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联工作
侨联工作
侨联工作
【综 述】 2006年,全区侨联组织、团结和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地区“两会”精神;开展“能力建设年”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组织侨界文艺代表参加庆祝中国侨联成立50周年为主题的“龙脉侨魂”大型文艺汇演,宣传侨界“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先进人物事迹;通过开展“三比”(比创新、比服务、比成果)活动营造荣辱观教育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定期走访、慰问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与培训工作;重点解决好群众信访问题,全年接待来信来访34件次,有关社会保障类16件,家庭纠纷15件,参与民事纠纷调解3件,切实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围绕地区 “十一五”规划和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组织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参政议政调研工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推进经济发展建言献策。重视做好新移民及其眷属工作,鼓励和支持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为国创业、干成事业,共发出招商引资项目册100余份,接待来访华侨、华人共四批 15人次。年末,地区侨联被评为全省侨联工作先进集体。
【荣辱观教育活动】 全区侨联系统通过听报告、座谈会、专题辅导、参观教育基地、收听收看先进人物事迹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将学习“八荣八耻”与加强侨界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侨联干部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与全面提升侨联服务水平结合起来,与增强侨联组织能力建设,不断创出新业绩结合起来。完善机关学习、服务承诺、职业道德、信访接待等规章制度建设,增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硬性约束,实现自律与他律的良性循环。
【侨联建设】 制定 《关于全区侨联系统开展 “侨联能力建设年”活动方案》,对增强“四个能力”(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创新能力)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各地侨联加强学习,相继开展“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的侨联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侨法宣传】 注重抓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涉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落实,开展维权宣传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报导、散发宣传资料、开展知识竞赛、组织归侨侨眷参加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增强全社会依法护侨的意识。配合侨联进社区工作,建立社区调解机制,为归侨侨眷提供律师联络卡,免费为其法律咨询、法律建议,在涉法涉诉中为侨代言等服务。组织侨联法律顾问和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基层,在收集信息、反映侨情民意的同时,面对面解决归侨侨眷在生产生活中涉及的实际法律问题,做疏导稳定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接待外侨考察团】 8月20日, 地区侨联接待由大庆市侨联党组书记于景双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 7人。通过座谈、参观和走访,宣传大兴安岭地区特色产品、优惠政策和独特优势;交流侨联进社区活动开展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两地联络,发挥侨务资源共享的优势,实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途径与办法。
【文艺活动】 9月12日,黑龙江省庆祝中国侨联成立 50周年文艺汇演在哈尔滨儿少中心开幕,全省各市、地侨联共选送23个文艺节目。大兴安岭地区选出 5名侨界代表参演,其中,地区实验中学选送的《长鼓舞》获优秀表演奖。大兴安岭地区侨联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王少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