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警建设边警建设 【综 述】 2007年,大兴安岭公安边防支队以推进部队建设大发展为目标,以“稳定、发展”为基础,以“创新、争先”为导向,坚持“一年强基础、二年全面上、三年当标兵”和“保稳定、促和谐、谋发展、求创新、见实效、上台阶”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部队全面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以固本强基为目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大队级党委“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对基层8个班子,6名主官进行调整,加强队伍建设,引导培养官兵增强敢为人先的意识。漠河公安边防大队北极公安边防派出所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开展以爱民固边战略主题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深化教育效果,增强官兵拒腐防变能力,在开展“先锋工程”活动中支队有 3个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5人被评为优秀党员。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开展基础科目和实战技能训练,官兵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全区公安机关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汇报表演中,支队阅兵方队得到国家林业局、总参作战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制定《边境管理考核细则》、落实明水期边境管理措施。年内支队边境辖区涉外事件与2006年比起数和人数分别下降33%和19%。开展缉毒缉枪、“维稳创安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年内边防辖区刑事案件发案33起,破获29起;治安案件发生102起、查处102起,抓获网上逃犯1人。
【获得荣誉】 年内,支队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年度安全工作标兵;被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评为优秀党委、 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所属呼玛公安边防大队、 塔河公安边防大队、漠河公安边防大队分别被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评为大队级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漠河公安边防大队北极公安边防派出所被黑龙江省政府和省政法委分别授予“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派出所”、“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单位标兵”称号,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群众工作标兵单位,继续被黑龙江省公安厅和共青团省委认定为“青年文明号”;支队有1个单位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5个单位被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有2人荣记二等功,15人荣记三等功;支队1名主官被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评为优秀主官,1名主官荣记三等功,1名副职被评为优秀领导干部。
【基层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支队针对部分基层班子能力弱,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打不开局面等问题,对基层 8个班子、6名主官进行调整,选派5名机关中层干部到基层任职,并破格启用 7名年轻大学生干部。围绕中心任务经常给各级主官换思想、换脑筋,引导培养官兵增强敢为人先的意识。所属呼玛、塔河、漠河三县公安边防大队各有 1名主官进入驻地县局党委班子,派出所各有1名主官进入驻地乡镇党委班子,32名责任区民警全部任 “村官”、所属派出所全部开通 “边防110”。大兴安岭地区政法委专门编发北极公安边防派出所群众工作简报,号召全区政法系统开展向北极公安边防派出所学习活动。在漠河县委支持下,北极所在北极乡和漠河县政法系统召开群众工作报告会。12月,中宣部将北极所作为近期重大典型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进行深入宣传,省公安厅党委专门作出《关于开展向北极边防派出所学习活动的决定》。
【思想政治建设】 开展以爱民固边战略主题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局域网上开设“主题教育专栏”,各级领导带头备课授课,通过开办的“点将台”、优秀教员授课比武竞赛、心理健康咨询讲座、廉政教育周、家庭助廉等活动,深化教育效果,增强官兵拒腐防变能力。引入竞争机制,支队公开招考选拔 8名机关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开展“先锋工程”活动,年内支队有 3个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5人被评为优秀党员、2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边防业务】 进一步规范界江生产作业秩序。召开“5·29”、“7·13”两次业务工作推进会,出台《边境管理考核验收细则》,层层签订《界江目标管理责任状》,落实明水期边境管控措施。加大边境管理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支队将近年来发生的因越界被俄判刑和打死、打伤的典型案例编辑成《边境管理警示宣传册》。规范船管站建设,在支队各级的协调和争取下,一线派出所建船管站24个。年内,支队边境辖区涉外事件,与2006年比起数和人数分别下降33%和19%。
【爱民固边战略】 支队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选定漠河县洛古河村为支队模范村创建试点,举行“启动仪式”,签订“创建协议书”。围绕村民行路难、用电难、吃菜难、增收难问题,在基层党组织帮建、引导村民致富、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开展工作。 9月末,支队在洛古河村投资 2万元建设的温室大棚正式投入使用。在支队各级的协调下,洛古河村通路、通电问题已纳入到漠河县基础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年内,在模范村开展“送科技、送医疗”下乡服务活动2次;派出所民警在模范村驻勤112天;洛古河村全年实现“零发案”。关爱弱势群体,开展“手拉手”、“2+1”活动,建立帮扶机制。各级共建立帮扶档案42个,与 15名无助儿童、13名孤寡老人、6名特困学生、4名留守儿童和 4个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所属单位共募捐现金20 920元、衣物132件、学习用品68件,为13人解决了低保,为2人购买“学生安康”保险。关注民生问题,年内共调解矛盾纠纷48起,参与抢险8起,扑救火灾10余起,挽救 17人生命,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官兵为民办好事563件,收到锦旗30面,表扬信19封。
【部队管理】 进一步建立修订考勤、带班、值班备勤等21项管理制度和18项安全制度;举办“内务规定集训班”、召开“正规化管理现场会”;开展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安全工作组织,制定防案件、防事故工作考评细则,层层签订责任书。支队机关办公楼一层窗户统一安装防盗钢网,营门入口、武器库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备。分别邀请黑龙江省安全厅、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网监支队和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防泄密和安全检测。年内,支队无案件、无事故发生。
【军事训练】 支队以“十七大”安全保卫工作为中心,立足边防执勤实际,按照训练大纲要求,抓好基础科目和实战技能训练。 9月下旬,支队阅兵方队参加全区公安机关“三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汇报表演,得到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家富、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王家声少将、省公安厅副厅长王小溪等领导高度评价。支队注重加强处突、反恐、堵截实兵演练,着力在指挥、协同、快速反应等方面锻炼部队。
【后勤保障】 支队重新修订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科学编制执行预算,公开经费标准,增强经费使用透明度。强化审计监督力度,审计面100%。基层各单位家底经费逐年增加。进一步规范车辆修理、集中采购等相关制度,做到定点修车、定点采购。开展创建节约型警营活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累计向基层倾斜资 金17.76万元,改善部分基层单位办公、生活条件。支队将从优待警纳入各级重要议事日程,分级予以解决。年内,组织全体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文化宣传】 支队坚持文化建警,重新修订宣传工作任务指标及奖惩办法,确定“总队排名走前列”的工作目标。年内,在新闻媒体刊发稿件162篇,刊发专版2个,中央电视台“国门2007”大型媒体活动播发20分钟北极公安边防派出所专题片。在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文艺汇演中,支队获2个创作奖和2个优秀表演奖。支队投入资金为支队机关建立文体活动室、沙滩排球场,设置器械、体能、三人协作攀登、擒敌、队列等训练场,并组织所属基层单位开展篮球、乒乓球、棋类和广场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
【农副业生产】 拓宽农副业生产渠道,充分利用 8座日光温室大棚,制定种植、养殖计划,增加数量和品种。北极公安边防工作站被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指定为全省温室大棚试点单位。 9月,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为呼玛大队部和漠河大队部投资建设两座日光温室大棚。年内,所属单位共种地48.5亩,鹿存栏11只、羊存栏45只、猪存栏24头、鸡70只、兔30只,肉菜自给率达70%以上,副业收入折合人民币61 000元。
【边防保卫】 开展缉毒缉枪、“维稳创安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年初,支队实施警务前移战略,对历年支队机关借调干部和挂靠的大学生干部进行清理,将新分配的部队院校学员和入警大学生干部全部充实到基层一线单位,保证执勤执法一线有充足的警力。6月 30日前,所属派出所的26个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年内,边防辖区刑事案件发案33起,破获29起,查破率87.9%,查破率比2006年上升39%;治安案件发生102起,查处102起,查处率100%,查处率比2006年上升17%;排查清理流动人口548人,遣返外来呆傻人员 5人,抓获网上逃犯1人,收缴口径枪1支,妥善处置一枚俄方遗留巨型航空炸弹。 (董春满供稿)
责任编辑:韩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