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融资管理

融资管理

融资管理



  【综 述】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支持大兴安岭地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接续产业快速发展,制定《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改善大兴安岭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引导和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对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绿色食品以及兴安北药等产业信贷支持。积极搭建银企平台,支持和鼓励地方中小企业发展,与地方有关部门一同制定《大兴安岭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共发放支农再贷款1800万元,12月31日,支农再贷款全部收回。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3890万元,支持1967人再就业。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 139 214万元,负债总额1 141 149万元;各项存款余额1 110 411万元,比年初增加 87 551万元,增长8.56%;各项贷款余额175 219万元,比年初增加27 120万元,增长18.31%;现金累计收入2 380 386万元,现金累计支出2 438 025万元,收支相抵,净投放57 639万元,同比多投放2062万元,上升3.71%;营业收入 54 833万元,营业支出54 793万元,收支相抵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亏损2917万元,剔除资产减值准备因素,实际亏损997万元,同比减亏1224万元;上存资金余额65.5亿元,同比增加4.7亿元。开展金银贷款维权工作,收回黄金贷款19.5万元。
  【结算管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措施,提高全辖会计核算质量。完成小额支付系统上线运行,确保资金汇划渠道畅通。全年共办理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14 524笔,金额25 640万元;办理大额支付往来业务4022笔,金额625 214万元;小额支付往来业务 482笔,金额484万元;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监督审查开户资料,按期完成银行结算账户清理工作。核准各类账户759 995户,其中,基本账户3480户、专用账户1508户、一般账户 366户、临时账户164户、个人账户754 477户;加强同城票据交换管理,全辖全年共办理同城清算资金 25 832笔,金额 296 712万元;积极拓展结算方式,进行银行卡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召开空头支票行政处罚培训班,强化空头支票行政处罚行为,维护结算秩序。
  【国库管理】 继续加强国库会计核算管理,4月24日,接入小额支付系统。9月11日,完成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库辖内国库内部往来CA证书认证工作,实现国库内部往来自动编核押。完成中央级预算收入13 436万元,省级预算收入4842万元,地级预算收入15 876万元,区县级预算收入6060万元;办理财政库款支拨115 200万元。发行凭证式国债五期,金额 11 531万元,发行储蓄国债(电子式)二期,金额7964万元。兑付国债7720万元。办理退库2478万元。
  【外汇管理】 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3 587 013美元,同比减少924 332美元。其中,涉外收入3 411 958美元;对外付汇175 055美元。人民币兑换外币26万美元。银行结汇 547万美元,售汇27万美元,结售汇顺差520万美元。出口创汇总值348万美元,同比减少36万美元。进口付汇171万美元,同比增加36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59万美元,同比减少8.5万美元。
  【征信管理】 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开展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对地区房产局1999年到2006年7年的数据进行录入1026笔,12月 30日,完成地区住房公积金数据接口开发工作,实现住房公积金数据上报。6月 30日,完成加区城乡信用社非农户信息采集工作。11月30日,三县城乡信用社完成非农户信息的采集工作,共录入非农户信息1047笔,金额1017万元,大兴安岭辖区非农户信息采集基本完成。办理贷款卡34张,年审贷款卡 43张,年审率19.1%,较2005年提高6.5个百分点。
  【货币管理】 贯彻执行《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全年回收不宜流通人民币20 760万元;货币投放 23 5243万元,回笼180 085万元,净投放57 639万元,同比增加3.71%。完成《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试工作, 276人考试合格。开展反假币宣传月活动,围绕“反假货币,人人有责”的主题,成立大兴安岭地区2006年反假货币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月活动方案,组织召开各金融机构分管负责人专题会议。部署各商业银行成立监督指导小组,负责宣传月期间对各宣传单位、网点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工作。对宣传重点、宣传形式、宣传方法做周密部署,保证宣传活动顺利开展。出动宣传车27辆、设立咨询台32处、散发宣传单5万余份、悬挂宣传标语 43幅。真假人民币实物对比,在宣传网点播放反假人民币专题片,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开展面向农村反假货币工作,组织各家金融机构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到乡镇、村屯,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活动。对村干部、信贷员等进行反假培训;到田间、地头对农民群众宣传假币识别方法。并根据农联社、邮政储蓄业务网点多,直接面向农村的特点,一线业务员定期下乡,把农村的反假货币工作连续开展下去。全年收缴假币7万余元,同比增长38%。
  【反洗钱工作】 在行署及相关部门支持下,召开反洗钱宣传工作会议,制定完善《大兴安岭地区金融监管部门反洗钱工作协调制度》、《大兴安岭地区反洗钱信息举报制度》。开展反洗钱系列宣传活动。悬挂宣传条幅21条,设立咨询台46个,发放宣传折页2万余份。
  【内部审计】 继续坚持“同级监督、下查一级”的工作原则,开展现场审计 8项,其中,离任审计2项、后续审计4项、专项审计2项;发现不规范问题94个,提出整改意见27条。
  【调统工作】 落实哈尔滨中心支行的工作指导意见,提高调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改善金融统计服务,加强经济金融分析和专题调研工作,组织、参与重点课题调研, 1篇课题被哈中支金融研究处评为三等奖。 全年发表调研报告 79篇,其中,《东北金融调研》刊登 5篇,《黑龙江金融》刊登9篇,《黑龙江金融》专刊6篇,《东北金融》刊登 2篇,哈中支《动态反映》刊登57篇。召开第三届金融理论研讨会,32篇研讨文章获奖。发放储蓄问卷4期 1920份,银行家问卷4期 20份。继续进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企业影响的调查工作,对大兴安岭地区丽雪公司发放问卷调查4期4份。
  【纪检监察】 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地区中心支行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干部职工反腐倡廉教育,开展《党章》集中学习月、《反腐倡廉教育学习资料》学习测试活动。开展 3项执法监察,并对县支行和机关各科室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 2次检查。半年组织召开案件防范形势分析会,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纠风和行业作风建设,创建节约型央行,并严格执行干部下基层行风表现评议制度和监管人员检查报备制度,规范干部职工下基层工作廉政行为。
  【安全保卫】 制定了10项防范措施,进行 6次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投资 5.2万元安装电视监控系统,办公楼实现封闭式管理。对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购置通讯跟踪设备,提高押运中通讯保障水平。2006年,中心支库和三个县支库均被评为一级安全防范合格单位。
  【自身建设】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开展行员岗位任职资格考试,与地方电大联合安排考试两次,参考 175人次。参加地方经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全国外语等级考试,职工知识和专业结构有所改善。按照分行部署开展党员先进性理论研讨活动,上报理论研讨文章 3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地区中心支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2项,成立突发事件处置机构。 6月,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时,及时启动《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行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保证资金和人身安全,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9月,对 《发行基金调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演练。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的实际操作,提高了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应急决策能力。组织开展党员年度民主评议活动,辖区在职的 111名党员被评为合格党员。全年在沈阳分行《东北金融信息》、《党群工作》发表信息各7篇,《工作周报》5篇。2006年,地区中心支行副行长李淑芬被“黑龙江省财贸金融轻工纺织系统工会”评为职工满意领导干部,地区中心支行科技科被哈中支评为“计算机安全管理先进集体”,中心支行团委被沈阳分行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                               (罗晓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