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地委办公室工作

地委办公室工作

地委办公室工作



  【综 述】 2007年,地委办公室围绕地委“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兴安,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工作思路,下发《2007年重点调研课题和2007年指导性调研课题》,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地委政研室到基层调查研究90余人次,撰写调研报告 6篇。到地直机关8个部门进行调研。 起草领导讲话、理论文章、工作经验等各类综合材料 270篇。编发《工作动态》57期,《领导参阅》2期,完成文字量300余万字。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地区重要会议议定的事项和领导的批示件进行督查。全年完成地委主要领导批示的专项督查件22项,办结率100%。信息工作建立考评、环评和挂职三项制度,自我加压,量化工作量,信息质量明显提高。全年报送 《社情动态专报》51期,《电传信息》400期,《信息专报》35期,累计被省委办公厅采用125条。编辑《信息摘报》26期,《信息摘报·业务通讯》4期。地委办公室被省委办公厅分别评为督查工作先进单位和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文处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会议管理工作的通知》。执行公文制发“三核”、“三校”和发文前检阅“成品文”等工作程序,全年制发地委文件56份,地委办公室文件129份。收取中央、省级文件、资料及基层上报文件 70余种9190份,发放中央、省、地三级文件资料20 785份,为领导及科室传阅纸质文件777件3100人次,网络传输发放文件100多份,传输《工作动态》57期。按照《办会工作程序》全年共承办、协办地委委员(扩大)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19次,县级党委工作例会和秘书长联席会等中小型会议36次,地委委员会议16次。
  【综合调研工作】 围绕构建林区和谐社会主题,下发《2007年重点调研课题和2007年指导性调研课题》,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地委政研室到基层调查研究90余人次,在以煤代木、平安创建、企业管理、生态旅游、家庭致富工程等方面,撰写调查报告 6篇;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党建和文化建设、民生和社会建设进行分类,到地直机关 8个部门进行调研,为地委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起草领导讲话、理论文章、工作经验等各类综合材料 270篇,其中,领导讲话80篇,理论文章和调查报告32篇,汇报材料 37篇,其他材料121篇,编发《工作动态》57期、《领导参阅》2期,完成文字量300余万字。为地委领导撰写的《构建林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兴安》等文章,分别在《黑龙江通讯》和《奋斗》等刊物发表;撰写的 《大兴安岭林区在改革中积累经验在发展中促进和谐》一文 ,在《黑龙江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阅件》第 6期刊发,并报钱运录、张左己、栗战书等省领导;起草的《大兴安岭关于构建林区和谐社会的工作意见》、《在全区信访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对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的建议》等材料得到王忠林书记的表扬。
  【督查信息工作】 围绕地委中心工作,在森林防火、招商引资、社区建设等工作上加大督查力度。春防期间,督查室与地区防火办组成联合暗访组,先后 3次到防火检查站、野外作业点、居民家中暗访,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地委主要领导进行反馈,以大督发 1号、2号、3号文件在全区通报,引起各级领导关注;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在供暖、物价和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加大督查力度。在督查中了解到呼玛、漠河 2个县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资金有所减少,由20元降为 3元,直接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导致参保率下降。据此向地委主要领导进行汇报,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维护了农民利益;围绕地区重要会议议定的事项和领导的批示件进行督查。全年完成22项地委主要领导批示的专项督查件,办结率100%。信息工作建立考评、环评和挂职三项制度。缓解工作人员不足问题。自我加压,量化工作量,信息质量明显提高, 全年报送反映全区重大社会动态和社情民意的《社情动态专报》51期, 是2006年的6倍多;上报省委办公厅《电传信息》400期,比2006年增长50期,上报《信息专报》35期,比2006年增长94.4%,累计被省委办公厅采用125条,比2006年增长25.7%,在全省 13个地市中位列第10名;编辑 《信息摘报》26期,《信息摘报·业务通讯》4期。地委办公室被省委办公厅分别评为督查工作先进单位和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文秘工作】 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文处理工作的通知》。按照运转流程办理公文,执行公文制发“三核”、“三校”和发文前检阅“成品文”等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公文运转速度和办理效率。全年制发地委文件56个,地委办公室文件 129个,收取中央、省级文件、资料及基层上报文件70余种9190份,发放中央、省、地三级文件、资料20 785份,为领导及科室传阅纸质文件777件3100人次,网络传输发放文件100多个,传输《工作动态》57期。完成2006年中央、省、地三级文件和双套制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按照省委办公厅厅字 8号文件精神,对中央、省委2006年度发放至各地、各单位标有密级的文件进行清退,发放 8249份、存档379份、清退8249份、销毁 9874份。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性会议管理工作的通知》, 按照《办会工作程序》承办会议,全年承办、协办地委委员(扩大)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19次,县级党委工作例会和秘书长联席会等中小型会议36次,地委委员会议16次。
  【机要工作】 重新修订《机要工作制度》,提出新的管理措施,制定《电报办理预报机制》和《重大活动、紧急重要电报预通知制度》,规范电报收发流程,确保电报快速、准确办理。中央和省委领导在大兴安岭地区视察期间,全区机要人员全部上岗到位,保证中央和省委发送的文件及时传送有关领导,受到中央、省地有关部门领导好评。坚持值班值宿制度,保证时时在岗,确保上级机关各类通知及时转达到有关部门。协助有关领导处理突发事件,保持与政府政务值班室的信息交换,随时接听群众来电并转达给主管领导,译传办报和值班工作没有出现差错。4月,召开全区机要工作会议,研究修改 “十一五”规划中的具体实施项目,交流商用密码在县乡中的使用情况,修订《大兴安岭地区密码保密工作规则》。收发内部明电4856份,密码电报2618份。
  【保密工作】 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推进保密法规制度落实。 3月,按照省保密局的统一部署,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废品收购场所进行检查,对从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在高考、中考前,对全区招生部门的试卷保密室进行重新审批和验收,保证试卷安全存放。10月,组织地委党校处级干部和后备干部班保密法制教育课, 14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采取基层申报,保密部门指导审查,逐一核定的办法, 完成保密要害部门确定和上报审核工作, 确定要害部门126个、要害部位154个。
  【政工工作】 完成组织、人事劳资、目标责任制、党建等项工作。组织 2次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提拔调整10名科级干部到新的岗位。完成办内人员及调出人员人事档案缺件和不规范件的补漏工作,补充 100余件。对全办在职职工60余人的工资进行全面测算,办理工资审批手续30余人次,办理提高职工遗属补助标准10余人次。制定目标工作分解方案,执行月自查、季分析制度,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以工作信息形式向目标办报送工作信息16期。组织办内人员参加报告会、论坛和知识竞赛等14次,捐款捐物活动3次,党课9次,党总支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10次;报送党建信息13期,被采用 11期,采用率85%,在地直机关单位中名列前茅。制定各类工作方案、撰写各项工作总结30余份,重点完成全区党委办公部门“创先争优”活动方案起草工作,迎接各项检查9次,完成文字工作量10余万字。
  【档案工作】 对地委机关所属14个单位文书立卷进行监督、指导。修改完善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接收文书档案1284件,双套制文件350件,编写 《地委工作大事记》12期,编制归档文件目录12本,《地委重要文件汇编》1册,提供档案信息145人次399件。
  【后勤管理】 加强对16个单位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做好年度预算、决算、项目测算,保证资金供应。完成地委机关资产普查任务,形成资产清查报表1820份,并将有关情况上报财政部门。办公备品管理建立双人采购制度,选择质高价低的采购点按需定购,保持零库存。加强安全保卫,保证干部值班值宿不脱岗漏岗,在防火检查中,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做好车辆日常保养,保证车辆正常使用,采取重点车辆专车专用,公务车辆一车多用的办法,保证全办正常工作用车。
  【党建工作】 建设学习型机关。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组织办内人员参加报告会、论坛和知识竞赛等活动10余次,支部集中学习42次,平均每周1次,组织9次党课,每次党课都进行效果测评。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办公室的发展、重点工作落实和重大事项决策进行集体研究。召开 2次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通过民主生活会研究工作中的问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先后制定10项整改措施。
  【文秘后备人才库】 针对地委、行署机关文秘后备人员不足的现状,经地委、行署同意,首次通过公开考录建立地委、行署办公系统文秘后备人才库。入库人员50名,人才档案54本。实现档案信息电子管理,形成较为完备的人才信息库。
  【党风廉政建设】 成立以班子一把手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办公室廉政建设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办公室班子主要成员在全办职工大会上做出廉政承诺,在廉政建设问题上表明态度,做出表率。落实党员承诺制度,组织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行政问责实施办法》等,采取上党课、听报告、看廉政教育专题片等形式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树正气。完成《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确定的牵头工作。在财务管理、办事公开化、节俭办文办会和控制接待支出上进一步完善机制,制定《地委机关财务工作管理办法》等。
  【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提素质,创一流,建设和谐办公室”活动,促进各项工作良好开展和干部职工文明程度提升。2007年,地委办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标兵,集体和个人共获各种表彰奖励17项,在地直机关运动会上获优秀方队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在机关工委排球赛中获亚军,滑雪比赛获男子个人第七名。在农村包扶和公益性捐款活动中。捐款捐物 3次,捐款2835元。捐助活动中地级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
  【法制建设】 制定并执行法律学习制度,做到“一季一学”,组织法律学习6次。5月中旬,开展《保密法》普及教育,与地直机关工委联合组织各地、各单位参加“全省保密知识百题竞赛”,受教育面70%。                       (石丽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