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征管
地税征管
地税征管
【综 述】 2006年,全区地税系统贯彻新时期全省地税系统治局思想,确定“抓管理,夯实基础;树形象,争创一流”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强税收征管,落实税收计划,组织税收收入;完善社保费片缴制度,规范征管工作,强化费源管理,提前两个月完成税费收入,实现税收收入1.4亿元,完成计划112.6%;全年征缴社保费 3.8亿元,同比增长42.4%;加大重大行业税收执法责任制,开展专项清理检查,检查纳税户2095户,查补税款 185万元;规范税收秩序,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完善征管体制;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全区14个征收网点,有11个征收网点升级为2M光纤,实现税银一体化征收网上缴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面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税费收入突破 5亿元大关。“火车上的税收宣传队”宣传项目被评为2006年全省地税系统税收宣传优秀创新项目。呼玛局等4个单位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呼中局等3个单位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税收收入】 采取“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办法,把税收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区)局、分局、税收管理员,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职能科室对各县(区)局的工作进行包保,切实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矛盾;测算全区宏观基准税负、重点行业基准税负,把测算的基准税负标准与实际税负相比较,查找薄弱环节;制定《重点税源管理办法》,层层建立重点税源档案,健全分层、分级税源监控网络。加大对重点行业专项检查和“覆盖式”稽查力度;地局每季召开一次税收分析会,各县(区)局每月召开一次税收收入分析会,通过分析当期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及时解决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全区地税系统提前两个月完成税费收入任务,实现税收收入 1.4亿元,完成税收计划112.6%,超收1574万元,同比增长17%,增收2040万元。
【社保费征缴工作】 围绕“抓征缴,保计划,提效率”这一中心,做到及时催缴、及时入库、服务上门、征缴到户、做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女职工生育保险“五费统征”,全年共征收社保费3.8亿元,比2005年增收 1.1亿元,同比增长42.4%,超额完成社保费征缴任务,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社保费征收管理先进单位。
【税收执法】 加大重点行业税收检查力度,开展税收专项清理检查,贯彻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整理和规范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 7大类75种执法文书,理顺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程序。建立《税收执法责任制公示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纳税人对税收执法工作的监督。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全面掌握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信息。
【税务稽查】 4至6月末,集中对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饮食、洗浴、娱乐、林业、金融、保险、煤炭等行业进行专项清理检查,检查面100%,共检查纳税户 2095户,查补税款185万元。组成稽查工作组,对加格达奇区35户纳税企业进行“覆盖式”稽查,查出有问题户18户,占检查户数51%,查补税款102万元。制定《税收案例分析会制度》,分析偷税的成因及手段,研究现行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完善征管体制】 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备人员。经省局批准,加格达奇区地税局提升为副处级单位,漠河县地税局北极村税务所提升为副科级单位。按照精简效能、属地管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撤并 8个税务所。政策法规科与监察室、办税服务厅与计统科(股)、城区税务分局与管理科 (股)合署办公。在人员配备上向征管一线倾斜,调整后业务人员占91%,比调整前提高26%,实行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的征管模式;制定下发 《税收征收岗位及职责设置意见》、《税收管理员工作规程》、《税源分类划片管理办法》、《纳税评估实施办法》等文件;把分散在各部门、单位、征管各环节的信息进行整合,制定《信息整合管理办法》,整合征、管、查3个部门的信息,把信息划分为两大类 32项,落实信息采集职责,确保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建立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克服税收管理中“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建立《税收管理员绩效考核办法》和《信息质量考核办法》等制度,设置23个评价指标,由法规和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和责任追究,解决税收管理员工作质量监控问题,发挥执法监督作用。全省地税税务工作会议上,大兴安岭地税局介绍了2006年信息整合工作经验。
【以票控税管理】 按照“定额为底线,超额用票控,减免严管理,违规重处罚”原则,推行饮食业电脑定税和饮食业有奖发票工作,全区电脑定税面100%,对正常经营不给消费者提供发票等违章行为的,从重处罚。处理饮食业有奖发票举报案件4起,罚款 6000元。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单、标语等方式,使消费者索票率由17%提高到80%。
【信息化建设】 对“广域网建设”、“税收征收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普及应用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3月,完成并行机更新、设备调配,搭载历史数据查询系统和网络监控系统, 添置系统硬件防火墙。全区14个征收网点,有11个征收网点升级为2M光纤。实现税银一体化征收,网上缴税。全区1179户进行网上缴税,6727户用信用卡传输报税。除征前减免和巡回征收户外,税银联网征收面100%。
【领导班子建设】 调整充实漠河和松岭两个地税局的领导班子,通过考核选拔一批正、副科级后备干部;制定《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理论学习考核办法》,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进行督促检查,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开好以述职述廉为主题的班子民主生活会,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干部教育培训】 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通过“每日一题”、“每周一练”、“每月一考”,每季召开一次“税收收入分析会”、“政策研究分析会”、“稽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强化业务训练。挑选 6名骨干教师,到各县(区)局巡回辅导,全局共举办岗位培训班80多期,干部平均轮训3遍。各县(区)局考试9次,地局统考 4次,参考人数达应考人数100%;抽调15名业务骨干,编写网上练兵题库,整理4000多道练习题,干部可以在网上练习,解决工学矛盾;把课件传到局域网和互联网上,业余时间兼职教师和干部在网上进行业务交流、案例分析、疑难解答和业务探讨;健全激励机制,全局开展争创优秀税收管理员、稽查岗位能手、税收岗位能手、社保岗位能手、征管岗位能手、管理岗位能手、计统岗位能手“一优六手”活动,建立“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的长效机制,制定培训制度、考试制度、通报制度、奖惩制度。
【落实《四条禁令》】 制定《典型案件报告制度》。各县(区)局对违反“四条禁令”的及时处理,及时纠正、及时上报;把落实“四条禁令”和税收征管工作一起考核,融入到征管业务的全过程,事前预防、过程监控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既检查征管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又监督“四条禁令”执行情况。通过明察暗访发现11人违反税容风纪制度,14人违反“四条禁令”,均按有关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地局党组与各县、区地税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实行包保责任制,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各县(区)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逐一落到实处,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年底,地局对全系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三县四区地税局全部完成任务。
【“双评”工作】 全区各级地税部门以开展“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为契机,推行“一户式”管理、“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推行电话申报、邮寄申报、网上申报等多元申报缴税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组织参加“行风热线”活动,地区局及各县(区)局全部进入“最佳”单位行列。
【为地方经济服务】 坚持用足、用好、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宣传、管理、服务三到位,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实行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对招商引资企业关心支持到位、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对纳税人服务到位。为入驻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企业实行优先办理税务登记、优先办理纳税申报,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免收相关资料费。各县(区)局成立外联办,走访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运用上门辅导、发放资料、电话咨询、网络发布等形式,帮助企业运用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主动协调,切实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对地委、行署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在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本着服务服从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全年共为各类企业减免税收791万元。
(杨忠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