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民族工作 【综 述】 2006年,全区民族工作部门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以加快鄂伦春族乡村经济的发展和鄂伦春族农民收入为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天然优势开发桦树皮工艺品生产,发展民族经济;重视民族体育和人才培养,共有 111人被录入“少数民族人才信息库”;在全区开展民族知识竞赛答卷活动,为鄂伦春族乡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180万元;资助少数民族困难户80户,发放救济金16 000元;促进全区民族工作长足发展。
【民族经济】 起草《大兴安岭地区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大兴安岭地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兴安岭地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为鄂伦春族乡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180万元;成立鄂伦春族民间桦树皮手工艺品生产协会;十八站鄂伦春族乡村的桦树皮工艺品全部实现订单式生产。
【民族体育】 7月22日至25日, 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在齐齐哈尔市举行。地区组团参加运动会,获1枚金牌、1枚铜牌和 1项第六名。大兴安岭地区代表队被大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
【民族政策宣传】 7月,行署民族宗教局结合 “五五”民族普法工作,在全区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提高全区干部群众特别是民族干部的民族政策观念。各县、区、局、大杨树农工商公司分管民族工作的领导、各县区人大、政协、统战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两个鄂伦春族乡的干部参加这次民族知识竞赛答卷活动,共收有效答卷300余份。评选出优秀组织奖11个;个人奖55名,其中,一等5名,二等10名,三等40名。
【人才队伍建设】 3月起,行署民族宗教局着手 “少数民族人才信息库”建设工作,历时三个月,在全区范围内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省直单位的副处级、副高职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才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共有 111人被录入“少数民族人才信息库”。其中,副处级以上59人、副高职以上52人。
【关小云出席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代表会】 4月19日至 2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民协理事、大兴安岭民协副主席、塔河县民族宗教局局长、鄂伦春族代表关小云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余年,关小云立志于具有鄂伦春族民俗的萨满文化研究。所写《鄂伦春民族风俗概览》、《鄂伦春萨满教调查》和《大兴安岭鄂伦春》等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专著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有关学术部门的赞誉,其中《鄂伦春萨满教》一书被译成日本版发行。关小云被誉为“鄂伦春萨满研究第一人。”
【爱心捐助】 年初,按照机关党委部署,行署民族宗教局发动职工开展捐助活动,全局10名职工捐款1100元。1月6日,行署民族宗教局组成慰问组到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和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走访特困农户和贫困党员,每户发放慰问金200元。1月10日至12日,行署民族宗教局会同地区红十字会代国家民委和中国红十字会向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和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共60户鄂伦春族贫困户发放慰问品,每份慰问品价值200元。
(涂彦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