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



  【综 述】 2006年,地区科技与信息产业局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方针,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和六大接续产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进全区“新产品研发中心”、“生态定位观测站”、“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养殖标准化”和“数字化示范工程”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加快科技示范推广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马铃薯病毒相关检测技术体系,实施三级种薯繁育技术,辐射区外三级脱毒种薯面积5000亩。加大北药研发力度,人工种植五味子4000亩、防风2000亩,其他北药推广品种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开展科普宣传,科普大学培训社区居民500余人次,科普之冬培训农民 100余人。促进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年,地区科技局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普工作先进单位”,3人被评为 “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7人被省科技厅等4个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
  【生态定位观测站建设】 完成生态定位观测站仪器设备购置安装, 项目实施单位选派4名技术人员到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定位站进行专业观测、仪器专业使用和建站的技术培训,通过近 1个月学习,全面掌握了生态定位观测站建设技术;完成杜鹃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蒙古栎落叶松林、杜鹃白桦林、蒙古栎林等10个固定样地调查;完成综合观测塔、集水堰和水量平衡(径流)场建设设计。大兴安岭嫩江源森林—湿地生态定位站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脱毒马铃薯种薯工程中心建设】 按照国家马铃薯脱毒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标准,完成脱毒马铃薯种薯工程中心试验室建设,建成一座600平方米的组培生产车间和 1600平方米的现代化日光温室。建立马铃薯病毒相关检测技术体系,实施三级种薯繁育技术,辐射区外三级脱毒种薯面积5000亩,脱毒种薯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
  【科技园区建设】 围绕地区“两会”提出的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思路,在加格达奇区建立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园区,在充分咨询、论证的基础上,完成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特色养殖标准化建设】 推广特色养殖标准化技术。新林林业局鹿业 GAP基地建设及保健品开发通过科技部星火计划认证,韩家园松涛鹿苑鹿标准化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申报待批复;培育黑木耳优良菌种,在呼中区成立食用菌培训中心和经销总公司,建立食用菌培育示范基地,推广当地良种。经过对比试验选择出4个优良品系,培育出一级菌种120管;扶持绿源蜂业标准化养殖,《蜜蜂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取得预期进展,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审查和省绿办有机蜂蜜转换期审查。                   (薛海会)
  【科技计划管理】 编制完成全区科技计划。编制下发 2007年度课题指南,征集项目132个,完成计划项目编制初稿。与有关部门配合,组织企事业单位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22个、省高新技术发展资金6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计划项目4个。
  【科技示范推广】 建立超早熟大豆良种原种繁育基地3000亩,生产“东大一号”、“东大二号”、“东农44”、“东农45”复壮大豆种子60万斤。对40多个待选大豆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选出大豆新良种 2个;开展寒地萝卜、芸豆良种南繁、蕨菜有性繁殖试验、欧洲蓝莓果优良品种引进及人工繁育技术试验项目;开展高寒地区沼气池示范项目,在加格达奇、塔河、呼玛沼气池4座,改善了偏远地区林农用天然气难的状况。
  【新产品研发中心建设】 按照“把科技研发中心建在城市、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在产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建在院校”的工作思路,开展研发中心建设工作。全年收集科技需求项目48个,重点项目10个,将科技需求和重点项目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对接,两所大学已在大兴安岭地区设立成果转化基地,聘请省内外专家25人组成专家组和技术委员会,部分企业通过研发中心与有关大学(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20余种。
  【北药开发】 加大保健品、准字号药品、狐貂、鹿副产品北药研发力度。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字号和健字号产品20种,全区北药产品达百余种。新林林业局与哈尔滨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发的鹿血胶囊、鹿肝胶囊已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食字号审批。塔河县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系列鄂药产品研发,完成鄂乡山花茶等10种保健品和痛酊喷雾剂、妇康坐浴袋、通心络胶囊 3个医药制剂的研发,鄂乡山花茶、鄂乡香茶已通过注册,结束大兴安岭地区鄂药开发无品牌注册的历史;加强北药基地建设,为 GAP认证做准备。全区建成北药种植基地7个,图强建立400亩百草园示范园区,漠河建立 105亩红树莓基地。全区重点推荐的五味子、防风、黄芩、柴胡、龙胆草、穿龙薯蓣等优势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其中,人工种植五味子4000亩、防风2000亩,其他北药推广品种种植面积1万多亩。
  【引进科技人才】 以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大会和全省科技大会为契机,围绕全区六大接续产业,促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大兴安岭地区有关企业联合攻关。聘请15名省内外高级科技人员到大兴安岭地区有关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兼任科技顾问,提供高新技术人才培训,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完成《大兴安岭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大兴安岭地区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编制工作。
  【引导民营高新科技企业发展】 到绿源蜂业、兴安有机食品公司、鼎俐公司、自彬鹿业公司、富林公司等民营科技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当场给予年审。全年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 5户,全区民营科技企业达45户。选择一批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民营科技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组织申报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等项目,征集项目20余个,立项6个。是年,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6户,即北奇神、丽雪、林格贝、育英木业、绿神生物、兴安有机食品。主要产品有北芪神茶、润肠通秘茶、鹿哥冲剂、蓝莓花青素、熊果甙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精淀粉、无矾粉丝、木制品、食用菌冲饮等。全区高新技术和民营科技企业产值占全区GDP4%左右。
  【数字化示范工程建设】 以应用为重点,推进全区数字化示范工程建设。到塔河、漠河、呼中、阿木尔、图强等地调研,解决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政务信息、木材销售、防火等信息化系统给予指导。跟踪检查指导恒友木业公司、富林公司、筑安公司、北奇神保健品公司企业信息化工作,富林公司已完成信息化一期工程,其他 3家公司有不同程度进展。组织北奇神集团、韩家园林业局、农工商联合公司、塔河林业局、绿源蜂业等 7家企业申报省信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和企业信息化项目,争取企业信息化资金 60万元。协调沟通5家电信企业和相关部门,完成全年的信息化指标统计工作。
  【科普宣传】 通过社区科普大学、科普之冬、科普书屋等有效载体及“免费开放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专家讲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送科技下乡”和科普画廊展示活动,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推广工作。全区成立10所社区科普大学和10个奔小康科普书屋,建立专职科普师资队伍,授课教师由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组成。通过讲授环保与生态、家庭教育指南、饮食营养健康等课程,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强化。全年社区科普大学培训社区居民 500余人次,科普之冬培训农民100余人。                    (薛海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