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
【综 述】 2006年,行署地震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地区“两会”精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援相结合方针,在全区开展抗震性能鉴定及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在加格达奇区20平方公里内开展地震动小区划工作。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发放防震减灾读物2980本,发放防震减灾宣传报1960份,制做固定宣传板12块。利用防震减灾法宣传普及日和科技活动周,开展防震减灾法及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 “7·28”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地震基本知识宣传活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场镇、进乡村活动。全区“三网一员”建设宏观观测体系初步形成,以养殖户为基础,在全区建立 102个动物异常现象观测点,在43个乡镇社区配备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成功举办首届黑龙江省各地市地震局长联谊会。行署地震局在2006年全省市地防震减灾综合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基础建设】 完成加格达奇地震台数字化改造工程,各观测点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集中处理,及时跟踪震情活动性,快速准确处理大震数据,实现大震速报;完成塔河地震台建设,房屋建筑面积15平方米,地震台设备安装完成,漠河地震台(山洞)10月 3日竣工。山洞为砖混结构,挖掘长度15.5米,高2.4米,宽2.2米,竣工后实际数据 12.5米×2米×1.8米,山洞用4道门封闭,其中3道为防盗防寒门,1道为塑钢玻璃门。
【地震监测预报】 落实地震工作机构和人员,全区地震工作挂靠科技局,配备专(兼)职人员,各县区“三网一员”建设宏观观测体系初步形成。根据《关于加强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的通知》要求,在全区43个乡(镇)社区配备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一员”),按照“三网”(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要求开展工作,以养殖户为基础(养鸡、鸭、鹅、狗、貂、鹿、兔、猪等),建立102个观测点,观察动物的异常现象。
【震 情】 根据黑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4月25日09时 05分,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境内(北纬52°33′,东经122°34′)发生里氏3.5级地震。
【抗震设防】 聘请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有资质的专家,对地区电力工业局所属加格达奇、塔河、漠河3个电厂主要厂房及关键构筑物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形成鉴定报告,从 18个方面提出相应弥补缺陷方案。配合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有关专家,在加格达奇区20平方公里内开展地震动小区划工作,包括地震活动环境评价、区域及近场区地震地质构造评价、场址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地勘探及土层波速测试、场地土层反应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与综合分区等内容。6月,形成加格达奇市区地震动参数复核报告,为在全区开展 “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建筑抗震烈度复合”等提供科学依据。行署地震局与建设局、科技局、民政局、安全局和消防等部门配合,完成全区建筑物普查工作。推进地震应急工作,县区局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报行署地震局备案,将广场、公园、学校操场等宽阔区域纳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紧急救援队按照一队多用的原则,将消防队、快速扑火队纳入救援体系建设。
【防震减灾宣传】 根据元旦、春节人流量大的特点,制做固定宣传板12块,分别放在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党政办公大楼、学校等场所,重点宣传地震应急、监测预报、基本常识等知识;利用防震减灾法宣传普及日(3月1日)和科技活动周 (5月20至26日),开展防震减灾法及地震科普宣传活动;以“7·28”纪念唐山大地震 30周年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地震基本知识宣传活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场镇、进乡村活动。呼中地震局通过开展“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活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全区发放《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汇编》、《防震减灾知识读本》、《防震减灾基本常识30问》、《防震减灾小常识》2980本,发放《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宣传报1960份,发放 “防震减灾, 建设平安龙江—从唐山地震30年看黑龙江省防震减灾事业”宣传光碟(DVD)10套、“蟾童”动画片宣传光碟10套,县区局电视台统一时间集中播放。
【地市地震局局长联谊会】 6月25至28日, 首届黑龙江省地市地震局局长联谊会在大兴安岭地区召开。与会人员围绕“三网一员”工作进展情况、“7·28”纪念唐山大地震 30周年宣传活动准备情况、安评工程师认定、考核等在会上作发言,行署副专员周玉环到会就全区防震减灾工作作重要讲话。 (张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