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综 述】 2005年 1月起,全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分三个批次,47个党委、45个党组、2110个党支部、33 499名党员参加。其中,第一批参加的是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涉及32个县级党委、45个基层党委、42个党组、955个党支部、15 727名党员,时间从2005年1月至6月底;第二批参加单位是地林直部分企事业单位及县区林业局所属城镇基层单位和乡镇场机关、社区及新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小学校等27个县党委、86个党总支、776个党支部、16293名党员(其中退休党员818名),时间从2005年7至12月;第三批参加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中小学校、驻村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承担教育活动组织和指导工作的有关部门,共96个党组织(机关党委1个、支部16个、农村党支部79个),党员总数 1479名,时间从2005年12月上旬至2006年 5月。先进性教育采取集中学习、民主评议、集中整改和“回头看”等环节,于2006年 6月底完成三个批次的各项任务。全区调整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不强的党组织257个,新设置社区党组织369个;选树先进典型35名,发展党员935名,处置不合格党员503名。
  2006年 2月,按照地委部署开展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并进行“回头看”活动。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重新查摆、梳理问题,推进整改事项的落实。至2006年 6月,共查摆出问题8504条,已完成整改事项 8470条,整改率97.2%。经过先进性教育,全区广大党员思想上有新的提高,政治上有新的进步,作风上有新的转变,工作上有新的改进,多次受到中央及省委巡回检查组的赞扬和认可。新闻宣传、长效机制建设和整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交流;第三批农村先进性教育为全省试点;群众满意率99.97%,基本实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预期成效。
  【活动准备】 2004年 3月起,全区开始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按照党组织和党员底数清、外出时间清、流动去向清、从事活动清、收入来源清、现实表现清、作用发挥清、缴纳党费清的要求,各县级党委组成 351个普查组,采取“地毯式”和“拉网式”调查方法,对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调整充实基层党组织 257个;累计培训各级各类骨干2337人次。其中,基层组织调查人员1053人,地、县两级办公室及督导组骨干1280余人次。
  【组织机构】 2004年 3月,成立中共大兴安岭地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05年1月 13日,成立中共大兴安岭地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地委书记王忠林兼任,副组长由地委副书记魏文彦,地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赋,地委常委、宣传部长岳君兼任,成员单位及成员由行署广播电视局、教育局、财政局、大兴安岭日报社、地直机关工委、地区工商局、地委宣传部、地委党校、地委政法委、行署农业党委、地纪委、行署监察局、民政局、地委组织部、地委办公室及各单位领导兼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由张赋兼任,常务副主任由蒋迎娟兼任,副主任由孙洪福、张庆和、孟靖波、马云汉兼任。下设综合组、指导组、秘书组和宣传组。同时,在第二批开展教育活动的单位抽调20名正副处级干部、30名科级干部,组成10个督导组,负责第一批活动32个县级单位的督导工作。
  【动员大会】 2005年1月22日, 地委召开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会议分主、分会场,在主会场参加的有在加的地级领导,地委领导小组成员,地委、行署正副秘书长,各县级党委主管书记、组织部长、督导组成员,地林直各单位负责人,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成员,地直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个体私营企业和社区代表。在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的有各县处级领导班子干部、县级领导小组成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县区局组织部全体工作人员及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全体同志。
  地委书记、地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王忠林在动员报告中强调,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扎实深入地搞好全区先进性教育活动,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省委驻大兴安岭地区督导组组长张俊峰出席会议并提出要求: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心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要从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省委、地委的部署上来,统一到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上来,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良好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认真负责地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收到实效。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杨东奇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稳妥开展。要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把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主题,明确提高党执政能力这个着眼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个方针。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努力实现“增强四个意识、发挥两个作用”的要求。切实做到开好局、起好步,高效率、高质量地启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建立责任制】 2005年1月22日, 在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明确,各级党委书记是先进性教育第一责任人,主管书记是直接责任人,组织部长是具体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落实工作责任,地委制定《领导责任制度》、《联系点制度》、《督查制度》、《群众监督评价制度》、《中共大兴安岭地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确保全区先进性教育活动迅速启动并有序进行。三批教育活动共建立地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58个,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1900余个。
  【学习教育】 全区先进性教育动员阶段,第一批为2005年1月下旬至3月下旬;第二批为2005年7月;第三批为2005年12月上旬至2006年1月上旬。每批集中学习教育起止时间,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和安排,时间服从质量。集中学习教育阶段分学好文件,制定方案;集中精力,开展学习教育;整章建制,巩固和扩大教育成果三个步骤进行。按照地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学习阶段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区各党政机关普遍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党课教育相结合、小组讨论与大会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双休日、晚上下班时间集中组织学习。每位地委常委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并发挥表率作用。2005年 1月23日,地委书记王忠林为地林直机关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讲第一堂党课后,各县级党委书记相继开展讲党课活动,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讲党课3000多人次。各级党组织学习时间均达40个小时以上,有的支部达43个小时。每名党员学习笔记达1万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文章1篇以上;领导干部学习笔记均超3万字,多达7万字,撰写心得体会 2篇以上。各企事业、社区、乡镇、林场等单位针对党员分布点散面广、层次高低各异、岗位差别较大的实际,不拘泥于形式,从实际出发,分层推进等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农村教育活动的县区抓住春节期间流动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采取“小集中”或 “一帮一”的学习方式, 为返乡各党员“补课”,确保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档、不脱节。在开展好集中学习的同时,各级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安排不同批次、不同阶段的不同学习任务,并相继开展集中学习周、党章学习周、“兴安论坛”、“六个专题”、“我是大兴安岭人,我爱大兴安岭”、“内创一流,外争上游”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讨论等活动,均取得较好成绩。
  【舆论宣传】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区设立、刊发大兴安岭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网页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坚持定期通报发稿量和排名制度,有效地调动基层提供稿件的积极性。全区共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636篇,其中,《人民日报》3篇、中央《先锋网》34篇、《中央新闻联播》1篇、《黑龙江日报》43篇、省简报29篇、省《工作动态》 48篇等。强化对内宣传,全区共在地级媒体发稿4010篇,在《大兴安岭日报》、电视台、电台开辟《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先进性教育在基层”、“让党徽在岗位上闪光”、“让党旗更鲜艳”、“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时代先锋”和“旗帜”等专栏,刊登理论文章 100多篇。在深化整改工作中,地委创办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共发 352期。同时,宣传吴少卿、周儒锵、戚克祥等35名地级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其中15名事迹被收入省先进性教育丛书《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录》中。全区共举办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会270余场次,理论宣讲260余场次,展出先进性教育图片12 000张。其中选树祁月英等 4名优秀共产党员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区进行巡回报告、宣讲。各县区局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采取多样形式进行宣传。
  【评议分析】 全区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均分别利用一个月左右。主要任务: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征求意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搞好对照检查,剖析思想根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其中,谈心活动主要形式是一对一谈,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几个人一起谈,共同找问题,对症下药;找群众谈,认真听取意见。每个党员谈心面不少于支部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副处级以上党员谈心面不少于支部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民主评议采取本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点评、群众参评四种评议方式。评议时吸收入党积极分子、部分群众代表参加。评议内容:根据本行业、本单位党员先进性标准和不合格党员表现,列出具体条目,综合评价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对外出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卧床不起的党员,经组织同意后,分别在异地用书面材料邮寄或设立流动票箱方式参加评议。在分析评议阶段,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搞好分析评议。地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在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和制定整改方案时,主动征求督导组和群众意见,主动接受上级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整改提高】 2006年4月 31日,地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工作的通知》,制定并实施整改问题台账制、整改结果反馈和群众评价制、整改工作督办推进制、整改成果评估和“销号”制5项制度, 并将整改提高工作贯穿始终。坚持立说立行、边学边改;坚持开门内谏、边议边改;坚持结合实际、边整边改。各级党组织在认真抓好分析评议活动的同时,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问题迅速整改,做到易改问题“不过夜”。在每个批次的整改阶段,地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对整改工作均作部署,并派调研组和督查组帮助基层梳理整改问题,落实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做到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和时间要求“三落实”,确保群众期盼解决、当地党组织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都在教育活动的每个阶段得到解决。全区共列入各级党组织整改问题8504条,至2006年 6月,已完成整改(含向群众说明的问题)8470条,整改率97.2%。其中,地区四大班子应整改问题106条,已整改 88条,正在整改18条(需向群众解释的9条),整改率91.5%;12个县区局党委列入整改问题计 6403条,已整改5835条,正在整改479条,需向群众解释说明89条,整改率92.5%。地委形成 7个方面59项制度,各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282项、制度9904个。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帮助基层落实发展项目742项,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1.2万件。全区先进性教育工作群众满意率99.97%,多次受到中央及省委巡回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检查验收】 全区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整改提高阶段后均进行检查验收。第一批验收时间为2005年6月6日至8日,第二批验收时间为2005年10月15日至 17日;第三批(农村)验收时间为2006年2月 17日至21日。检查验收范围为,三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委、党组、党总支和党支部(含临时党支部)。验收内容有七项:搞好思想动员工作;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切实搞好整改;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公布整改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搞好“回头看”。验收方法采取各县级党委自查;督导组、巡回检查组依据验收方案的标准,对派驻单位七项验收重点工作进行听、查、访、看的办法交叉检查验收;地委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小组办公室抽查的方法进行逐级复检。通过上述办法分层次检查验收后,均达到标准,如期转入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回头看”阶段。
  在准备检查验收第三批(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时(2006年2月 15日),中央第二巡回检查组一行8人在组长金道铭带领下,通过5天到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和兴安镇、北极乡、加格达奇区加北乡、卫东社区、学校、企业、地区交通局等单位巡回检查、调研后,评价大兴安岭全区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得充满创新思想,工作很有特色;特别是一阶段一推进、一总结、一交流,派处级干部到乡、科级干部到村是很有说服力的。所派的驻乡、村指导组、督导组、巡回检查组工作人员素质高,工作态度认真,成效明显。并明确表态,对大兴安岭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满意的,大兴安岭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是符合中央要求的,是有很大成效的。
  【整改“回头看”方法步骤】 2006年3月初至4月中旬,整改“回头看”活动采取县级党委自查和地委派验收组检查的办法进行。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3月份)为县级党委自查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所属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习中央、省、地委关于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和巩固扩大整改成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照要求进行回顾和自查,寻找差距和不足,查漏补缺,狠抓落实;第二阶段 (4月初)为地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对全区三个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进行检查阶段。通过检查组听取被检单位“回头看”情况的汇报,对照整改方案进行检查验收,并指导被检单位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 第三阶段(4月上旬)为通过整改情况阶段。通过听取检查组全面汇报,进行综合分析并适时通报整改情况,为进行全区群众满意度测评奠定基础。
  【群众测评】 2006年5月 12日,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体群众满意测评结束。经请示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同意,确定参加这次测评活动的第一、二、三批单位代表比例为4:4:2(没有第三批教育任务的区、林业局第一、二批的代表比例为6:4);党员和非党员的比例为7:3;干部和群众的比例为3:7;有第三批任务的三县和加区参加测评的代表人数原则上300人左右;没有第三批任务的3个区参加测评的人数原则上200人左右;5个林业局参加测评的人数原则上在 150人左右。总体范围为全区三县四区五个林业局和地本级。按照基层党委测评结果与地区测评结果6:4比率计算,大兴安岭地区整体满意度为99.97%。即基层党委总体满意度99.96%×60%+地区总体满意度100%×40%=99.976%。
  【整改“回头看”取得成果】 2006年 6月底,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完成了三个批次的整改提高、巩固扩大成果“回头看”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整改 “回头看”方案,重新查摆、梳理和认真评估, 共查摆出各类整改问题8504条,已整改8470条,整改率97.2%,促进全区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具体体现在:党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区共选树先进典型35名,发展党员935名,处置不合格党员 503名;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地委在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中调整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不强的党组织257个,新设置社区党组织369个;制定实施差额选任、末位淘汰、竞争上岗、民主“海推”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党组织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教育活动期间,全面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其中为13万人次贫困学生捐款救助金额2285.4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 15万人长期饮用地表水的问题,建成塔呼206公里高等级公路;强化包扶工作,地委制定“二包一”工作制度,即一个地直单位和一个县(区)直单位共同包扶一个村,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60多个;全区通过开展“兴安论坛”等活动,进一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2006年初,地委提出“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生态立区、工业富区、项目兴区、打造园区、富民强区”的工作要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形成全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社区建设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文明建设成绩显著。                                 (宫秀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