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外贸
商务外贸
商务外贸
【综 述】 2006年,行署商务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组织代表团参加第十七届“哈洽会”等20次招商活动;加强对招商项目的审核,着重引进大项目;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督办大项目的落实;领导带队参会参展,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签约招商项目41项,签约额 23.99亿元,资金到位 10.05亿元;开展代办制和财政统一收费,提高服务质量,为外来投资企业落实优惠政策,营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年进出口完成 946万美元;全区市场出现购销两旺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 976万元,同比增长11.1%,消费品增速在全省排位中游。加强节日期间市场供应检查,对关系国计民生的46种重要商品的日常监测。元旦、春节、五一节日期间,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区节日市场进行联合检查。共检查定点屠宰企业51次,检查集贸市场40余次。在扑救山火期间,下发《关于加强市场供应确保食品安全的紧急通知》,确保非常时期全区饮食安全;将畜禽屠宰行业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结合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与工商局、畜牧局、发改委四家联合下发《关于强化家禽定点屠宰管理加强市场监管的通知》,各县区镇级政府所在地设立家禽定点屠宰厂,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家禽定点屠宰厂建设给予扶持。地区汽车报废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大兴安岭地区汽车报废暨报废汽车回收市场秩序专项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规范报废汽车回收市场。全年回收报废汽车 192台,发放报废汽车补贴资金40万元。二手车交易市场共交易车辆 429台,交易额1269万元。依据国务院《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对全区酒类流通备案登记。通过电视、报纸发布公告7期,印制宣传单 5000余份,全年全区登记854户酒类经营业户。
【招商引资】 组织参加“冬展会”、“冰洽会”、“哈洽会”、赴沪苏浙学习考察招商活动、“沪浙知青兴安行”回访活动,韩国香港活动周,齐齐哈尔绿博会,全国林产品交易会等近20次招商活动,组织签约招商项目41项,占全年招商项目50.6%,签约额 21亿元,占总签约额87.9%。签订引资项目81个,签约额23.99亿元,同比增长55.76%,资金到位 10.05亿元,完成年计划118.24%,同比增长53.65%,引资额首次突破 10亿元。其中,签订千万元以上大项目44个,占签约总数54.3%,大项目总数是前五年之和。千万元以上项目履约38个,履约率90.47%,到位资金7.63亿元,占总引资额75.92%。哈洽会签约项目52项,签约总额18.9亿元,履约45个,到位资金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115万美元,完成计划104.5%,同比增长42%。
【外贸进出口】 全年审核上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对俄森林贷款贴息、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专项资金2604万元,到位2100万元。调查全区外贸进出口企业生产、出口、经营情况,收集各进出口企业相关基础材料,建立全区外贸进出口企业档案。举办外贸业务培训班,60多名企业管理人员和商务部门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了商务管理部门和企业人员的外贸业务素质。全年,进出口完成 946万美元,同比增长16.32%。其中,出口667.63万美元,同比增长38%,进口 277万美元,同比下降15%,进出口总额完成年计划 890万美元的106.3%。向国家和省申报外贸专项资金项目38个,20个项目获批准。
【工业园区建设】 制定《大兴安岭地区中俄经济技术工业园区优惠政策》,对进入工业园区的大企业、大项目进行封闭式,“保姆式”服务;规范执法行为,加大对招商引资企业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安商亲商投资氛围。延伸代办制服务,推进大项目建设。
【信息工作】 全年印发商务工作简报12期,编发外贸信息12期、哈洽会简报 8期、整规办简报 9期。每月按要求及时向行署信息科、地委信息科、机关工委办公室上报各类信息,全年上报信息40条,采用20条。 (姚海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