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
【综 述】 2007年,全区组织系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争、促、建”活动,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社区党建工作、农村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国企、机关、学校等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果。党员队伍建设、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实现新跨越。开展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领导班子建设实现新突破。完成五个林业局党委集中换届工作。全年完成5个批次拟提职干部考察工作,地委委员会先后5次讨论研究干部工作,涉及县处级班子66个,干部150人,其中,提职 78人,轮岗交流27人,退长当员23人,调出5人。举办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13期,培训干部780人次,其中,处级干部 410人次,科级干部360人。配合省委组织部和国家各部委完成调训班次24个,抽调人员 72人。其中,地级干部9人次,处级干部 72人次。实施即时推荐和“推述测”方式推荐考察拟提职干部,进一步提高民主推荐结果的真实性。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组织全区科级干部公选统考。建立地委、行署办公系统文秘后备人才库,加强对科级干部竞争上岗的指导。完成党群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开展《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把任用工作程序关和职级职数关。在做好组织系统 12380举报受理工作同时,在大兴安岭政府网站开通组织系统网上举报信箱。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全区公开招录 9名机关工作人员,完善了部机关选人用人机制。承办全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全区社区建设得到省委充分认可。对《大兴安岭党建》网站进行全面改版,推出《大兴安岭党建》、《大兴安岭组工动态》、《大兴安岭党建工作动态》电子版刊物,开发网页视频播放系统,实现网络实时播放专题片。组织专网全年发布信息179条。组工信息被省委组织部采用 20条以上,在全省各地市组织系统中的排名前移。
【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 成立地委建设发展型领导班子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下发《活动实施意见》和《考评工作暂行办法》,建立完善活动推进机制,实行“月检查、月推进、月总结、月汇报”制度,适时派出推进组实地检查指导,全面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各级党组织采取会议推进、巡回督导、领导包片等推进方式,形成地、县(区)、乡(镇场)三级联创格局。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本领持续增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0.7亿元,近10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企业效益均位全省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1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5 022元,同比增长41.4%;城镇、农村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率100%;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争、促、建”活动】 制定《全区开展“争、促、建”活动专题推进工作方案》,成立专题推进组,召开全区“争先锋,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活动经验交流会,总结成果,交流经验和做法,安排部署具体任务。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宣传和交流力度,在全区范围内聘请41名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员,创编《大兴安岭党建工作动态》,建立全区党建工作信息网络,全年有10篇基层党建经验文章在各类媒体刊发,上报各种信息60余篇,完成各类调研报告10篇。通过实地检查督促、会议推进、强化宣传等措施,抓好工作落实,“争、促、建”活动取得较好成效。
【党建工作】 开展以政治素质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能力强为内容的“四强式”村党组织书记争创活动。加大对乡村领导班子和党组织书记的考核力度。《关于乡村干部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动性》的经验作为十六大以来农村党建成果被国家级文献收录。总结图强林业局”一卡双评三满意“、韩家园林业局党委“十面红旗十颗星,支部争红旗、党员争星级”等活动经验;选树地区公安局作为机关党建示范点,从规范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硬件建设及活动开展,发挥示范点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全区机关党建工作树立典范;学校党建“三级联带”活动在全区普遍推开,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三级联带”经验《强基础、带整体、丰内涵》在《黑龙江组织工作》刊发。协助民政部门指导全区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对全区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评比,表彰4个社区建设先进县区局党委, 17个先进社区,11名社区建设优秀县级领导干部,39名优秀社区干部,39名优秀社区志愿者。对选树的两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树立典范。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得到省委领导认可,筑安集团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做大会发言。《如何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被《党建文汇》全文采用。
【党员队伍建设】 落实《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加强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执行力度,广泛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示范点,召开全区贯彻执行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经验交流会。开展“学党章、做表率、促发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党章。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做好《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采用工作。全区各级党组织为2333名流动党员发放新式《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率97%。建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网络,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 21部。地县两级共受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133次,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879个。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以社区为依托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站879个,地县两级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 1123个,结成帮扶队子7888个,帮扶困难群众9552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579件,提供帮扶资金 341万元。健全预审制、责任追究制、公示制等发展党员质量保证体系,严把质量关。
【党员电化教育】 在组织系统专网开辟 《兴安党建》电视专栏。全区有5部党建专题片、两部教育课件被省委组织部选用。其中,《高寒地区獭兔的养殖》填补了全国农村适用技术音像教材的空白,被省委组织部选入“全省农村第一批适用技术音像教材”,发行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全区基层组织部从事党员电化教育的13名同志赴密山学习考察。在全省第一家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有远程教育终端站点49个。
【干部制度改革】 制定《关于考察拟提拔干部实行即时民主推荐的暂行办法》。实行差额推荐产生的拟提职考察人选在民主测评大会上进行个人述职,增强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实行考察组成员在民主测评大会上就考察纪律问题进行公开承诺,主动接受考察单位干部群众监督的方法,达到在个别谈话中敞开思想,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制定工作方案,实行统一报考条件、统一资格审查、统一组织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考核标准的“五统一”方式,在全区范围内统筹组织科级干部公开选拔统考。651名参选者中有 50名优秀干部走上科级领导岗位。组织地委、行署办公系统建立文秘后备人才库的考务工作,确定40名同志进入文秘后备人才A库,10名同志进入文秘后备人才B库。指导地区外事办、行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23个单位开展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92名同志通过竞争走上科级领导岗位。
【干部教育】 重点抓好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全年选派干部挂职33人,其中,处级干部4人,处级后备干部12人,科级干部 17人。举办党校系统理论骨干培训班和十七大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培训各类骨干 140人次。调整20名党校客座教授,在开办的4个主体班次上,客座教授和地级领导授课分别达到20人次,占授课比例的10%。在举办依法行政、生态旅游、北药开发、工业园区、特色养殖等 7个短期班中,培训各级干部500多人次。建立以《干部教育条例》为核心的《主体班次管理办法》、《干部挂职暂行规定》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干部培训、锻炼的制度化建设水平。
【干部监督】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颁布五周年之际,召开全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培训会议,这一做法龙新南部长专门作出批示,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刊发,供全省学习借鉴。对各县级党委(党组)2004年以来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当地党委,限期整改。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执行干部提拔任用事先报告制度,对基层组织拟超职级、超职数配备的9名干部作出“不同意研究”的批复意见。
【公务员管理】 组织完成2007年公务员考试入围人员体检、考核和初任培训工作。在对基层呈报计划认真审核的基础上,制定2008年全区党群机关公务员招录计划。经过报名资格审查,854名考生参加56个职位的竞争, 与行署人事局配合,完成公务员笔试、面试的组织工作。向上争取政企合一县区公务员登记的相关政策,地直党群机关及加区、呼玛县四大机关符合登记条件的公务员登记已通过省委组织部备案审批,信息录入省委组织部公务员信息数据库。2006年地直党群系统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评出优秀等次72名,称职等次534名,不确定等次2名。
【人才工作】 为省委主编的《黑龙江省人才强省战略研究》提供《大兴安岭地区人才发展战略》经验材料。制定《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执行情况纳入重点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统一考核。全面了解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预测全区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环境监测工作试点方案》,确定地区林科所、规划院、地区医院三家地直单位作为人才环境监测试点单位,设立人才热线电话和电子信箱。实行定期监测信息反馈制度。针对全区六大接续产业人才缺乏,各类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制定依托职业学院开展定单教育,培养六大产业和工业园区急需人才的意见。举办工业园区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旅游管理培训班,对来自县区局及地直部门 150名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到大杨树农工商、呼玛县呼玛镇和兴华乡等地,对各地农业生产和特色养殖等进行现场指导和答疑。组织医疗专家到地委老干部局开展主题为“专家兴安行,奉献敬老情”的义诊活动,为70多位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义诊。
【自身建设】 开展“五树五比”活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加强推进指导,做到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要求“四明确”。实行部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包片挂点制度,对县区局党委组织部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指导。组建由45人组成的“五树五比”活动信息员队伍。在 《大兴安岭党建》开辟专栏,利用新闻媒体,宣传 “五树五比”活动。编发“五树五比”活动专刊20期。在地级以上刊物发表活动信息、动态、经验材料等20余篇。开展选树优秀组工干部活动,通过广泛推荐、投票选举、组织考核确定10名同志为全区“十佳”组工干部,并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在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的同时,组织“学习笔记展评”。完善6大类 95项工作制度和干部选拔任用、地方党组织换届、发展党员等工作流程13个方面近80项。历时两个多月时间,相继开展组工业务知识集中测试、技能比武、现场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专题片展评等系列活动。全区 186名专职组工干部,参加“组工业务知识集中测试”,优秀率90%。28个县级党委组织部门的 52名组工干部,进行计算机操作、机关公文写作和网络知识运用等内容的技能比武活动。16支代表队和18名组工干部分别参加现场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12个单位参加专题片展评活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的原则,部机关面向全区公开招录 9名机关工作人员,整个过程聘请纪检、公证等部门进行全程监督。笔试、面试命题及笔试判卷工作请省委组织部考试中心组织部分专家进行,面试考官从齐齐哈尔市聘请,对考生进行全封闭管理,营造了公平、公正和公开的选人用人环境。进入面试而未被录用的25名同志纳入组工干部后备人才库管理。 (宋传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