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概况
概况
【综 述】 2006年,中职招生比2005年增长25%,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建立 51个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5%和67.5%,职业技术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评估;撤并林场小学11所,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冰雪管乐教育活动在普及基础上,实际学会率57.5%,在全省成为典型;高考成绩稳中有升。 小学和初中毕业考试成绩大幅度提高。新林区通过省政府 “双高普九”复检.加格达奇区通过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创建兴安名校21所。全区教育投入 3.0亿元,比2005年增长10.04%。争取危房改造资金956.7万元,基本实现地方政府办中小学校无危房,行署管局拨款 1000万元,对全区企业办学校在岗教师实行岗位补贴,年底企业职工增资时,企业教师工资在普调两级的基础上增调两级;安全工作成效显著,1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7所学校被评为地级“平安校园”。全区有中小学136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初中 30所(民办1所),小学97所,有中小学生64 005人,其中,普通高中9303人,初中19 547人,小学 35 155人;有职高9所,在校学生1641人;成人中专9所,在校学生339人。
【教育经费】 总支出299 939千元,比2005年增加 27 370千元,增长10.04%。其中,个人部分支出173 814千元,比2005年增加15 650千元,增长9.89%,占总支出58.20%;公用部分支出79 925千元,比2005年减少19 056千元,减少19.25%,占总支出26.77%;基建支出44 891千元,比2005年增加29 240千元,增长186.83%,占总支出15.03%。
【办学条件】 全区学校占地面积2 904 719平方米。其中,校舍占地面积722 37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 108.64万元。图书藏量1 123 871册。电子图书藏量21 939张。
【师资队伍】 全区教职工6921人,其中,小学 3345人,初中2126人,普通高中799人,职业高中494人,成人中专157人。专任教师5360人,其中,小学2747人,初中1635人,普通高中609人,职业高中248人,成人中专121人;高级职称384人,中级职称3178人,初级职称158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935人,专科学历2495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38%、96.82%、86.04%。
【学校撤并】 全区共撤并林场小学 11所(十八站林业局跃进、小根河小学,阿木尔林业局青松、长山、龙河、依林、红旗小学,呼中区呼源小学,漠河县金沟小学,塔河县二十二站、沿江小学),超额完成行署提出撤并10所百人以下林场学校工作任务。
【救助贫困学生】 完善对家庭困难学生管理,建立电子档案,严格审批程序。对呼玛县、塔河县、加格达奇区、十八站林业局及地直共16所中小学校的“两免一补”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对呼玛县、加格达奇区两地“阳光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2006年,全区政府救助(包括住宿生和住宿特困生补助)10 654人次,金额428.3万元;社会救助746人次,金额23.7万元;师生救助2547人次,金额14.2万元;领导包扶619人次,金额 13.6万元;减免杂费5163人次,金额54.6万元。共救助贫困学生19 729人次,救助金额 444.5万元。落实国家对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全年为11 442人减免杂费 80.7万元,为 12 629名贫困学生提供总额118.4万元免费教科书,为2167名学生发放总额 24.6万元生活补助。对考入本科的特困家庭学生42人发放补助金21万元,(其中地本级发放21万元)。小学辍学率0.26%,初中辍学率0.78%,基本实现“必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双高普九】 新林区通过省“双高普九”初评以后,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初评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在 7月下旬以较高水平通过省“双高”复评督检组的复检,列入全省通过“双高”复检15个单位的其中之一,获省奖金20万元。
【师德建设】 在教育系统全面开展“爱与责任”师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爱与责任”师德征文、师德忌语征集活动,组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大讨论,各地举办演讲会、师德论坛、组织综合素质比赛,提高教师扎根兴安、奉献教育、为人师表的师德境界,评比选树典型,集中宣传先进事迹。年末召开全区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新林区教育局和塔河县第二中学作典型发言。
【师资培训】 制发《大兴安岭地区“十一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和《2006年教师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组织36名教育局长、校长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考察学习。1月举办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8月举办全区高中新任教师培训班,暑期举办全区初中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班,11月举办英特尔培训班。邀请澳大利亚青年大使为加格达奇区和地直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指导。全年地县两级共举办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高中新任教师培训班、信息技术教师应用培训班等60余期,培训近6000人次,提高了广大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在省教育厅召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地区教育局和新林区教育局被评为先进集体。
【教师资格认定】 对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类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共认定33人,其中,幼儿园教师资格6人,小学教师资格27人。
【企业在岗教师增加岗位补贴】 从2006年起,行署管局每年出资1000万元,对全区企业办学校的在岗教师实行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高中、初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分别享受岗位补贴220元、170元、110元,其中,省、地、县级骨干教师每月分别再补贴100元、60元、40元,人均月增资 216元;在年底对企业职工增资时,企业教师的工资在普调两级的基础上增调两级。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召开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新课程教材选用工作会议,完善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新课程教材选用。深化中考改革,课改实验区与省联合命题,体育考试以智能化测试工具代替手工操作,重新修订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对小学毕业年级英语学科进行成绩测试。在全区开展“十、百、千”写字教育成果评比活动,举办第五届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巩固写字教育成果。由地区教育局统一命题,组织全区所有课改教师进行教师能力水平闭卷考试,地区抽测581人,对测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3月, 地区召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对加格达奇区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地区教育局组织人员到受检单位检查指导督办。加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对党政机关、教育系统、新闻媒体、主要公共服务领域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共有 961名教师、502名公务员参加培训,一次测试合格率99%。全区20余所学校近千名中小学生参加不规范用字清查行动。全区24家单位在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永久性标语牌。 7月,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组对加区进行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17家单位分别代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教育系统和公共服务行业接受省评估组检查。以总分288.1分,得分率96%的成绩通过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位居全省前五名,获奖金2万元。
【全区首届小学英语夏令营】 8月1日至 2日,地区教育局举办全区首届小学英语夏令营,各县区局和育才小学 11个代表队的百余名师生参加比赛、野营联谊、参观(资源馆、气象局和摄影展)等活动。行署副专员周玉环以及团地委、 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地区气象局等部门领导参加夏令营开营仪式。进行英语演讲、英语歌曲、英语故事、英语短剧比赛。十八站、新林、图强代表队获团体奖,加格达奇、呼中、阿木尔代表队获优秀组织奖。
【“知荣明耻”书画摄影展】 7月,地区教育工会在全区教职工中举办以 “知荣明耻”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评活动。全区213名教职工,参展作品305件,包括书法、绘画、摄影、篆刻、剪纸、雕刻、手工制作等。10至12日在加格达奇举行展览。设五个奖项,分书法、绘画、摄影三个门类进行评选。18人分获一、二、三等奖,35人获优秀奖, 5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民族精神月】 9月,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第三个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活动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为主题。11日在育才中学举行启动仪式,进行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主题的大型签名活动。各中小学普遍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开展读一本描写红军长征的书,看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或电视片,学唱一首歌唱红军精神的歌,组织一次参观访问本地具有长征纪念意义或革命纪念意义的旧址、重大事件发生地的红色旅游(可通过网络),看望走访一位健在老红军或革命老前辈,做一件弘扬长征精神的有益小事。各中小学将集中的主题教育活动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将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安全教育月】 3月27日至4月26日组织开展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携手共建社会主义新林区”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月活动。全区各地、校健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机制,把安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监督和管理。结合实际,利用广播、网络、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安全知识和活动内容,广泛开展八项活动,即举行一次启动仪式,读好一本书,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收看安全警示教育录像片,开好一次班会,出好一期黑板报,组织一次安全知识竞赛,组织一次演练活动,开展一次征文比赛。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关心新林区建设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综合治理】 全区各学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与辖区派出所共建安全、文明校园。结合省、地开展的保护未成年人“丙戌行动”,全面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五次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共治理校园安全隐患 150处。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全面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组织编写并印制 5万册《中小学防火教育读本》,各中小学集中两课时上森林防火知识课。各学校还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使防火宣传教育进家庭、进社区。 4月下旬,在全区115所中小学,6.8万余名中小学生中开展“平安兴安”建设知识答题活动。各地还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全区中小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态势良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秩序得到师生及家长好评,全区有90%中小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80%学校建立校园报警点,有7所学校被评为地级“平安校园”,有1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行风工作】 在行署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地区教育局做表态发言。牵头召开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执行义务教育“一费制”规定,继续开展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3月,对地直、加格达奇区部分学校收费情况进行抽查,9月,对实验中学、大兴安岭高级中学、加区一中执行高中招生限制人数、钱数、分数的“三限”政策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全年组织专项治理教育乱收费检查组18个,检查34次,检查中小学校142所。在中考前,对招生计划、报名及录取程序、收费标准、加分政策等在大兴安岭教育网全部公开,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实行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信息公开制度。确保招生工作公开、公正、有序进行,高考连续9年无雷同卷,中考受省厅好评。8月参加由地区纠风办和地区广播电台联合开办的“行风热线”节目,到直播现场为听众答疑解难。
【学前教育】 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周写一篇反思,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活动设计展示和活动观摩,每学期开展一次学习贯彻新《纲要》为主题的书面汇报,组织一次教师论坛。组织全区中心园教师,参加基本功大赛和优秀科评比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平台,增进园所间的交流与合作。全区共有幼儿园 128所,其中,公办中心幼儿园13所,个体幼儿园(班)104所,小学举办学前教育11个班,在园幼儿5128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340人,个体幼儿园2818人,小学举办学前教育 29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70%以上,专业合格率71.8%以上,本科学历人数占幼儿教师总人数0.4%,专科学历占总人数35%。
【职业教育】 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中职新增设旅游服务与管理、林特产品加工 (北药采集与种植)、商务俄语和畜牧养殖4个专业,面向全区招生,全区共开设专业54个,其中,中职学校有专业16个;全区中职共招生 1072人,比2005年增长25%;全区职业院校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51个(中职学校有28个),确定“十一五”期间5个省级、8个地级实习实训基地;职业学院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高职毕业生就业率67.5%,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5%;全区 7个专业277名考生参加中职升高职考试,录取率79%,图强职高连续五年取得好成绩;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在岗职工培训381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243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530人、农民培训15 500人次。
【民办教育】 年初地区教育局和地区民办教育协会对2005年民办学校清理整顿的结果在大兴安岭日报和大兴安岭教育网上进行公示,并对合格学校换发办学许可证。制定《大兴安岭地区民办教育评估方案》及民办普通中学、民办幼儿园、民办文化教育培训机构三个评估细则。10月,对全区民办文化教育机构进行检查评估,合格学校30所,基本合格学校90所,不合格学校7所,另有6所停办。全区有民办学校133所,教职工371人,在校生3555人。
【少数民族教育】 全区有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中心校和呼玛县白银纳鄂族乡中心校两所民族学校,均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下设7个教学点。学生863人,鄂族学生 109人。教职工95人,专任教师82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均为100%。坚持特色办学,开设鄂伦春族语言课,实行双语教学。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中心校成立了民族舞蹈队、管弦乐队,呼玛县白银纳鄂族乡中心校把鄂伦春族传统体育项目扳棍、颈力、摔跤等纳入运动会,研发桦树皮手工艺制作校本教材。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中心校一名学生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一名学生考入广东省国华中学宏志班。呼玛县白银纳鄂族乡中心校被评为地级平安校园。
【特殊教育】 全区有残疾学生68人,其中,三类残疾儿童39人,主要以随班就读和开设特教班的形式接受学校教育。加区二小设特教部,面向全区招生。有专任教师1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聋哑学生13名。特教部设有律动室、职业教室、语训室、美术室等功能教室,有计算机27台、大屏幕投影仪、扫描仪、钢琴、电子琴、语训康复及学生技术、技能训练设施设备,达到地级合格校验收标准。残疾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贫困残疾学生享受每月150元生活补助,为残疾少年、儿童成长、康复和发展提供保障。
【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行署4月在地区职业学院召开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暨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会上,地委副书记朱洪祥作重要讲话,行署副专员周玉环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行署教育局、行署人事局、行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行署中小企业局分别介绍当前就业政策和岗位需求情况。地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区局主管书记或县区局长、毕业生需求单位负责人、职业学院的毕业生等参加会议。地区职业学院8个专业212名大专毕业生和5个专业339名中专毕业生与全区3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洽谈。
【县级教科研培训机构督导评估】 11月19日至12月1日, 行署教育督导室组织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研专业人员对全区县级教科研、培训机构进行督导检查评估,从政府行为、常规管理、职能工作、基层学校教科研培训工作、综合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加格达奇区教科所、塔河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林区教师进修学校三个单位评为一类单位,呼玛县、漠河县教师进修学校等七个单位评为二类单位,松岭教师进修学校评为三类单位。 (王怡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