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



  【综 述】 2007年,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构建和谐兴安为主线,以打造特色文化为重点,坚持把理论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着重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和工作方法问题,把理论学习与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与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结合起来,与科学决策、指导实践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新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文化工作明确“突出地域特点,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特色文化”的总体思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森林文化、冰雪文化、管乐文化、社区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等具有大兴安岭特色的文化品牌。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兴安的有效载体,作为地、县、乡、村四级“一把手”工程。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按照省委宣传部“十项工程”的要求,围绕工作创一流,系统争上游,整体上水平的工作目标,不断提档升级,地委宣传部荣获2007年度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单位。
  【理论学习】 抓好地、县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六中、七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十七大召开期间,全区各级党委学习中心组集中收看十七大开幕式,并进行座谈讨论。地委学习中心组坚持学习制度,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专题、带头参加讨论。组织集中学习 9次。各级党委中心组结合各自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理论学习,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机关、进企业、进课堂、进军营、进村屯。各级党委中心组成员和党员干部撰写理论文章270余篇,形成调研报告20余篇。



  【理论宣讲】 结合宣传党的十六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大精神,层层组织宣讲团,到各县、区、林业局及部分企业宣讲 100余场次,地级领导带头,在机关和基层做理论宣讲50余次,接受教育的干部群众2万多人次。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54期,培训理论骨干 2000多人次。采取送课到基层、交流学习体会、送书籍等方法推进学习和交流。邀请省委党校政治部主任韩建鹏和省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刘伟民,先后就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七大报告做专题辅导。
  【理论研讨】 编辑出版由各级领导干部撰写的《构建和谐兴安论文集》和《十佳公仆文集》。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走出去考察与请专家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创办“兴安论坛”,围绕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等课题举办论坛7场,听众 1400余人次。通过“兴安论坛”,提出合理化建议1000余条,重要意见和建议被地委、行署采纳,成为大兴安岭地区科学决策的一条重要渠道。新林区、阿木尔林业局创办“干部理论大课堂”,拓宽理论学习宣传领域和空间。
  【新闻宣传】 在新闻媒体开辟《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兴安》、《兴安先锋》、《林城焦点》、《关注》等名牌栏目,集中对构建林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功能区、资源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建设、砂金禁采、以煤代木和殡葬改革等中心工作进行重点报道、连续报道和深度报道。
  【新闻队伍建设】 注重通讯队伍培训,建立完善新闻通气会、新闻阅评、新闻奖惩等机制,组织开展新闻稿件评比活动。在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及杂志发表稿件 1200余篇(条)。在9月份召开的关注森林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暨全国林业宣传工作会议上,大兴安岭地区有 6部作品分别获关注森林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其中,有两部作品获关注森林文化艺术奖三等奖,一部作品获梁希林业图书期刊奖。
  【外宣工作】 植树造林模范张克福、人民的好医生祁月英、默默无闻的乡邮递员尹静等先进典型,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劳动者之歌》栏目播出。借助大兴安岭“5·6”火灾20周年、“中国漠河黑龙江源头国际冰雪汽车挑战赛”、“黑龙江初冬热身滑雪月大兴安岭开滑式”、“中国大兴安岭国际冬泳邀请赛”等重大活动,邀请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宣传大兴安岭,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浴火重生——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20年》的稿件,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发《大火的警示》专题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征集大兴安岭形象宣传语活动,通过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手段,共征集宣传语1532条,作者涉及全国28个省市的187个市地县。挖掘大兴安岭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历时5个月评选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神州北极、黑龙江源头等“兴安十大名片”。
  【防火宣传】 相继召开防火宣传形势分析会、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会、防火宣传教育推进会等,对森防宣传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有关人员到呼玛、韩局、十八站等地对防火及防火宣传工作进行明查暗访。“五六”反思日,通过宣传台、张贴标语口号、手机短信等形式,加大防火宣传教育力度。采取“一对一”宣传、“一对一”教育、“一对一”签订《防火责任状》的方法,使宣传教育面达到全方位覆盖。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在全区初步形成以政府、林业局为主导,以乡镇、林场为依托,以农户、林业职工为对象的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地区有三馆一院(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和艺术剧院),县、区、局有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林场有文化活动室。重点加强呼玛、漠河、塔河、加区所辖10个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漠河县投资1500万元新建全区占地面积最大、文化体育设施最全的北极村文化广场。呼玛县投资50万元新建白银纳鄂伦春民俗展馆。塔河县投资30万元对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文化站进行维修、改造。全区有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露天文化广场47个,专业和业余演出队60个,有线广播站78个,电视插转台21个,电视覆盖率100%。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开展湿地垂钓、观光、摄影、界江漂流、林海采风、北极光节等活动。开展冰雪文化活动,实现100%小学生能上冰、70%学生会滑雪。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加格达奇国际冬泳邀请赛、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初冬国际热身滑雪月大兴安岭首滑式、第四届中国大兴安岭漠河黑龙江源头冰雪汽车挑战赛,带动冰雪文化的发展。开展管乐教育进课堂活动,159所中小学都有自己的管乐队,70%以上的学生都会吹奏两种乐器。全区组建14支女子管乐队。挖掘鄂伦春手工艺文化、萨满文化和狩猎文化等民族文化艺术。鄂伦春民族手工制作的服饰、桦树皮手工制品,由传统的剪裁针缝、兽骨刻花,发展到粘贴、镂刻、镶嵌等多种不同的款式和花样,进省城、到深圳参展。全区每年举办 600余场社区广场文艺演出。文学协会、书法绘画摄影协会、音乐舞蹈协会先后进驻社区,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全区47个社区文化广场做到夏秋时节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
  【文艺作品】 组织文艺工作者到基层体验生活。全区百余人次参加省级以上赛事,80多人次在美术、书法、摄影、声乐、器乐等方面获国家、省级的重要奖项。全省声乐大赛,温丽波获专业中年组一等奖、孙占波获二等奖;王立国获青年组专业通俗唱法二等奖;任海龙、张盼盼获青年组专业美声唱法二等奖;郭丽芝获中年组专业美声唱法二等奖。秦雨森、孟祥玲的版画作品,杨绪的国画作品,李硕的书法作品在“中国国际少年儿童艺术展”荣获金奖;张士勤的版画《雪岭秋艳》、徐光伟的隶书作品获全国第三届关注森林文学三等奖。编辑出版《大兴安岭文化资源简介》、《神韵漠河》、《北极奇闻怪趣》、《漠河景观景点》等系列丛书。举办大兴安岭文化产品展,参展作品8大类、2418件,3.1万余人次观看展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成立大兴安岭地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对文化产业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培育生态文化若干意见》和《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举办特色文化论坛。组织参加文化产业项目展览,把具有鄂伦春民族特色的桦树皮工艺品带进省城,把版画等优势产业项目带进深圳展会,其中鄂伦春民俗风情园、黑龙江源头文化景区等12个项目编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手册》,塔河鄂伦春民族风情园建设项目列入《黑龙江“十一五”期间建设边疆文化大省规划纲要》。
  【文明创建】 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到基层检查推进,跟踪问效。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定期例会制度、工作推进机制、监测评价机制、典型引导机制、奖励处罚机制等工作机制,组成县区局、企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地林直机关、乡镇林场五个组,对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评比。以“我是大兴安岭人,我爱大兴安岭,我建大兴安岭”为主题,在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广大妇女、教师学生、政法干警、出租车司机、个体工商业户、社区居民等社会各个层面开展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系列实践活动。组织开展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感动兴安人物(事件)评选”、“十佳道德模范”人物评选等活动,命名表彰全区“十佳道德模范”,尹静、戴文波、秦洪涛、马洪池、张秀玲等 5名同志被评为全省百名道德模范,其中,北极乡邮政支局长尹静作为典型在全省宣传。开展创建文明县区局、文明乡镇林场、文明行业、文明企事业单位、文明机关活动,全区涌现出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80个,其中,有7个县区局进入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行列。开展以“党群贴心、生活安心、环境舒心、文化悦心”为主要内容的“四心”社区创建活动,得到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大兴安岭地区创建工作的“品牌”项目。开展以“亲情连你我,和谐进万家”为主题的第二届“邻居节”活动,新林区的经验做法得到省文明办的肯定。地区文明办和文明办主任分别被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单位授予第三届梁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称号。
  【整治城乡环境】 制定下发《关于全区治理重点部位环境卫生的通知》,文明办领导先后10余次到各县区局、乡镇林场、公路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边远村屯,对薄弱部位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治理和检查督办。以乡土、适生、大苗树种为主,采取乔灌草结合、城市森林景观与城市园林景观结合的方式,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得到中央、省有关领导的肯定和到大兴安岭观光游客的称赞。
  【和谐社会建设】 地委成立构建林区和谐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地委宣传部,由地委委员、宣传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地委宣传部负责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办落实。全区各地组建和谐办,抽调70余人。制定下发《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关于构建林区和谐社会的工作意见》、《全区构建林区和谐社会工作推进方案》、《地委构建林区和谐社会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及工作职责》,先后召开 6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单位会议,对构建林区和谐社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召开构建林区和谐社会经验交流会议,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组成构建和谐社会学习考察团,对省内外先进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进行学习考察,举办学习考察报告会。建立监测评价体系,确定六个方面68项监测评价指标,每季度对全区构建林区和谐社会工作进行一次监测。地委先后两次抽调有关单位领导组成检查组,到基层各单位对和谐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推进。地委和谐办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先后10余次到基层进行检查推进,将平时检查情况纳入年底创建工作考核评比内容。以“讲文明,促发展,创和谐兴安”活动为载体,开展和谐机关、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乡镇(林场)、和谐学校、和谐家庭等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塔河县印制《和谐卡》,发放到每个公民手中;呼中区架起“民情流水线”;十八站林业局组建和谐宣讲小分队;韩家园林业局开通“和谐网站”等,使党群贴心、生活安心、环境舒心、文化悦心的“四心”社区活动成为大兴安岭的创建品牌。
  【自身建设】 在宣传部机关开展“提高素质、争创一流、建设和谐宣传部”活动,提出“爱岗敬业,团结和谐,求实创新,廉洁高效,争先创优”的宣传部精神,制定“对待单位像对待家庭一样,对待工作像对待私事一样,对待同事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宣传部部风,宣传部干部应具备科学思维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狠抓落实能力。在部机关开展学习型宣传部创建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学哲学、用哲学》、《世界是平的》、《公文写作》、《和谐理论》、《文化哲学》六本书,每月读一本书,撰写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开展公文评比,评出11篇优秀公文作为机关范文。在宣传文化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月末对标检查,办公室每月按照部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下发分解表,对未按时限完成的工作下发督查推进通知单,督促工作落实。做到年度有总目标,季度有阶段目标,月份有具体目标,半年召开推进会议,年终进行总结表彰。对2007年度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涌现出的 8个先进集体、“十佳新闻工作者”、“十佳文艺工作者”、“十佳宣传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
  【信息调研工作】 撰写特色文化建设、文明社区创建等调研报告上报省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向省委宣传部上报《舆情信息》253条,采用 45条;上报经验信息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用44篇,其中中宣部采用1篇、《黑龙江宣传》采用 11篇、国家林业局《林业宣传思想工作通讯》采用 9篇、省文明办采用18篇。撰写的“和谐世纪风,吹绿兴安岭”纪实和“一池春水润心田”的论文被省委宣传部《思行月刊》第 7期采用,“双带”奏响和谐曲的调查被省委《奋斗》杂志第 1期采用,创办了《大兴安岭宣传》。信息调研和干部管理工作分别在全省部刊调研工作和干部工作专业会议上受到表彰并介绍经验。在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总结表彰暨林业宣传工作会议上,大兴安岭地区有6部作品获奖,并在会上做典型发言。         (牛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