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 【呼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述】 2007年,呼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各项功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加强资源管护宣传教育,将火源管理、预警巡护、联防、扑救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全年资源管护区未发生人为火灾和滥砍盗伐现象,与中科院搞好科研合作,做好监测数据的采集、传递及区内森林病虫害和疫源疫病监测、预报工作。对区内一、二级野生动物进行监测,设置监测样方117个,做样线39条。发展生态旅游,成立旅游办公室,全年接待游客 3000多人次。《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争取项目资金 675万元。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创建“发展型、和谐型”领导班子,形成全局上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学习型、效率型机关,办公环境实现美化、亮化、香化、绿化,被呼中区委授予“区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资源管护】 抓预防,重管理,加强资源管护宣传教育,将火源管理、预警巡护、联防、扑救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公安森防职能作用,全年资源管护区未发生人为火灾和非法渔猎、滥砍盗伐等违法现象。
【科研协作】 依托“北方林站”与中科院搞好科研合作。做好监测数据的采集、传递及区内森林病虫害和疫源疫病监测、预报工作。联合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到保护区进行一、二级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设置监测样方117个,在保护区1#、2#线做样线39条,样线总长度300多公里。经过为期8天8名工作人员的工作,初步了解和掌握保护区动物种群分布、生长栖息情况,为保护区积累了资源本底资料。
【生态旅游】 按照国家林业局林业保护区建设规划要求,编制《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对保护区旅游业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成立旅游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全年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重点接待原国家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等一行。
【三期工程建设】 7月26日,国家林业局以林计批字[2007]245号文件正式批复《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项目资金 675万元,三期工程将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监测体系建设、物种监测、湿地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
【党建工作】 创建“发展型,和谐型”领导班子,完善各项基础工作,重新恢复修缮党员活动室。强化党员队伍教育,转正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建立 4项责任机制。支部书记、班子成员一起部署,一起学习,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一把手”承担第一责任,抓全局,负总责;班子成员承担目标管理责任,分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双抓双赢”;全员承担党风廉政监督目标责任,形成全局上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体系,未发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创建活动】 加强职工教育,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创建学习型机关;加强机关管理,开展行政问责活动,创建效率型机关;改善工作环境,主要领导向上积极筹措资金,修缮保护区机关办公楼,购置办公设备和车辆等,职工办公环境达到美化、亮化、香化、绿化要求,呼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被呼中区委授予“区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对外宣传】 设计区徽、区标、区歌、保护区风光明信片。全年向行署、林业集团公司上报工作信息14条,向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处上报工作信息5条,在地方报刊发稿3篇,在《大兴安岭政讯》发稿1篇,向区委组织部上报党建工作信息 10条,在地区及呼中区电视台发稿各2篇。 (黄小华供稿)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述】 2007年,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基础,保护、科研、监测、宣教相结合,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编制完成南瓮河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和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争取国家建设项目资金 764万元。开展专项治理整顿盗猎和盗采野生浆果活动,加强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清山和防火巡护检查,全年保护区无火灾发生。开展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提高保护区自养能力。
【二期工程建设】 编制完成南瓮河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争取国家对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项目资金 684万元,2007年完成项目初步设计,2008年进入建设期。
【保护区能力建设】 编制完成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争取国家财政建设资金80万元,用于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站土建工程、大型宣传牌竣工、标本制作、部分设备购置等。
【专项治理盗猎盗采行动】 8至11月, 局职工公安派出所全体干警在保护区内交通要道严密布控,对盗猎和盗采野生浆果资源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强化鸟类保护管理,制止非法猎捕、经营运输、走私野生鸟类行为。加强检查站管理和巡回检查,制定防火公约,彻底消除火灾隐患,保护区境内全年无火灾发生。
【《南瓮河国家级保护区管理条例》进入立法程序】 拟订《南瓮河国家级保护区管理条例》(草案),组织起草相关推介材料,通过人大地工委报请省人大。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 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完善监测体系,强化监测区域巡护,抓好迁徙季节候鸟的监测和防控,做到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向上申报南瓮河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监测项目资金55.5万元。
【宣教工作】 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通过标本、图片、影视、录像及宣传资料普及生态旅游知识。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培训和宣传,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刘金生供稿)
责任编辑:郝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