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管理
煤炭工业管理
煤炭工业管理
【综 述】 2007年,按照“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兴安,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思路,加强行业管理,推进资源整合,提升技术装备,夯实安全基础,提高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全区拥有7户煤炭生产企业,15处生产矿井,其中,国有企业5户,生产矿井12处;私营企业2户,生产矿井3处。全区煤炭行业原煤产量215.17万吨,同比增加 32.32万吨,增长17.68%。其中国有煤矿产量181.17万吨,同比增加15.08万吨,增长9.08%。销售205.88万吨,同比增加51.48万吨,增长33.34%。实现工业总产值 3.10亿元。煤炭行业整体实力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职工收入增加,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和财税增长的一大支柱产业。
【技术改造】 采取招商引资、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企业自筹资金等方式,全行业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采煤塌陷区二期治理、安全生产、信息化等大小改造项目30多个,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扩大产业规模,产量增加30万吨,增加运量50万吨。
【资源整合】 制定《全区煤矿资源整合方案》,上报省政府。方案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淘汰生产能力低下的小型矿井,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小煤矿资源整合原则,将关闭隶属于古莲河露天煤矿的全部小煤矿,将13处小煤矿整合成一处年产90万吨矿井、两处年产30万吨矿井;计划在霍拉盆盆地北区,新建一处年产30万吨矿井;将露天采区由年产60万吨扩建增型为年产120万吨,并逐步形成年产300万吨的能力。
【行业管理】 煤炭生产许可监管采取现场检查验收,不合格矿井整顿后复检办法,核发《煤炭生产许可证》18个;强化煤炭经营许可管理,调整煤炭经营企业布局,整顿规范煤炭经营秩序,全区核发《煤炭经营资格证》43个,比2006年减少5个。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关闭3万吨以下矿井6处,行业平均回采率指标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行业安全管理按照《地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全行业没有重特大安全事故。 开展行业“管理年”活动,完善财务、成本、质量等。全行业实现增收节支1000多万元。组织全区煤矿矿长资格培训,矿长培训率100%。 (郭宇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