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专卖烟草专卖 【综 述】 2007年,大兴安岭地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强化专卖管理和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抓住稳定销售和提升结构两项重点工作,狠抓一、二、三类卷烟销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采取品牌培育和务实营销措施。强化烟草管理工作,协调公、检、法等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打假活动;落实责任,建立全区联动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提高零售终端控制能力。加大舆论宣传,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促进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全年全区完成卷烟销售17 034.63箱。卷烟销售收入14 054万元(不含税),同比增加 574万元,增幅4.25%;实现利税2100万元,同比增加20%;实现利润1606万元,同比增加60.28%;费用总额 1613万元,费用率11.48%,同比下降1.77个百分点,各项可控费用同比大幅下降。
【专卖管理】 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发挥长效打假机制作用,加大追刑工作力度。协调公、检、法等有关部门,开展“迎双节、打百日、净市场”,“攻坚破网”等专项打假活动。落实责任,建立全区联动机制。 6月初,地区局为每个县区选派一名专卖稽查部门人员驻点,帮助规范专卖管理工作,对重点零售业户进行监管,建立打假网络协作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提高零售终端控制能力。1月 23日,与公安机关联合查获加格达奇区某商店鲜某无准运证运输卷烟案,查获卷烟428条,案值19万余元,对鲜某上线进行历时 20多天的调查取证,抓捕犯罪嫌疑人2人,锁定犯罪嫌疑人 1人。全年共查获各类卷烟违法案件48起,查获卷烟 3107.2条,案值379 941.2元,罚没款及卷烟变价款47 999.33元,其中,打网络1个,端窝点6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1起,抓获涉烟犯罪嫌疑人2人。
【专卖法宣传】 参与大兴安岭地区行风热线、《关注》等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在行风热线直播节目中,地局领导和专卖、营销、配送等主要部门负责人就有关烟草行业专卖管理、卷烟经营、货源等方面10多个问题和建议,当场给予解答。针对具体问题分门别类逐一落实、跟踪问效解决。“3·15”维权日、“6·29”专卖法宣传日,借助新闻媒体、社区等媒介,编写印制11期共5500余份的《烟草专卖管理动态》,宣传烟草专卖政策法规、真假烟识别知识、卷烟打私、打假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果。
【卷烟销售网络建设】 按照“突出服务、注重效率、优化流程、提高素质”的网建要求,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对县区部分车况不良的配送车辆进行拍卖,实行返租使用,降低卷烟配送成本,减少聘用人员。组织货源,处理好低档卷烟与结构提升的矛盾,统筹安排,合理投放,保证市场供应。领导班子成员到包片县区,指导卷烟销售工作,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分析了解各县区卷烟市场情况,预测分析主销卷烟品牌市场;各县区局营销人员鼓励引导零售业户利用手中的资金,合理计划,合理备货,摆放同档次不同品牌卷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
【监督管理】 加强财务管理,细化各项管理措施、费用管理办法。完成对全区烟草资产的初步清查工作。 全年没有发生财务费用,从省局资金管理中心获利息补贴 38万元;招待费39万元,同比下降4万元;差旅费34万元,同比下降 16万元。执行卷烟经营销售管理规定,制定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方案,将原有33个规章制度增加到40个,制定内管自查表22份。强化对营销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实行网上实时监控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定期登陆信息管理系统,查询销售数据,对卷烟购进及到货确认、订单卷烟送货、卷烟仓储、卷烟分拣进行日常监督。开展同级审计工作,及时整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内管检查中出现的单一品种供货、访销冲减操作不规范,以及省局内管检查组对大兴安岭地区2006年度及2007年 1季度卷烟经营情况检查中发现的8个方面的问题,地局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措施,7月末全部整改完毕。绩效考核上,将职工工资与销售量、结构、毛利、单箱收入挂钩,月考核,月兑现。
【职工培训】 地局举办两期《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培训,组织全体专卖管理人员重点学习新办法的立法宗旨、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办理流程及执行新办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专卖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每周利用半天时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组织收看《大国崛起》、《廉政中国》和《赌之害》等专题片,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周立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