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文化活动 【综 述】 2006年,地区文体局以文化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全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做到社会文化与专业文化相结合,群众自发与统一组织并举相结合,重大节庆日与重大活动突出主题相结合,统一安排不间断,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区社会文化活动首次在全省获优秀组织奖,位居全省第六名。社会和专业文化获奖49个,其中,金奖16个,银奖22个,铜奖11个。以清理“两厅一吧”保护未成年人为目标的“丙戌行动”受到上级好评,第一次在大兴安岭地区召开全省“丙戌行动”现场会。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即将落成。全年向上级争取馆、站建设资金123万元。地区艺术剧院演出 63场,其中,组织“送文化下乡大篷车”送戏下乡、送戏到社区演出 32场,观众5万余人次。各县区局组织业余文艺演出队及军乐队开展下乡镇、下林场、下工段、下村屯和到机关、学校、军营、社区演出等活动,累计演出230余场。全区广场文化演出389场,观众90余万人次。
【艺术剧院文艺演出】 地区艺术剧院坚持繁荣专业文化,打造品牌文化。相继为2006年春节团拜会、东北内蒙古重点省区森林防火现场会、国家林业局春节慰问团、省委省政府春节慰问团等进行 9场专场文艺演出,从不同角度展示全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精神风貌,观众1.5万余人次。
【第五届管乐大赛】 5月中旬举办全区第五届管乐大赛, 大赛分比赛和展演两个阶段进行。结合防火宣传,先后在加格达奇区人民路进行行进表演和新世纪广场队列展演,组成一支礼宾队进行防火宣传,人民路两侧至新世纪广场近万人观看11支参赛队伍表演。图强女子管乐队获特别奖,漠河县北极光女子管乐队、阿木尔映山红女子管乐队、加格达奇区女子管乐队分获一、二、三等奖。
【第三届青年歌手大赛】 9月末,地区文体局与团地委、 广播电视局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区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大赛历时两天,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全区各地、各行业60余名选手参加通俗组、民族美声组比赛。借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经验,在选手演唱中设综合素质考核、模唱考核等环节,比赛更趋专业和公平。9月30日,在新世纪广场举行汇报演出。
【广场文化活动】 确定6至9月为“广场文化活动月”。 5月中旬开始,在全区各地文化广场举办各种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和小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全年开展广场文化演出活动 389场,观众90余万人次。做到天天有自娱文化活动,周周有组织文化活动,月月有专场文艺演出。
【送戏下乡活动】 组织开展以送戏下乡、送文化到社区为主题的“金色田野”、“城市之光”文化活动。各县区局组织业余文艺演出队及军乐队开展下乡镇、下林场、下工段、下村屯和到机关、学校、军营、社区演出等活动,演出230余场。
【获奖作品】 参加全省“宏达杯”小戏、小品专业大赛,大兴安岭地区选送的小品《今日谁结婚》,石宝林获导演一等奖,苏晓荣、徐峰、焦玉强、刘杰分获表演一等奖。小品《临时广告》,苏晓荣、石宝林、焦玉强均获表演二等奖。参加“塔河杯”第六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大兴安岭地区选送的小品《送站》,苏晓荣、顾琰琦均获表演一等奖,地区艺术剧院获综合剧目一等奖。在全省第十一届“群星奖”声乐、舞蹈类评比中,大兴安岭地区有 9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全省第十三届“黑土地杯”征文活动中,大兴安岭地区选送的作品获 6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全省第二届器乐大赛中,大兴安岭地区选手郑永新、王春光分获专业组一、二等奖。
【管乐队建设】 全区组建管乐队14支,其中,女子管乐队12支,每支队伍都在60至80人左右。在聘请专业辅导老师常年指导基础上,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表演水平逐年提高,日趋专业化。连续两年承担两届“哈洽会”迎宾表演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 4月22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始施工,工程总投资100万元。在黑龙江省新农村试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呼玛县三卡乡文化站、漠河县北极乡文化站被列为首批试点建设单位,省文化厅为两乡文化站各投资25万元,工程将于2007年 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文化市场管理】 以整治音像市场和书报刊市场为重点,集中4至5月、6至 7月、8至10月三个时间段开展“阳光一号”、“阳光二号”、“反盗版百日行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清理“两厅一吧”(游戏厅、录像厅、网吧)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为重点的“丙戌行动”;以“扫黄打非”为重点,开展清理淫秽出版物、非法出版物专项整治行动。全区出动执法人员1906人次,检查网吧1109家、音像社627家、娱乐场所918家、电子游戏厅122家、书报刊经营业户325家、印刷复印部91家,受理举报案件8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8701张(盘),警告 105次,罚款42 300元,停业整顿16家,取缔9家,其中,网吧2家,黑电子游戏厅2家,录像厅1家,印刷复印部4家。加强内业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对执法人员进行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著作权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培训。整章建制,制定和完善《执法责任制度》、《文化市场稽查制度》、《错案追究制度》、《文化市场属地管理制度》,《统计报表制度》等规章制度。改善执法条件,开通12318文化市场安全举报电话,举报电话 24小时开通,配备执法专用车辆以及执法必备的照相机、录像机等设施设备。省政法委“丙戌行动”检查组和省文化厅文化市场检查组通过明查暗访,对大兴安岭地区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给予高度评价,全省“丙戌行动”现场会在大兴安岭地区召开,地区文体局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新闻出版管理】 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强化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封堵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打击侵权盗版、取缔非法书报刊、查处互联网有害信息,组织对全区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行动。检查经营单位156家,取缔违法经营单位 12家,行政处置违法经营13人,收缴盗版光盘6014张,收缴非法出版物8859件,处罚违规店档摊点 7个,取缔印刷复印部4家,检查出版物市场156个(次),出检 581人次。开展以“金钥匙”工程为主要载体的送书下乡活动,发行单位到农村、乡镇、林场、街道,为种植、养殖贫困户赠送图书2100册,全区流动售书78次。 (张殿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