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联工作
社科联工作
社科联工作
【综 述】 2006年,地区社科联努力学习、宣传、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区“两会”精神,围绕“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思路,发挥社科联工作的优势,动员和组织社会科学团体和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全区社科系统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和社会科学普及等活动,完成省社科联部署的首次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调查问卷等工作任务。全区社科联系统评出先进集体12个,先进个人35名。
【思想政治建设】 组织全区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和黑龙江省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地委常委(扩大)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区宣传工作会议及省社科联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学习,提高全区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
【理论研讨】 地区社科联在组织学术活动和课题研讨时,突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历史问题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以现实问题研究为主;共性问题研究与个性问题研究相结合,以个性问题研究为主的“三结合、三为主”方针,引导全区社会科学各学会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地委、行署和林管局的中心工作开展研究和咨询活动,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3月,先后举办 “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理论研讨活动。就如何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北药开发、林产工业等五大产业进行研讨。来自全区社科系统所属单位60余人参加,共征集论文80篇,获奖70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20篇、优秀论文25篇,会上交流 10篇。5月,与地区妇联开展妇女工作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共收到论文50余篇,获奖论文32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优秀论文 12篇。7月,参加黑龙江省社科联与省直多家单位开展的“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经济”理论研讨会的论文征集工作,共向研讨会选送论文5篇。
【学会建设】 年初,地区社科联先后到地区税务学会、地区党建学会、地区统计学会、地区审计学会、地区工商管理学会,对学会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检查。通过调研检查,对全区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建设和工作情况有充分了解。 4月,按照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民间社团组织的部署,对社科联系统和学会进行清理整顿与重新登记。强化对学会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学会建设组织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11月,开展学会“双先”评比工作,全区社科系统评出先进集体12个,先进个人35名。
【科研成果评奖】 完成黑龙江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征集论文评奖工作,并向省评奖委员会选报优秀科研成果 5项。完成大兴安岭地区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评奖工作,共征集优秀科研成果49项,经大兴安岭地区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评选,共评出48项科研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佳作奖17项。
【社会科普活动】 2月,地区社科联在人员少,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联合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历时三个月完成省社科联下达的黑龙江省首次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调查问卷的工作任务。共走访调查全区各行各业400人,填写答卷400份。同时完成省社科联下达的“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专题调研工作,撰写 2万余字的专题调研报告。并在全区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文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提高区域民众的科学素养。
(代培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