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招生工作】 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由2005年的24个减为19个;招生范围扩大到山东、山西、陕西、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古及黑龙江八个省区;制定《大兴安岭职业学院2006年招生工作方案》、《大兴安岭职业学院2006年招生工作奖励办法》、《大兴安岭职业学院2006年招生学费标准》、《大兴安岭职业学院2006年新生优惠政策》、《大兴安岭职业学院2006年特困生补助办法》、《大兴安岭职业学院2006年奖学金评定暂行规定》;到县、区宣传招生,在招生录取期间,与八个省、自治区招生办协商,多次补录;设立招生专线,接受考生咨询。2006年,共招收各类全日制新生682人,全日制在校生1877人。 (何际海)
【就业工作】 制定《毕业生就业指导细则》; 举办三次就业指导讲座, 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思想;与行署教育局联合举办大兴安岭地区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举办大连城市大学生就业中心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恒友集团公司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组织毕业生参加国家、省举办的毕业生网络双选招聘会五次;在大连等地建立四个就业基地。2006届211名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67.4%。 (何际海)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从高校招聘7名大学生充实教学一线,聘请 26名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及副处级以上职务的管理人员作为学院客座教授,同时聘请1名外教;学院投入 1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鼓励教师在与单位签订协议的情况下, 考取脱产硕士研究生。职业学院有 30名教师在省内各高校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含已毕业),有一名教师考取全日制脱产硕士研究生;选派木材加工等相关专业的 4名教师到东北林业大学进修;实施名师工程,有一名教师被授予省级高职院校名师称号;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锻炼,学院有“双师型”教师27人。 (程同舟)
【教学管理】 制定《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教学管理规程(讨论稿)》、《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条列》等34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组成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评委组,开展第三届全院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成立学院教学督导组;下发《关于加强期末考试工作的通知》,加强期末考试管理工作。
(程同舟)
【实训基地建设】 2005年投资200万元添置实验设备已投入使用。 2006年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的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50万元,行署、林管局匹配150万元,建设生物技术(园林)实训室。在校外建立21个实训基地;校内建立2个实训基地。 (程同舟)
【校园文化建设】 举办“知荣、明耻、树新风,我为‘十一五’做贡献”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举办职工排球比赛、百米知识竞赛、百名职工步行比赛等活动;举办全院教职工书法、绘画、摄影展,参展作品60余幅,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全区教育系统书法绘画、摄影展,13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自己动手为主楼装橱窗,布置字画。制定《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女子军乐队管理办法》,在 9月召开的全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学院女子军乐队被组委会选定惟一的一所高校女子军乐队参加开幕式表演;派出运动队参加全省第十四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总成绩第八名,成功举办2006年秋季田径运动会。 (程同舟)
【普法工作】 学院订购《宪法》、《行政许可法》、《信访条例》等宣传挂图。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学院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和地区“四五”普法先进集体, 1人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四五”普法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全省 “四五”普法先进个人和地区“四五”普法先进个人。 (何际海)
【“送温暖”活动】 实施“送温暖工程”。在元旦、春节期间分别走访困难职工,发放困难补助4000余元。为工程公司下岗职工杨继海送去慰问金并帮助联系解决部分医疗费;全院党员帮扶贫困学生75人,以各种形式捐款1260元。为社区和贫困学生捐赠衣物和被褥280件(套),图书620册。 (程同舟)
【临床医学专业评估】 4月, 教育部组成专家组对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评估。专家组通过听取学院自评汇报,实地考察实习实训基地、基础医学实验室、图书馆、教学医院,查阅有关材料,随机听课,抽样检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临床医学专业进行整体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临床医学专业的办学成就,并上报教育部。 5月,教育部在网上将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评估的结果予以公布。 (程同舟)
【职业技术学校综述】 2006年,“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服从服务于区域经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职毕业生43名,26名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在CEAC认证考试工作中,77名学生参加并通过认证考试。成人继续教育完成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学任务,录取成人大专生82人,发挥职业培训功能,完成各类培训943人。4月28日,学校召开第一届妇女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妇委会委员。 (王文晶)
【法制教育】 聘请地区司法局有关同志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开展法制进课堂活动,通过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普法知识竞赛和答卷,观看法制专题片等形式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使知法、懂法、守法成为每个学生行为规范。2006年度,职业技术学校获省、地两级“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在全区第八次法制工作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交流。
(王文晶)
【教研工作】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实施课题牵动战略,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课题项目,截止年末,有6项地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成功结题,向上级教研部门申报的 2个省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被批准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 (王文晶)
【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教师业务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以“爱与责任”师德活动为载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组织教师观看《新时期师德精神颂歌》、《新世纪职业道德》等音像资料。撰写40余份师德活动体会。开展教师与贫困生结对帮扶活动,实行科长年段承包负责制,使师德活动落到实处。年内有 2名教师获省级学科带头人称号,12名教师经省级培训取得“双师证”,推选出席地区优秀教师1名,省技工系统优秀班主任2人。
(王文晶)
【订单培养】 启动“订单培养”教育机制。学校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先后与青岛扬帆专修学校、山东临沂机电学校、大连天巳汽车集团等多家学校和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安置就业协议。与青岛扬帆专修学校合作的机电类“订单培养”项目已经输送学生28人。 (王文晶)
【培训工作】 职业技术学校承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任务,针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开设专业。2006年,完成各类培训943人,其中,创业培训400人,再就业培训 270人,农民工培训94人,在岗职工培训62人,短期技能培训42人,为森警战士进行微机培训75人。 (王文晶)
【实践教学】 改扩建学校实习基地,购置实习设备,保证实验、实习正常进行。在校外与多家汽车修配厂联系设立 3个实习基地,定期输送学生进行实习实训,通过工人手把手的传授技术,使学生的技能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王文晶)
【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加强学生会和团支部建设,在学生中开展“知荣明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写心得体会、出板报、向学生发出“知荣明耻、修己正德、全面发展”倡议活动。开展微机、数学竞赛和文艺联欢等文体活动。年内在学生中培养非党积极分子 6名,向上级高校推荐重点培养对象2名,发展团员52名。 (王文晶)
【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 对呼玛县三卡乡星山村开展帮扶工作,投资 2万元,帮助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经常性“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在为救助贫困母亲,为地区红十字募捐等活动中,捐款10 670元。 (王文晶)
【安全文明校园建设】 发挥职工活动室功能,购置健身器械12套。组织教职工书画展,演讲赛、排球赛等文体活动。栽种树木和花卉160余株、购进盆花280盆。与辖区街道签订综合治理责任状,明确责任和目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全面检修消防设施,更换灭火器24台,与科室签订防火和综合治理责任状,做到层层负责,确保安全文明校园建设。 (王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