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



  【综 述】 2007年,全区卫生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卫生行业管理,优化整和卫生资源,推动全区卫生事业迈上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争取总价值 520万元医疗设备捐赠项目,改善全区医疗设备条件。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农村人口参加合作医疗比例提高到91.4%。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新进步,有2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获职业技术资格许可证书。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新提高,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普遍加强。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TS策略覆盖全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取得成效,实现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7.37‰。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加大,取缔无证行医34起,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200户(次)。出动20余万人(次)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垃圾 1万余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行风建设获全区第四名,改变了排名一直落后的被动局面,信访稳定工作被评为优胜单位。
  【卫生惠民服务】 共争取到总价值520万元的医疗卫生捐赠项目。 其中,省卫生厅调配给大兴安岭地区价值36万元的一辆监督车和医疗监督设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与大兴安岭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基金会向大兴安岭地区捐赠价值40万元的妇女病普查普治设备,落户加格达奇区第二人民医院,自 6月投入使用,已免费对近三千多名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9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又捐赠价值53万元的上消化道疾病普查药具, 当年用于上消化系统的疾病筛查3万余人(次),胃镜精检714人,通过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取病理进一步精查,确诊胃癌病例2例,为确诊的胃癌患者每人发放 1000元的补助费。11月16日,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大兴安岭联络处正式挂牌成立,并为大兴安岭地区捐赠 71台(套)价值391万元医疗设备,逐步改善了全区基层乡镇医疗卫生条件。



  【农村合作医疗】 全区农村人口2.35万人参加合作医疗, 参合率从2004年启动时的44%提高到91.4%(省要求指标是90%)。其中,加格达奇区农村人口参合率98.76%,呼玛县90.04%,塔河县89.47%,漠河县80.95%。全年共筹资195.25万元,为1650名住院和8093名门诊参合农民补偿费用 127.32万元,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利用率65.21%,参合人员统筹基金受益率7.02%,缓解了农民有病不治或治不起病,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农民的身体健康基本得到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新进行调查规划,有22家由二级医院承办和一级医院整体转型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获职业资格许可证书,省、地、加区共投资30万元在加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将加区、松岭、呼中、新林四个区列入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卫生发展规划之中,争取各级政府投入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232万元,开展 17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六位一体”功能得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75.8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漠河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呼玛县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漠河县劲涛镇、兴安镇、图强镇三个卫生院新建项目等五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程全面启动,共投入专项资金212万元。其中,利用国债投资145万元;地方匹配资金67万元。全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得到普遍加强。
  【疾病控制预防保健】 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区无重大疫情发生。春防扑火期间,全区共出动医护人员185人次,发放药品价值 12万元。完成全国森林消防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大节会、中央领导来大兴安岭地区视察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及医疗保障工作。继续巩固和完善结核病防治工作,全区DOTS策略覆盖率以县为单位已经基本达到全面覆盖,实现病人治愈率85%的目标。艾滋病防治2007年度大兴安岭地区被定为省级HIV综合监测点,开通大兴安岭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并提供咨询服务,全区共咨询近2000余人次。组建大兴安岭艾滋病高致病干预队并实施干预,完成2007年度艾滋病疫情估计资料收集数据库工作。全区共进行三次医务人员业务培训,设立户外宣传板1000平方米。完成地区医院、加区医院、铁路医院、塔河县医院、漠河县医院、呼中区医院、松岭区医院、图强林业局医院、十八站林业局医院等九家医疗机构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的验收及全区十家HIV筛查实验室检查督导工作。全区13家二级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地区血站所有献血源开展 HIV监测工作,共监测献血员1159人,阳性率为0。全区在押人员HIV检测 224人,无阳性病例。计划免疫按时完成2007年度脊灰强免工作,两轮共强化22 721人,报告接种率99.21%。巩固接种率以乡为单位 90%以上成果。妇幼保健进一步规范,全年无孕产妇死亡病例,婴儿死亡率7.37‰。督导塔河、呼玛两县落实降消项目工作,培训4名驻县专业人员,组织6名助产技术人员到地区进修。
  【卫生执法监督】 开展以食品安全、非法行医专项整治等为重点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取缔无证行医34起,没收药品器械价值3.8万元,立案35起,罚款 3.49万元。全区共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200户(次),销毁违规食品2600余公斤。县、区所在地餐饮经营单位实施原料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单位建立率、餐饮单位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监督检查覆盖率、对农村地区餐饮单位、农家乐旅游单位监督检查覆盖率、无证查处率、非法使用原料查处率达到“五个100%”。完成全区餐饮消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全区无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全年共举办卫生监督员培训班两次,以会代训 4次,共培训各类卫生监督员280余人次,发放卫生监督员培训系列教材457本。
  【爱国卫生活动】 在爱国卫生活动月活动期间,全区共出动二十余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散发宣传单八万份,清理垃圾一万余吨,出动车辆2600台次,清理边沟二万延长米,改造厕所189个,投放鼠药6吨,清理三乱广告1800余条,检查饮食行业 510家,促进爱国卫生工作健康持续开展。评选出省级卫生单位19个、卫生村5个、卫生镇1个、健康促进社区1个。
  【医院管理建设】 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各级医院管理和医院建设,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地区医院、加铁医院、图强医院在门诊大厅、手术室大厅、电子显示屏上对收费标准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监督。全区各医院坚持每季对医护人员进行一次“三基三严”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三基“考试,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确保医疗安全。开展构建“和谐医院”、“和谐门诊”、“和谐病房”活动。改善医患关系,全区医疗服务质量逐步加强。
  【无偿献血】 利用献血车宣传《献血法》和《黑龙江省献血条例》,无偿献血知识。全年地区中心血站采血 1589人次,采血总量365 400毫升。全区医疗用血血原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加强血液管理,加大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力度,贯彻执行《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地区卫生局组成血液安全督导检查组,于5月、9月两次对塔河县、呼玛县、漠河县采供血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保证全区临床用血安全。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全区年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成交金额4172.2万元,通过药品招标采购向社会让利221.1万元。招标采购药品的中(议)标价格比医院原药品进价降低29%左右。医用卫生耗材中(议)标品种成交金额 339.2万元,让利34万元。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超过省 80%的指标。省卫生厅来大兴安岭地区督导检查反商业贿赂工作时,对全区卫生系统在医药购销领域治贿工作给予肯定。
  【队伍建设】 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医疗和护理专业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加强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全区 193人次参加省、地举办的社区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农村检验和放射线人员到省、地进修76人次。漠河县北极乡北宏村卫生所李春花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呼玛县医院付增秋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十八站医院张兴东被授予黑龙江省医德标兵。                                 (刘晓颖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