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



  【综 述】 2007年,全区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党政领导同责制,逐级落实领导、部门、岗位、地块和包片责任。加强防火宣传,将防火宣传教育纳入全区公民素质教育整体规划。突出预防为主,建立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人为火灾发生。发挥检查站、管护站、巡护队“三道防线”作用,加大“三清”(清山、清沟、清河套)工作力度,实行定点、定车、定人野菜采集办法,利用飞机、快速运兵车、摩托车和马队对远山地带进行巡护清理。修改完善《重大森林火灾处置预案》和《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响应机制预案》,制定《集中爆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火烧区林火预案及林火监测方案》。全区组建84支1260人的快速扑火小分队,遇有火情就近快速实施扑救。全年组织各类防火工作检查组554个,查改隐患242处。春夏两季发生火警15起,发生火灾2起,过火面积11 582公顷,火场投入总兵力16 133人,调用飞机449架次,调用消防车、推土机、运兵车等各种车辆1170台次。地区防火办被评为全国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系统演习突出单位和全区森林防火先进单位,9人受表彰。
  【火警火灾】 全年发生火警火灾17起,其中,春季火警5起、火灾 2起(加林局罕诺河火、松岭壮志火),夏季火警 10起。2起火灾过火总面积11 582公顷,其中,林地过火面积158.3公顷,荒山草地过火面积11423.7公顷。火场投入总兵力16 133人,其中,森警部队 2109人,专业扑火队5285人,群众扑火队8739人。调用飞机 449架次,调用消防车、推土机、运兵车等车辆1170台次。
  【防火宣传】 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在全区公路干线、主要街道、路口安插防火彩旗,悬挂横幅,设置宣传牌,更新防火标语,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加大对森林防火形势和纪念“5·6”特大森林火灾20周年的宣传力度,特别加大对安全防范、安全处置森林火灾和基层火灾典型案例的宣传,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野外作业点”活动;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放在林农交错地带、边远村屯和野外作业点上,加大对外来人员、农民和野外作业人员宣传教育力度,对痴、呆、傻、智障人员实行监管,与监护人签订防火协议;自上而下确定宣传教育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将防火宣传教育纳入全区公民素质教育整体规划。 2007年,全区设置固定宣传站18个, 出动宣传车601台次,张贴宣传标语8620条、布告 2000份,签订防火公约、责任状63 186份,印发防火宣传单193 680份。
  【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 根据《大兴安岭地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标准》要求,从组织机构、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内业建设、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六个方面规范全区专业森林消防队管理。按照大局500人,小局300人标准,全区建立4900人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组建84支1260人的快速扑火小分队。安排专业队伍从事营林、木材生产、基本建设,建立副业基地,以劳养武,做到标准化建队,规范化管理。加大防火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全年组织各种培训班96期,培训各级各类防火人员6796人次,建立1414人的森林防火专业人才库,实现专业人才管理信息化。



  【防火经费投入】 筹资3350万元新购 110台小型快速运兵车、14台推土机,新购卫星电话、GPS定位仪等设备435台(套),高能量对讲机电池500块。新增超短波联络台 30个,建立火场两级通讯网,超短波通讯覆盖率98%。各县区局储备防火资金950万元,投入3951.2万元育林基金用于森防基础建设。争取国家林业局专项资金2047万元,启动 4个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火源管理】 坚持野外作业“十有规定”、“一盒火”制度。加强林农交错地带管理,呼玛、韩家园和十八站建立农民参与森林防火工作制度,联合组建53支农民快速扑火小分队,鼓励农民参与森林管护经营,化解林农矛盾。加大对山产品采集人员管理,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山野菜采集管理办法》,对入山采集人员统一进行作业前防火知识培训,签订“森林防火保证书”,实行定点、定车、定人采集管理办法。对野外施工单位落实义务宣管员制度,委派专人跟班作业。发挥检查站、管护站和远山巡护队“三道防线”作用,对入山人员进行检查,核实身份。利用飞机、快速运兵车、摩托车和马队进行载人巡护、载人“三清”,到林缘腹地、沟塘、沼泽等车辆难以到达的远山地带,对违规入山人员采取“拉网式”排查清理,清除人为火险隐患。清出违规入山人员89人,拆除捕鱼、狩猎人员居住的窝棚、地窨子26处。
  【预警监测】 气象部门切实加强气象监测,提高预报水平和短时临近预警能力,及时预报火险等级,提供火场气象服务,发布火险等级预警,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全年在火灾预防和扑救中,出动人工增雨作业车辆60多次,行程十几万公里,实施人工增雨作业80多次,发射350发人工增雨火箭弹。
  【航空护林】 加、塔航站充分利用空中优势,发挥飞机侦察火情快速机动灵活特点,实施直升机载人巡护和以水灭火作业,运送“三清”人员到偏远重点火险区开展“三清”工作。全年航空护林安全飞行 1749架次2245小时,机降265架次2397人次,化学灭火 319架次,洒液156吨,吊桶灭火536架次,洒水804吨。
  【加格达奇林业局罕诺河火】 4月30日13时40分, 加格达奇林业局罕诺河管护区发生草甸森林火灾,火因由暂住呼玛县林业局嘎拉河林场辖区内外来人员越界到加林局罕诺河打鱼吸烟引发。火灾发生后,地防指迅速在罕诺河管护区成立火场前线指挥部,根据火场发展态势,相继成立北线、东北线、东南线、西北线和西南线 5个火场分指。地委书记王忠林和行署专员宋希斌一直在火场组织指挥扑救工作,经过全体参战人员 4个昼夜扑救,完全依靠人力扑灭草甸森林火灾。火灾过火面积10 400公顷,其中,林地面积83.2公顷,荒山草地面积10 316.8公顷。扑火投入总兵力10 670人,其中,森警部队1460人,专业扑火队2790人,群众扑火队6420人。调用飞机12架,飞行264架次219小时,调用消防车、推土机、运兵车等各种车辆 688台次。
  【全国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系统演习】 9月16日, 承办全国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系统演习,全区10支专业队伍3700人参演,是中国森林防火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接近实战、设备最先进、扑火手段最多、战术运用最完善的一次演习。演习发挥大兴安岭地区先进扑火设施设备的资源优势,集中展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演练、组织指挥程序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赢得国家林业局、各省区和森工集团领导的认可,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专家学者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特殊性和艰巨性有了深入认识和了解,引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关注。
  【“管理年”活动】 按照行署、林管局安排和部署,3月5日,召开全办干部职工大会,张瑛舟主任作“管理年”活动动员讲话,通过学习《管理年活动方案》、《大兴安岭地区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公务员法》、《森林防火条例》、《大兴安岭森林防火管理办法》等,全体职工对开展“管理年”活动的意义、目的有了深刻认识,查摆梳理出11个方面问题,采取34项整改措施,对所有问题进行整改。地区防火办被国家林业局防火办评为全国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系统演习突出单位,7人受表彰。被行署、林业集团公司评为全区森林防火先进单位,2人受表彰。                               (宫立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