国土资源、卫生、财政、民政、水利、建设、电力、气象、交通等部门要落实好相关责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以确保抢险工作有序进行。
(二)确定重点、加强防范,做好险情巡查工作
各地要立即组织人员,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所辖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点)进行巡查,对可能给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要设立警示标志,并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监测、预警和治理工作各地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隐患部位,尤其是对发放“明白卡”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高防御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并将防治地质灾害资金列入年度计划,以确保地质灾害得到及时勘查和治理。
(四)严格制度、狠抓落实,做好值班、应急处理和上报工作
各地要建立严格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制度,如遇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发生,要立即组织人员奔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同时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要求,予以上报。
四、组织领导
行署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行署国土资源局。
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1.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在抢险救灾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具体负责灾害信息的调查、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并进行灾情评估和提出灾后重建总体设想及治理措施等工作。
2.财政、民政、气象、交通、建设、水利、电力部门要依照职责负责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抢修恢复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等,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对灾害体尚存危害部门,要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灾害。
3.卫生部门要按照职责及时做好伤员的医疗救护、药品供应和卫生防疫工作,以确保人员的救治,并有效防止和控制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