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呼玛县 【综 述】 2006年, 呼玛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发展。 全县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6 369万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5 712万元,增长9.2%;第二产业完成3438万元,增长7.1%;第三产业完成17 219万元,增长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04万元,增长3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 183万元,增长59%。特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生态示范县建设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人民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567元,同比增长7.7%;农村人均收入389元,同比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 434万元,同比增长7.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76亿元,同比增长8.8%;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393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1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98人,新增各类就业1326人,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1 559人,参合率81.7%。8月13日,举办呼玛县解放建政60周年迎庆活动,邀请500位省、地领导,知青、企业家和文艺演出人员,参加庆祝大会。举办辉煌 60周年成就展,经贸洽谈会等大型活动。 (王 利)
【野生动物保护宣传】 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到县内各中小学校、社区、饭店、旅店、商店、农贸市场、乡镇、林场及农民家中,向群众讲解中国野生动物现状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野生动物图片 2000多张,在人民广场设立宣传站,就相关知识向群众进行讲解,直接受教育群众2000多人。开设长期有效的“鸟类救助热线电话”,通过电视和手机彩铃,向全县人民发出不捕、不食、不经营、不贩卖野生动物的倡议,提高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王 利)
【对俄进出口工业园区建设】 2006年,呼玛县把对俄进出口工业园区建设作为纪念解放建政60周年庆典项目。县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业园区管委会,在项目进园、立项、登记、审批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对特殊情况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方式现场办公予以解决。园区建设先期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修建完成3条总长度4.5公里的白色路面,给、排水线路各1500米,入园光缆 1000延长米等项工程。对俄进出口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 132公顷,位于呼玛镇南侧,规划为口岸功能区、口岸仓储区、木材加工区一期、木材加工区二期、一类工业区、二类工业区和综合服务区共 7个分区,预计分三期建设完成。园区建设总投资11 237.99万元。 (孟国喜)
【青年创业建功活动】 利用共青团组织网络和培训阵地,开展技术培训,培养青年畜牧业大户。在全县 8个乡镇建起种植养殖业示范基地。确立绿色马铃薯、食用菌、药材开发、瓜果蔬菜生产等特色产业和生态农业项目。实施“青工技能提升计划”,深化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活动。在企业中举办培训班、导师带徒弟的活动。组织青年进行“青工岗位技能大赛”、“岗位练兵我行”等技能比赛,在窗口行业开展星级服务和营业员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促进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团县委还全力抓好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组织动员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继续开展“新世纪青年创业行动”,依托青少年宫、文明公民学校、街道和社会等场所,建立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基地,完成100多人培训。 (王 利)
【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教师师德建设,先后举办“辛勤园丁我来做”、“和谐校园我来唱”等演讲比赛,适时开展教师职工大比武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校内教学观摩活动,聘请教研室主任、教研员对活动进行点评,邀请小学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互相学习。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制作教具, 由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优秀教师登台进行现场讲解。 开展“铸师魂、练师能”活动,学校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本,把活动内容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和条件,把评比结果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调动教师积极性。
(王 利)
【庆祝解放建政60周年】 8月13日,在呼玛人民广场, 举办呼玛县解放建政60周年迎庆活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发来贺信,原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发来贺电,原省长陈雷题词。原省政协副主席、省老区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全玉祥,原省政协副主席、省老区促进会副会长李敏,省老区促进会秘书长赵羽,省老区促进会副秘书长赵志强,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世常,政协地工委副主任郑宝满,林管局副局长李英瑞、徐守乐,国家林业局驻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监督办副专员段光晨,地区总工会主席张海峰,专员局长助理钟志林出席庆祝大会。庆祝会上,全玉祥宣读省老区促进会的贺信。地区代表团团长、林管局副局长李英瑞代表地委、行署、林管局和全区人民对呼玛县解放建政60周年表示祝贺。呼玛县文艺工作者、俄罗斯阿穆尔州歌舞团演员、黑河艺术学校舞蹈班演员、省抗联精神老战士宣传队的演员,进行文艺演出。各县区局主要领导,地林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地区老区促进会领导,中省直单位领导,省内外企业界人士,沪浙知青回乡慰问团,在呼玛工作过的领导和有关方面来宾,俄罗斯阿穆尔州政府代表团参加庆祝大会,有关市县领导参加庆祝大会或发来贺电表示祝贺。在庆祝活动期间,呼玛县领导悼念革命先烈;县委、县政府举办《光辉的历程》、《呼玛县人大志》、《林海雄鹰——白银纳的鄂伦春人》三部书的首发式、知青宾馆剪彩、鑫玛热电厂建设项目开工奠基、经贸推介会,项目签约,呼黑公路建设指挥部成立揭牌及中国“俄罗斯年”文化艺术交流文艺演出等活动。 (孟国喜)
【改善人居环境】 呼玛县筹措资金近6000万元,用于6.18公里的通村公路改造;29公里边防巡逻路建设;呼玛镇 1100米水泥路面改造;老道店至北疆乡3座桥涵改造;人民广场、江畔公园改造;35千伏韩兴输电线路改造等。先后建起上海知青之家、黑木耳商贸批发市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鼓励房地产企业参与旧城改造、住宅小区的建设开发。 (王 利)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 为防止候鸟在南迁途中可能成为传播疫病的媒介,呼玛县部署秋冬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工作。各监测点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的统一指挥下,进行重点监控,组织力量对候鸟迁飞通道、停歇地和集群活动点进行看护和监控,制止人员和畜禽与野生鸟类接触;建立、完善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信息上报、汇总、分析制度,及时上报有关情况等。加强野生动物特别是候鸟的保护,制止捕杀驱赶候鸟的行为。做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监测和控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切断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疫病传播渠道,建立起覆盖全县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 (王 利)
【“绿色使者”走村入屯宣传防火】 由8名女干部组成 “绿色使者”女干部森防文艺宣传队,走村入屯,在第一线进行防火宣传。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创文艺节目,其中,有歌曲、舞蹈、数来宝和配乐诗朗诵等。宣传队把哨卡、学校、百姓家当成舞台,宣传队到 9个村屯,演出10余场次,发放防火宣传单4000余份,观众2000多人次。 (孟国喜)
【构建和谐邻里关系】 根据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定位,针对园西社区属边缘社区,社情复杂,人际关系生疏的特点,县委把园西社区定位在创建亲情型社区上,教育引导居民群众树立团结、友善、关爱、互助的亲情意识,建立亲密和谐的家庭邻里关系。开办文明公民学校,举办家庭演讲比赛、家庭才艺展示等活动,定期组织居民坐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情感。组织开展向贫困居民捐款、捐物活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聘请司法干部和公安干警为社区法制校长;联合妇联、团委、宣传部等部门创办家长学校和家庭学堂。社区举办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等家庭标兵的评比。 (孟国喜)
【办税服务】 呼玛县国税局实行绿色办税,设置 “办税绿色通道”, 招商引资企业凭“绿色通道”享受快捷周到的办税服务。实行互动交流,局领导带领相关人员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近距离了解其生产经营的情况,税收管理员每次下户了解情况时都要向企业传递最新的涉税信息,让企业及时了解税收相关政策,享受最优惠待遇。推行个性服务,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经营运行的第一手资料,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支持企业发展。 (王 利)
【纠风工作】 在义务教育上,公办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规范收费范围和标准,制止公办中小学以改革为名高收费问题;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心违纪违规问题,禁止不合理收费、不合理用药等行为,制止科室承包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的做法,执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清理整顿乱加价、乱收费等问题,规范整顿药品流通秩序;纠正面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推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以清理砂金禁采为重点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审批监督力度,对破坏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追究所辖区主要领导的责任,制止机关企事业单位借培训、轮训之名乱办班、乱收费行为,执行《黑龙江省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培训办班收费审批管理办行办法》;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摊派发行,规范发行行为;清理整顿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严禁出台新的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政策,全面清理针对出租汽车的收费项目;纠正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范、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 (孟国喜)
【捐赠校服】 兴安桥铁矿改进生产技术,改造机器设备,加强内部管理,年生产精铁粉16万吨。在教师节之际,企业从外地订做价值10万元的校服,分送到镇内的各中小学校。获社会各界好评。 (孟国喜)
【通村公路】 呼玛县呼玛镇荣边村 3.5公里的水泥路面开工建设,为县在农村修建的第一条水泥路,全程按离出口处1.3公里,路宽5米,其余路宽3.5米的标准进行施工,工程在9月25日竣工。另一条三卡乡沿江村2.8公里的水泥路也破土动工。 (王 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制定新农村建设活动方案,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开展为期 3个月的新农村建设大讨论活动,先后两次组织乡镇领导、涉农部门干部、村“两委”成员百余人到甘南兴十四村学习考察,并以“学习甘南兴十四,建设呼玛新农村”作为呼玛新农村建设的主题。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和举办农村实用技术讲座以及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推进会等形式,使全县 3000农民接受技能培训。投资200万元,实施抗旱排涝配套工程、农机耕作标准工程、农业良种繁育工程、测土施肥用药工程和农民服务体系工程,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启动“百名干部下乡镇进村屯指导新农村建设”活动,确定包乡镇、村屯的处级领导和科级领导干部,实施县直单位包扶村屯的“一对一”帮扶工程。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挂牌管理,通过年末考核结果确定金、银、铜、黄、红牌,按牌兑现工资和奖惩,夯实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地位。 (王 利)
【建设乡村综合文化站】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与省文化厅和省财政厅沟通,争取到三卡乡综合文化站专项资金20万元,建设总投资30万元,县乡匹配5万元资金。 10月下旬交付使用,综合文化站面积300平方米,其中,小型剧场15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文体活动室各50平方米,具备文艺演出、影视放映、技术推广、专长培训等综合性功能。 (王 利)
【野生药材勘察】 呼玛县被列为全省44个野生药材重点县之一。根据《黑龙江省重点野生药材勘察通知》,呼玛县成立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财政、林业、农业、北药办等部门参加的重点野生药材勘察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熊、鹿、五味子、黄芪、满山红、穿山龙、升麻、苍术8种野生动植物药材进行重点勘察。 (孟国喜)
【技术指导马铃薯种植户】 坚持互利互惠原则,按照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运行机制,对马铃薯种植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跟踪服务,组织涉农部门科技人员成立马铃薯种植技术服务队,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讲解高垄栽培、合理施肥、催芽晒种等技术,巡回到各乡镇举办马铃薯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2100余人。发展订单农业,以340元/吨的保护价格与种植户签订马铃薯收购合同4.23吨。 (孟国喜)
【救助灾民】 5月24日,嫩江县过境森林大火烧毁呼玛县北疆乡北疆村 32栋房屋和部分农机具及春耕生产物资,造成24户84名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 210余万元。灾情发生后,呼玛县紧急启动应急救灾预案,将受灾群众安顿在学校、乡政府和群众家中。把各种食品和账篷、衣被等救灾物资及时运抵灾区。筹集10万元救灾资金以借款方式发放到急需救助的灾民手中。县红十字会和地税、国税等单位陆续把社会各界群众和职工捐赠的资金、物品送到灾区。成立救灾复建组,到灾区进行灾情调查和安抚工作,灾区社会秩序稳定,灾民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孟国喜)
【引进发展招商企业】 兴安桥铁矿是呼玛县招商引资重点企业, 企业投资 3200万元,2005年开始试生产运行,上缴税金 100余万元。2006年,呼玛县本着“安商、敬商、富商、助商”的原则,为企业提供外部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使企业实现达产达效,生铁年产量16万吨,产值上亿元,上缴税金1000万元。白银纳硅镁冶炼厂是呼玛县通过招商引进的又一大型企业,由于2005年多晶硅市场价格下跌,企业暂时性停产。2006年,该企业引进技术力量改造现有设备,7月正式生产,年产量5000吨,产值4000万元,缴纳税金300多万元。
(王 利)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张贴标语、悬挂过街条幅、出简报、发传单形成宣传;在乡村,开展“比被褥、比卧室、比厨房”和“改厕、改水、改院”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在机关、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八荣八耻”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制定学习教育方案,以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试、一年一评比的形式,促进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在学校,按照“八荣八耻”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的要求,各学校利用板报、墙报、校园广播、荣辱观卡片、主题班团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开展好学生、好伙伴、好同学、好孩子、好朋友“五好”活动,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王 利)
【“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 结合县域实际,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在活动中,按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村情民意等因素,从增强村民法治观念入手,抓好农村普法、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及农村稳定等工作,提高农民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由国家民政部和司法部联合举办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评比活动中,呼玛县三卡乡繁荣村为全省获此殊荣的9个村之一。 (孟国喜)
【禽流感防控】 召开卫生、工商等部门参加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成立疫情领导小组,制定《呼玛县禽流感预警处置方案》,建立健全禽流感日汇制、禽流感重大责任追究制等十余项规章制度,扩大宣传覆盖面,沿街张贴宣传标语,印制禽流感知识宣传单2000余份,发放到社区、学校、机关、农贸市场和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县工商局在长宁市场进行实战演练。联合卫生部门对家禽销售摊点和屠宰市场以及家禽饲养场地进行登记统计,摸清和掌握禽类健康情况。对从外地进入本县的禽类产品进行卫生检疫,把好禽类产品准入关。 (孟国喜)
【信访工作】 思想认识到位,信访干部把接待上访群众当作了解社情民意、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上访变下访工作方式形成。感情投入到位,针对上访群众情绪激动的实际,信访人员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避免矛盾激化。问题落实到位,信访干部发挥信访监督职能作用,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无一例群众越级上访事件。 (王 利)
【防凌汛工作】 做到四个到位。防汛宣传落实到位,通过会议、广播、电视、宣传资料,向群众宣传《防洪法》和《防洪条例》等法律法规,讲解洪涝灾害基本知识和躲灾避险自救常识,提高群众抗洪抢险的责任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召开全县防汛工作会议,成立防汛指挥部,制定防汛预案,与各乡镇签订防汛责任状,明确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抢险队伍落实到位,由 300余名干部组成防汛抢险突击队,各乡镇从所属的村屯挑选年轻村民组成50人的抢险队伍,明确驻军、武警和森警官兵为抗洪抢险主力军。防汛物资储备到位,筹措防汛资金33万元,购置防汛编织袋2万条,铁丝1.5万吨,无纺布 1万平方米,储存桩木和砂石料,各乡镇均购置麻袋5000条。新进通讯器材,对全县 7部无线电台进行彻底检修和维护,基本实现全县联系无死角、通讯全天候目标。 (孟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