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教育概况

教育概况

教育概况



  【综 述】 2007年,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工作坚持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使城乡孩子享受同水平、同标准、同素质教育。全区有中小学 130所,在校生54 272人。其中,普通高中9所、9124人,初中30所、17 173人,小学91所、27 975人。职高9所、2296人;成人中专9所、390人。职业学院1所,全日制在校生 2281人。实施义务教育“全免全补”政策走在全省前列,为49 297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 981.4万元。实施“阳光工程”救助贫困生19 218人次,救助金额 474.6万元。通过给予一次性补贴、“一加二”、政府救助等措施,筹资88万元,帮助 274名贫困生圆大学梦。提高企业教师待遇,执行地方同类人员工资标准,教师节前为5366名教师一次性补发9500余万元工资。教师节全区出资 191.2万元,奖励1090名先进教师29个先进集体。全区累计投入1.18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其中,行署一次性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全区中小学维修改造和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全区教育现代化程度接近全省先进水平,3588万元的教学设施通过集中采购,节约资金 824万元。72所农村中小学实现“农远”教学工程。行署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设立 10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中职招生1848人,完成招生计划123%。完成各级各类职业培训34 400余人次。职业学院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提出构建 “六对和谐关系”的总体目标,“和谐创建”工作在全区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开展省、地“平安校园”评选活动和4次学校安全大检查,有2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平安和谐校园。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三评一赛两推广”活动。举办首届“金烛杯”课堂教学大赛,3700多名教师参加校、县、地三级赛课活动。展评校长听课笔记,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教务和德育管理等表册簿卡。编辑出版 《精彩的课堂》、《爱与责任》。高考二表成绩进线首次突破千人大关,600分以上考生同比增长 48%。漠河县、塔河县学校通过“两基”复检。加格达奇区通过省对县区政府的教育工作评估。全面开展师德建设,以“五个感谢”为内涵,“感恩教育”活动在全省介绍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34人参加国家级高中课改培训;300余人参加省级培训;19名校长到上海挂职锻炼。地县两级组织 60余次教师培训班,2000余人参训。开通校长远程培训平台,共享网络优质教育资源。行署召开高中课程改革启动大会,投入40万元课改培训经费,制定课改实施意见,各县区教育局长、高中校长到课改先进地区参观考察。举办高新课程全员通识培训班,高中教研实行“同备课、同讲课、同反思、同研究”的“同步实验”制度。 3次接受省厅课改检查,课改工作受到充分肯定。全区中小学在同一时间启动“冰雪节”活动。举办第三届青少年冰雪运动会和首届中小学音乐教师管乐技能竞赛和轮滑比赛,冰雪运动、管乐技能纳入“阳光体育”运动中,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幼儿园95所,在园幼儿6517人,幼儿教师文化达标率100%。民办学校 129所,在校生3530人。制定 《行风建设十项规定》,开展“万人评教”活动,社会对教育满意率97.3%。招生考试实行“六公开”制度,高考连续10年无雷同卷。建立教材选用公示制度。坚持用人公开选拔制度。严格执行高中招生 “三限”政策,普通高中招生收费和择校生收费比例均为全省最低。 开展“管理年”和“行政问责制”活动。完善机关办事制度,在网络实行政务公开,塑造教育系统“清廉、负责、奉献”行业新形象。
  【教育经费】 总支出50 622.1万元,同比增加20 628.2万元,增幅68.77%。其中,个人部分 (包括企教补工资)支出32 908.5万元,同比增加 15 527.1万元,增幅89.33%,占总支出65%。公用支出16 720.6万元,同比增加 8728.1万元,增长109.20%,占总支出33%。基建支出993万元,占总支出2%。
  【师资队伍】 全区中小学教职工 6210人。其中,小学3314人,初中 2059人,普通高中837人。职业高中教职工480人,成人中专169人。在教职工中,专任教师 5028人,其中,小学2755人,初中1641人,普通高中632人,职高261人,成人中专131人。职业学院教职工376人,专任教师233人。
  【办学条件】 中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 744 73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63 58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23.39万元;图书藏量941 820册;电子图书藏量20729张。
  【救助贫困生】 行署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实施“全免全补”政策。对“免补救助”工作实行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为49 297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981.4万元,为17 767名贫困学生发放价值171.4万元的教课书,对住宿生及住宿特困生发放生活补助。2006至2007学年,通过政府资助、社会救济、师生救助、领导包扶等措施,共救助贫困学生19 218人次,救助金额474.6万元。为 42名考入高校本科的特困家庭学生每人一次性给予5000元,资助费计21万元。通过“一加二”、各地政府救助、工会“金秋助学”、共青团“圆梦助学”、企业帮扶、个人捐助等措施,筹措救助资金67万元,帮助232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全区中小学辍学率小学0.11%、初中0.68%。
  【教育督导评估】 11月25至2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加格达奇区的“县区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政评估检查。检查组通过听取加格达奇区政府的工作汇报,观看教育工作专题片,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档案和表册,咨询有关部门,查证核实相关数据,到11所中小学、高中、职业高中和幼儿园及特教学校,进行实地检查后,评估加格达奇区政府获 295分,通过督政评估检查。
  【两基工作】 10月下旬,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漠河县、塔河县、呼玛县的 7个乡镇24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的 “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工作主要指标达标、普及情况,师资水平等七个方面进行实地检查。 建议将漠河县、塔河县作为实现“双高普九”目标,创建教育先进县参加全省评选,;督导呼玛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强管理,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努力,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教科研工作】 开展学科教研、教学技能展示、网络教研、高中备考研讨、校本教研等教育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建立“同步实验”制度,高中学科教研员每周两个工作日入驻大兴安岭高级中学,与高一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同备课、同讲课、同反思、同研究的“四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举办 500名教师、校长、教研员参加的全区小学语文、数学学科专家报告会,推动全区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改进提高和培养教师专业特长。组织全区 240余名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学科教师参加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技能网络展评和网上观摩。在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网络教研活动中,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获一等奖。全区有 6所小学成为省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合作体学校。召开了全区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现场会议。
  【德育工作】 在全区中小学分别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十项教育和十项活动”,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以“感受新变化、迎接十七大”为主题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参加一项活动,获得一种体验,明白一个道理,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育学院开展构建“班子和谐、团结实干;干群和谐、共谋发展;同行和谐、互助成长;师生和谐、尊重平等;同学和谐、合作创新;家校和谐、合力育人”六对和谐关系。举办创建和谐校园校长论坛活动,呼玛县高中、漠河县兴安镇中心校、塔河县盘古一小、林管局育才小学、加区五小、加北乡中心校、十八站阳光中学和图强一小八个学校校长,就创建和谐校园的内涵、意义、方法、途径在论坛活动中进行阐述。年末,地区教育局对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进行总结评选验收。大兴安岭实验中学、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新林区第二中学、呼玛县第一小学、漠河县兴安镇中心校、塔河县第二小学6所学校被评为和谐校园。
  【信息技术教育】 3月、10月,抽查呼玛县、 塔河县、十八站、韩家园和农工商联合公司等县区局44所中小学校信息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举办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培训班。重点培训全区中小学业务副校长、校级后备干部。 9月,举办全区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班启动大会,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网络平台与北京市师资共享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塔河县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周婧的课堂教学设计被省教育厅选送国家参加比赛,10月17日与全国数学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 5月,大兴安岭教育网页第四次改版。增加“学生天地”、“艺术沙龙”、“教育博客”等版块。添加“职业教育宣传专题”、“感恩教育”和“管理年实施行政问责制”三个专题。结合工作特点和时政新闻,增加“高考成绩查询系统”、“十七大特别专题”等链接。11月 4日,在大兴安岭林业育才小学举办“网通小灵通杯”第三届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全区选派62名教师和学生参加大赛。新林区教育局、十八站林业局教育科和地林直学校分别获团体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育才小学张德戬获学生组第一名、新林区第三中学邸媛鸣获初中组第一名、图强职业高中的李峰获高中组第一名;实验中学关军红获教师组第一名。呼玛县教育局、塔河县教育局和阿木尔林业局教育科分别获优秀组织奖。
  【农远工程】 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农村中小学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大兴安岭地区农村中小学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验收方案》和《大兴安岭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制度》。向省争取 240多万元资金,将全区72所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纳入到“农远工程”建设,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传送到农村中小学,覆盖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网络。有 595名中小学教师和4115名中小学生受益。使城乡孩子享受同水平同标准、同素质教育。 4月,举办“全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培训班”。全区模式二和模式三的28所项目学校的32名老师参加培训。 7月,召开全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总结暨三期工程启动大会。通过省厅“农远二期”工程检查验收。9月,省厅对大兴安岭“省农远工程”进行验收。
  【师德建设】 全面开展师德“感恩教育”活动。以 “五个感谢”(即感谢共产党给予一份神圣事业,受到社会尊重;感谢政府关心牵挂教师生活,使能够安居乐业;感谢孩子来到我们身边,使我们的人生更富有价值;感谢家长的信任,把孩子成长的全部希望重托于我们;感谢亲人默默的支持,成就了我们的事业)。组织开展 “三讲两比两树立”活动。召开全区师德“感恩教育”活动启动大会。与大兴安岭日报联合创办“感恩教育”活动专栏,在大兴安岭教育网开辟“感恩教育”专栏。举办“感受教育新变化,喜迎党的十七大”征文活动,在大兴安岭日报专版刊登。各学校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感恩教育”。在全体教师中征集“教师誓词”。全区各学校教师在教师节大会上进行宣誓。开展“百名优秀班主任建设百个优秀班集体”活动。编辑出版《爱与责任》班主任优秀事迹一书。塔河县十八站鄂族乡中心校的李国萍老师被树立为“扎根兴安、无私奉献”的典型,并推荐到省师德报告团,在全省做巡回演讲。
  【师资培训】 行署出资100余万元专项经费,采取 “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进行师资培训,8名地、县(区)教育局长参加国家级培训;34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高中课程改革培训;300余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19名校长到上海知名中小学接受40天的挂职锻炼。地县两级教育局组织教师培训班60余班次,2000余名教师参训。送教下乡培训 1000余名农村教师。开展农村(林场)学校教师进名校活动,支持薄弱学校建设。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 1347名教师进行了能力水平抽测。骨干班主任培训等四个班次 706名受训人员的费用由地区承担。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网络平台实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远程培训,共享网络优质教育资源。
  【教师资格认定】 对321名教师进行资格认定, 补修科目统一培训考试。全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 教育教学能力笔试成绩合格率93%。分学科分层次组织 241人参加面试,合格率99.6%。共认定各级各类教师资格425人,其中,幼儿园31人、小学121人、初中136人、高中88人、中等职业26人、中等职业实习指导教师23人。
  【教师待遇】 企办中小学教师工资,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地方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地区教育局会同劳动、人事部门组成调研组,到各林业局,做政策宣传和后续调研工作,通过新闻媒介三次进行相关政策解答。在9月10日教师节前,为5366名企办中小学教师补发 9500余万元工资发到教师手中。教师节期间全区出资191.2万元,奖励1090名先进教师和 29个先进集体,行署为实验中学颁发10万元优秀教学成果奖。
  【义务教育】 制发《关于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做好2007年初中毕业(结业)及各类升学考试工作的通知》。召开中考考务工作会议,与县、区、局签订中考责任状,中考命题坚持重基础、重能力,将普高职高招生考试纳入其中。组织初二年级地理、生物进行统一命题统一结业考试。中考体育实行阳光考试。巩固写字教育成果,将写字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工作之中,规定师生书写训练时间,提高教师指导书写水平。组织全区1343名教师参加小学数学、英语和初中语文、化学能力水平测试。
  【“三评一赛两推广”活动】 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三评一赛两推广”活动,3700多名教师参加校、县、地三级赛课活动;11月,举办全区中小学首届 “金烛杯”课堂教学大赛,111名教师参加了地区级决赛,9名教师获特等奖,将111名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编辑《精彩的课堂》一书出版。展评校长听课笔记、教务主任教务管理表册簿卡和政教主任德育工作活动记录。在全区评选出校长听课笔记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评出软件资料建设先进单位10个。召开全区中小学校长会议暨“三评一赛两推广”活动总结表彰大会,10所学校展示软件资料, 9名特等奖教师作展示课,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开展“百名优秀班主任创建百个优秀班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将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体会和成功教育案例编辑《爱与责任》一书出版。
  【阳光体育】 将冰雪运动、管乐活动纳入阳光体育之中,4月 29日,在新世纪广场举行启动“阳光体育”运动仪式。召开加区现场会,推广加区和育才小学的“阳光体育”运动经验。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冰雪、管乐活动。 冰雪运动参会率85%、滑冰滑雪学会率64.1%,管乐学会率52.4%。冰雪和管乐文化已经成为大兴安岭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冰雪活动】 1月,举办第三届青少年冰雪运动会。全区17所学校610名运动员参加了速度滑冰、速降滑雪,跳绳、踢毽、冰上保龄球、冰道滑远、打冰尜等3个类别 12项比赛。征集的冰雪活动摄影作品、书画作品和冰雕制作从不同侧面反映全区校园冰雪文化所取得的硕果。1月28日至2月8日,158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为期12天的滑雪培训班,提高师资专业水平。12月5日,全区中小学在同一时间举行了中小学冰雪节启动仪式,全区校园冰雪活动全面展开。中小学生滑冰滑雪学会率64.1%。
  【管乐活动】 10月23日—24日,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管乐技能竞赛在地区教育培训中心举行,全区14个参赛队的56名音乐教师参加了比赛。地直代表队、加区一队、加区三队、漠河县一队、新林区代表队、加区二队分获团体前 6名,王战国等10名教师获得个人单项特等奖,袁芳等16名教师获得个人单项一等奖,吕琦等 28名教师获个人单项二等奖。漠河县代表队等8支代表队获优秀组织奖。赛会检验了从2004年全区开展管乐教育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管乐技能培训成绩考核成果。期间,请专家评委为教师们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学前教育】 全区共有幼儿园95所,其中,公办中心幼儿园18所,个体幼儿园(班)77所。在园幼儿6517人,其中,公办幼儿数3284人,个体园幼儿数3233人。教师文化达标率100%,幼儿教师专业培训率95.5%。本科学历人数占幼儿教师总人数8.1%,专科学历占总人数33.2%。阿木尔樱花幼儿园申报省级示范幼儿园经过复检。指导新林一幼、地直机关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工作。省教育厅检查组检查验收三所省示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投入资金 175万元,为9所中心幼儿园添置大型室外玩具、 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桌面玩具、图书及部分幼儿园的厨房用具等,整体改善园所条件。
  【职业教育】 确定2007年度为“职业教育年”。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表彰奖励“十五”期间职教先进集体和个人。建立了地县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地区教委制定联席会议制度。行署设立 10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在全区开展以“发展职业教育,服务林区经济”为主题的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设置职教宣传来话彩铃,教育网开辟职业教育专栏。职业院校在新世纪广场集中宣传。 5月,组织中职招生宣讲团在全区10个县区局进行 8场宣讲。建立激励机制,对完成中职招生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在评优、职称评定和专项经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全区中职招生1848人,完成地区招生计划123%。制定 《中职学校教师培训计划》,选派29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 加快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进程。暑期举办 149名教师参加的全区中职学校专任教师通识培训班,组织中职校长赴江苏职业教育先进地区进行参观考察。地区教育局,制定《中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召开全区职业教育工作塔河现场会,印发《大兴安岭地区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程和综合评估方案》,对全区中职学校进行全面调查。将呼中区、新林区职校变为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分校;图强、阿木尔职高变为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分校。各校实行统一校名,统一招生,统一管理。开展各级各类培训34 400余人次。地区职业学院于10月末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毕业生就业率85.8%,同比提升21%,护理专业、师范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55%毕业生在本地就业。
  【民办教育】 全区有民办学校129所,教职工314人,在校生3530人。年末,对全区民办文化教育机构进行检查评估。其中,合格学校67所,基本合格学校49所,不合格学校12所。有1所民办学校停办。
  【少数民族教育】 2007年,全区有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中心校和呼玛县白银纳鄂族乡中心校两所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下设2个教学点,共设 25个教学班(其中两个复式班)。在校生754人。教职工 96人,专任教师8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坚持特色办学、双语教学,开设鄂伦春族语言课。发挥鄂族学生特长,将学校的“民族文化”特色目标体现在教学中。
  【特殊教育】 全区现有残疾学生79人,主要以随班就读和开设特教班的形式接受学校教育。加区六小设特教部,面向全区招生。有专任教师12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现有 4个年级学生15名。特教部设有律动室、职业教室、语训室、美术室等功能教室,设有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扫描仪、钢琴、电子琴、语训康复及学生技术、技能训练设施设备,部分设施设备实行资源共享。残疾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贫困残疾学生享受每月 150元生活补助。
  【改善办学条件】 行署一次性投入5000万元改善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教育局派员深入学校,对维修项目及制定设备购置计划进行检查指导。制定《林业集团公司中小学校集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情况,对百人以下的学校不纳入招标计划,对47所学校上报的购置计划进行调整,调整资金 230万元。对全区各中小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设备进行彻底清查,对现有教学仪器设备进行统筹安排继续使用。实行公开、公正、透明,集中的政府招标采购制度,节约资金 824万元。中小学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全区现代化教育手段整体接近全省先进水平。
  【模范家长学校揭牌】 4月9日,地区关工委、教育局联合在育才小学举行大兴安岭地区“模范家长学校”揭牌仪式。育才小学,图强中学、幼儿园,新林一小、二小、碧洲林场小学、塔尔根小学,十八站二小、查班河小学,呼中一小和韩局育真小学11所学校被评为首届“模范家长学校”。
  【防火宣传周】 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五六”火灾二十周年防火教育宣传周活动。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坚持防火工作从娃娃抓起,增强青少年防火意识。4月 27日,在育才小学举行启动仪式。地区防火办、教育局有关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为育才小学发放《防火教育知识读本》和《“五六”火灾二十周年宣传读本》2000余册。育才小学学生代表向全区青少年学生发出防火宣传周活动倡议。全区各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参观“五六”火灾图片展。
  【节能宣传周】 以“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各中小学把节能宣传周活动与创建“节约型学校”、“和谐校园”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国情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教育,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面向全体师生的倡议,听一次节能知识讲座,举行一次节能知识竞赛,出一期节能知识板报,开一次以有关节能为主题的班会、队会,普及节能知识。增强师生员工和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三文明”活动】 继续开展争创文明学校,争当文明班组,争做文明学生“三文明”活动。评选出地级文明学校18所,地级文明班级36个、地级文明学生68名、地级三好学生68名、地级优秀学生干部39名。
  【减灾进校园活动】 6月29日,地区教育局、民政局、 气象局联合在育才小学举行减灾进校园活动。向中小学生发放《避灾自救手册》和《气象灾害防护指引》手册。举办易发自然灾害安全知识讲座。育才小学近两千名学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综合治理】 开展地级和省级“平安校园”评选活动,全区共评选地级 “平安校园”8所,省级 “安全文明学校”2所。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在育才小学启动了“全区中小学森林防火宣传”仪式,印发森林防火知识宣传手册,制做森林防火宣传知识图板,在广场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开展4次学校安全大检查,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 60余处,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秩序整治工作,全区各中小学无安全责任事故及刑事案件发生,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行政“管理年”】 开展“管理年”和行政问责制活动,修订和完善7个方面 43项制度。规范机关办事规则,在网络实行政务公开。在全区教育行政部门中开展了“和谐机关”创建活动,重点开展学习、读书、培训、调研、文体等“五项活动”。全年全区教育行政机关 233人,平均记学习笔记1.7万字,读书6.2本,撰写学习心得4.2份,作学习汇报 2.5次,参加培训9.3天,参加调研10.4天,撰写调研报告1.9份,参加文体活动7次。地区教育局在暑期派出10名科级干部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3月、10月,派出6个工作组到全区进行重点工作推进。教育工会先后组织开展教师疗休养、工间操、教职工排球赛等活动。呼玛县教育局、漠河县教育局、塔河县教育局、新林区教育局、加格达奇区教育局、阿木尔林业局教育科 6个单位被评为教育系统“和谐机关”。
  【球类比赛】 8月4日至9日,全区中学生排球和篮球比赛在加格达奇区举行。 11个县区(局)学校的21支代表队 175名学生运动员参赛。大兴安岭高级中学获高中男、女子组排球比赛冠军,韩家园林业局、图强林业局学校分别获初中男、女子组排球比赛第一名。地区实验中学、塔河县中学分别获高中男子组、初中男子组篮球比赛冠军,呼玛县中学、松岭区学校、阿木尔林业局学校、育才中学等10支代表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何忠军、王玮等 8人获优秀裁判员奖。
  【行风建设】 制定《行风建设十项规定》,对教育收费、招生、校务公开以及师德等方面做具体规定。开展了“万人评教”教育满意度调查,把乱收费、教师以营利为目的补课等七项列为重点评议内容。11月,下发“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征求意见表60份。向全区发出征询问卷调查 58 525份,满意度97.3%。发挥行风监督员的监督作用,地区教育局召开两次行风工作通报会,开展两期行风热线节目。招生考试坚持实行“六公开”制度,高考连续十年无雷同卷。建立教材公开选用制度。坚持用人公开选拔制度,选拔了育才中学一名副校长;择优录用15名实验中学和高级中学长期借调教师;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二表以上本科毕业生6名。严格执行高中招生 “三限”政策,全区普通高中招生和择校生比例收费均为全省最低。
                                   (王怡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