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



  【综 述】 2006年,全区卫生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加强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疾病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全部通过省验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完善和加强,完成禽流感、麻疹、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和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防控工作。地区疾病控制中心通过省级实验室质量认证。全区16所乡镇卫生院中有10所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总投资 384万元。“三县一区”有21 289农村人口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79.58%。全年10 478人共核销医药费131.05万元,着力解决和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全区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家,医保覆盖率提高到79%。药品和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开展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全区各级医院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完善价格公示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大兴安岭地区有卫生机构 414个,分布在呼玛、漠河、塔河县,加格达奇、呼中、新林、松岭区,十八站、韩家园、图强、阿木尔、加格达奇林业局。其中,医院26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个(三县、四区、四个林业局各一个,地区一个,加格达奇铁路一个),卫生监督所11个,个体诊所119个,其他卫生机构 248个。有卫生工作人员40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57人。高级职称114人,中级职称914人,其他1829人。全区各级医院有床位2452张。现有的卫生资源基本能满足全区53万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和健康需求。
  【农村合作医疗】 呼玛、塔河、漠河县和加格达奇区在全省率先进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参合率79.58%,比计划提高10个百分点。农民个人缴费 (每人20元)42.58万元,县级财政补助(每人20元)42.58万元,地区财政补助(每人10元)21.29万元,省财政补助 15.16万元,中央财政补助32.01万元,总筹资额153.62万元。10478农村人口得到补偿,补偿资金131.0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
  【乡镇卫生院建设】 利用国债投资和地方匹配资金对全区乡镇卫生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区16所乡镇卫生院中有10所完成建设任务,增添医疗设施和医疗设备。
  【支援农村工作】 贯彻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称之前到农村医疗机构服务分别累计满半年、一年的制度。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全年共派出下乡医疗队38支,诊疗病人1.6万人次,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农村医务人员800人次,有 120名农村医务人员到支援单位免费进修。无偿捐助农村医疗机构医疗仪器设备、药品价值 3.2万元。
  【社区医疗服务】 转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理念,服务层面向下延伸,面向普通群众和弱势群体;服务范围向外拓展,把服务送到社区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个体;服务质量向上提升,以全科医生及相关设备设施作保证。全区有 1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覆盖率79%,社区医疗服务功能基本得到发挥。
  【疾病控制】 1~10月,全区报告法定传染病乙、丙类13种 144例,发病率268.30/10万,同比有所下降。全区DOTS策略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100%,2005年第四季度到2006年第三季度,发现新涂阳病人180例,指标完成率81.45%,超额完成省下达的70%的病人发现目标。艾滋病防治、宣教和干预收到良好效果,塔河、漠河医院已申请验收爱滋病初筛实验室。对首发艾滋病病例进行成功的个案流调和病人管理,没有引起社会恐慌。 6月下旬在漠河县发生的建国以来罕见的成人麻疹局部暴发疫情,在地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努力下,得到及时控制,保证北极光节正常举办。
  【卫生执法监督】 制定《全区食品卫生检查计划要点》,食品市场卫生监督覆盖率100%。全区先后出动卫生监督人员2360余人次,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业户)6430余户次,进行行政处罚234户。完成对华融饭店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的验收,使全区的餐饮业A级单位有了零的突破。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全区出动执法人员120余人次,先后检查各类医疗机构 221家(次),对48家违规医疗机构给予处罚,其中,罚款24起,依法取缔无执业医师证诊所1家。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在全区实施第九、十次药品、第三次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两次药品招标成交额2486.7万元,向社会让利288.8万元。一次性医用卫生耗材招标成交额281.5万元,向社会让利33.7万元。各二级医院药品招标达75%以上。
  【血液管理】 全区血液工作按照《献血法》和《黑龙江省献血条例》严格管理,加大献血宣传力度,无偿献血2740人,献血量619200毫升,保证了林区人民临床用血量和用血安全。年内全区无非法采供血现象,街头采血率达到采血总量的95%,同比增长45%。 (周晓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