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行署(林管局)办公室工作

行署(林管局)办公室工作

行署(林管局)办公室工作



  【综 述】 2006年,行署、林管局办公室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地区“两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的“四个一流”工作目标,履行“三服务”(领导、机关、基层)职能,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年完成调研文章7篇,起草领导交办的各类材料132篇。下发《督查要点》5个,确定重点工作督查事项222项,编发《督查专报》11期、《督查与落实》25期。收发各类公文 1346件,审核制发文稿614件。完成2005年行署文件596件、林业集团公司文件780件的归档工作。编发《行署林管局工作大事记》12期。编发《大兴安岭信息》29期、《大兴安岭政讯》12期、《信息通报》11期。上报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信息分别为318条、983条,分别被采用154条、762条。举办全国政府城市信息工作第二十届网络年会。制发《行署林管局重大事项听证办法》、《行署林管局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办法》,加快行署、林管局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组织县(区)政府、林业局及地林直、中省直有关部门制定4大类52项应急方案。编发《林区经济》6期,发稿 128篇。在《中国绿色时报》发新闻(图片)120篇 (幅)。帮助驻外机构协调办理事项28件。完成一项近30年的历史陈欠清理任务,核销呆死账11万余元。维修 6个办公楼的供热系统。组织大型义务植树和义务劳动各1次,50余个单位1000余人参加劳动。下发安全检查通报6期,零点后夜查34次,查出值班漏岗干部16人,处罚违纪违规更值人员7人。承办和参与承办103次全区大型会议。计算机中心提供视频会议服务262次。会展中心提供会场服务92次、展览服务2次,接待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参观23次。机关幼儿园组织开展20多项教学和文体活动,入园幼儿438名。机关党委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发展5名预备党员。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形成抓好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大新机制。开展“博爱一日捐”、“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送温暖,献爱心”三次活动,共捐款6010元。青年工作中心和团支部联合组织开展“帮助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活动。“一帮一”扶贫对象走向致富道路。参加地林直机关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分别获拔河比赛第二名、男子篮球比赛第四名。至年末,办公室共获集体荣誉15项,其中,政务信息等6项工作被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表彰;共有 55人被上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综合调研】 组织人员对全区经济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先后到漠河、塔河、加区、呼玛 4个工业园区及省内的牡丹江、绥芬河、穆棱、青冈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形成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年人均外出调研18天,形成调研文章7篇,3.1万字。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材料综合任务,全年起草各类材料132篇,成稿 35.7万余字。
  【督办检查】 制订《行署林管局系统督查工作实施办法》,修改完善《督查工作制度》、《督查员岗位职责制度》,重新制定《对督查员工作的十点具体要求》,收到凡批必查,凡查必果,凡果必报, 凡报必结的效果。将行署、林管局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进行分解, 共下发《督查要点》5个,重点督查事项222项。指定专职督查员对重点工作进行具体督办,随时反馈情况,督查室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汇总,呈送领导审阅,确保督查工作高效运转。完成重点工作58项、招商引资15项、常务会议 140项利民行动任务和41项督查落实任务。书面督办省政府和行署管局领导批办事项50件,口头督办领导交办事项1000余件。督办省人大代表建议 3件,加区政协委员提案3件。编发《督查专报》11期、《督查与落实》25期。 开展对境外采伐、砂金禁采等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取得良好效果。
  【文秘档案】 制发《大兴安岭地区政务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规定》,确保与省政府、国家林业局、各县区局联网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正常运行,保证政令畅通。下发各县区局的会议通知、急件均通过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传输,提高文件运行效率。所有的密级公文实行单独管理,登记造册,按领导批示范围和密级要求传阅,机要件指定专人送阅办理,未发生失泄密事件。共收发各类公文1346件,审核制发文稿614件,完成打字量170万余字,校印量 6万余件,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完成2005年文件归档工作,其中,行署文件 596件,集团公司文件 780件。报刊投递和信件收发做到急件急办,平信、杂志报刊发送无误。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年内共接收文书档案124卷,双套制文件395件,财会档案70卷(册);微机录入档案目录618卷2621条。强化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全年共提供借阅服务 1600人次。完成《行署林管局工作大事记》12期编发工作,做到内容全面、记述清楚、文字精练。



  【信息工作】 编发《大兴安岭信息》29期,超出 5期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作用。上报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信息分别为 318条、983条,其中,被采用分别为154条、762条。编发《大兴安岭政讯》12期、《信息通报》11期。向基层下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和《2006年政务信息报送要点》,健全基层信息员队伍。筹备举办全国政府城市信息工作第二十届网络年会。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2006年度省政府政务经济信息网扩网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家林业局授予“2006年度林业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电子政务】 对全区政务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维护,共处理网络故障11次,处理网络节点故障110余次。对行署、林管局各办公楼政务网络接入进一步完善,保证全区 OA办公、视频会议、森林防火指挥决策、大兴安岭数字林业、政府网站等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转。完成地区技术监督局等单位通省网络工程的接入工作,完成地区规划院与国家林业局政务内网、审计局、县区局内网的接入工作。制定《大兴安岭地区政府网站管理办法》,健全网站服务功能。重点开展OA办公系统的使用,对没有接入政务内网,不能开展OA系统的单位进行接入和完善,对地林直机关51个单位96名人员进行培训。针对全区政务应用系统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大兴安岭政务网络安全应急处理预案》,推进正版软件使用工作。
  【政务值班】 执行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和工作程序,坚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制度,及时、准确、熟练使用网上报送系统传递和处理政务信息。制定和执行新的《大兴安岭政务值班工作制度》,细化《政务值班室值班工作日志》,使政务值班工作进一步规范。对承办的每一件公务认真做好记录,从速办理,及时通过报送系统反馈情况。承办政务事项 613件,办结率100%。          
  【政务公开】 年初,制定2006年全区政务公开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推进政务公开。制发《行署林管局重大事项听证办法》、《行署林管局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办法》,强化重大事项公开透明操作,加快行署、林管局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向省推荐大兴安岭地区政务公开典型经验和做法,向全省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会议推荐全区一家典型单位。省政务公开调研组考察期间,对地区政务公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应急处理】 完善落实应急预案的管理法制、体制和机制建设,有效地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组织各县(区)、局、地林直、中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各自实际,对各类应急预案分别制定4大类52项应急分案。8月,印发 《<大兴安岭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分案>的通知》, 基层各类预案编制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全区初步建立一套分工明确,配套科学的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林业宣传】 编辑部围绕“发展特色经济,共建和谐兴安”这一主题,向林区读者介绍林业经济转变时期的新思想、新思路,突出宣传全区旅游业、林产工业、绿色食品业。《林区经济》按时出版6期,发稿128篇,其中,重点稿件56篇。记者站在春季扑火中,到火灾现场采访,共发文字稿10篇1.4万字20幅照片,反映全区职工群众扑火救灾的精神风貌。 在《中国绿色时报》发新闻 (图片)120篇(幅),比2005年同期增 1倍多。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头版头条,《兴安林海生态旅游正扬帆》占据一个整版。 记者站连续第八次被 《中国绿色时报》社评为“先进记者站”。 
  【驻外机构管理】 年初,召开全区驻外机构及企业工作会议,确定全年外企工作中心任务,对2005年业绩突出的办事处进行表彰奖励。做好驻外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接待和服务工作,帮助驻外机构协调办理事项28件;接待回岭人员200余人次,收转外办信息60期600余条。 
  【财务管理】 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推进财务微机化管理,林财实现凭证微机打印,一些财务账目正在进行计算机管理;行财的财务微机化管理工作也在推进之中。通过与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完成一项近30年的历史陈欠清理任务,核销呆死账11万余元。
  【事务管理】 重点加强楼内外环境建设。各办公楼大厅、走廊、台阶摆放鲜花2100余盆,室外种植鲜花5600余株,修整草坪1500多平方米。元旦、春节期间,对办公楼和街树装饰彩灯。加强供电系统管理,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对各办公楼用电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完成节日灯、广场灯电路改造。采取各办公楼 8小时以外拉闸限电、控制节日彩灯亮灯时间等措施,保证机关安全用电,节约电费。对 6个办公楼的供热系统进行维修。组织大型义务植树和义务劳动各 1次,50余个单位1000余人参加劳动。执行车辆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及时维修和保养车辆,累计安全行驶40万余公里,未发生机械和交通事故。年末,被黑龙江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事务工作协会授予“全省机关后勤先进单位”。
  【安全保卫】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认真做好基础工作。建立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治理工作档案,坚持月写实。每季度和重大节日期间,对各办公楼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对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随时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限期整改。全年召开安全保卫专项会议10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14项84条。下发安全检查通报6期,对更值人员以会代训4次,集中业务学习3次,岗位练兵8次。日检查12次,零点后夜查34次,查出值班漏岗干部16人,处罚违纪违规更值人员 7人。查出安全隐患26处,都进行处理。妥善处理群众上访事件,共接待集体访66批次、零散访1000余人次。
  【会议接待】 定期组织人员对会场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全年承办和参与承办 103次全区大型会议、大型活动、综合性会议和视频会议,从起草会议通知、经费申请、材料打字等每一个环节都严密组织、精心部署,做到服务周到、会务有序,提供一流的会议接待服务。计算机中心提供视频会议服务 262次;会展中心提供会场服务92次、展览服务2次,接待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参观 23次,均未出现任何差错。
  【幼儿教育】 继续加强环境硬件建设投入力度,粉刷外墙,铺设地毯,装点修饰环境,并根据季节与教育主题的不同及时更换,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优化教师与幼儿关系,以赏识教育为主,培养幼儿活泼开朗性格。根据幼儿园教师年龄偏大,不适应现代幼教事业发展的实际,聘请13名年轻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幼教一线。建立健全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档案,定期对幼儿进行身体检查,坚持每日晨检。在膳食管理上,把好购物和验收关,为幼儿提供合理营养膳食。先后组织开展资源馆参观、部队联欢、文体汇演、故事儿歌比赛、童话剧演出等20多项教学和文体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至年底,入园幼儿 438名,达历史最好水平。机关幼儿园被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局授予“兴安名园”。  
    
           
  【扑打森林火灾】 在扑打区域内森林火灾过程中,办公室抽出30人随同行署、林管局领导赶赴扑火一线。办公室领导和督查员协助领导指挥扑火,及时准确传达领导的指示和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综合协调事务。在这次扑火中,办公室承担组织机关扑火队伍工作,共组织中省直和地林直机关27个单位250多人员赴松岭区砍都河火场进行扑打和看守;同时组建7人的后勤保障队伍,连续11天为机关扑火队员运送给养。被国务院扑火前线总指挥部授予“优秀保障单位”称号。
  【政治文明建设】 党政班子按时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中心组集中学习 6次,其中,学习法律知识 4次。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围绕述职述廉主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摆整改。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围绕查摆出来的 “懒、散、乱、浮、冷、奢”6大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开展“爱兴安,爱岗敬业,做内创一流外争上游的人民满意公仆”、“改进服务作风建设”等项活动,发展 5名预备党员。                  
  【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5月、6月,先后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分别捐款2780元、1260元;11月,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款1970元。青年工作中心和团支部联合组织开展“帮助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活动,先后帮助残疾人、孤寡老人拉煤、劈柴。“一帮一”扶贫对象李常岭一家在办公室干部职工的帮助下,其家庭养殖业规模逐步壮大。省“一帮一”检查组到地区检查时,行林办作为地林直机关扶贫先进典型代表,向检查组汇报帮扶工作。办公室与地区武警支队连续 5年开展共建活动。在地林直机关体育赛场上,行林办拔河获第二名,男子篮球队取得第四名。办公室内部组织联欢会、夏季野游等3次活动。           (王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