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呼中区(林业局)

呼中区(林业局)

呼中区(林业局)



  区委书记 闫国荣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何培信
  区  长 高文祥
  区政协主席 赵秀英(女)
  【综 述】 2007年,呼中区(局)各级党组织开展创建“发展型、和谐型”班子,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发挥,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经济建设、引导群众致富的意识和能力,呼中区委被地委评为优秀班子和创建发展型班子优胜单位,精神文明软硬件建设取得全地区第二名。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园区被省绿色食品委员会命名为“黑龙江省呼中黑木耳种植科技示范园区”,黑木耳等10种菌类被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认证为绿色有机食品,37种农副产品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食品,全区黑木耳种植3100万袋,创产值 6200万元。引进1.2万立方米落叶松集成材项目,卡玛兰牌细木工板获北京林博会银奖,实现林产工业产值(现价)7927万元, 完成年计划134.1%,同比增长31.3%,实现利润 795万元。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9 505万元(现价),完成年计划114.5%,同比增长10%;实现利润3217.1万元,完成年计划100.1%,同比增长7%;完成上缴款7127.9万元,同比增长33%;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 1085万元,完成年计划106%,同比增长13%;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实现 554万元,完成年计划101%,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333元,同比增长11.4%,GDP增长速度进入全地区前列,林业局被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建设“兴安欧式风情城镇”,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实施森林资源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三总量”管理。完成“以煤代木”和殡葬改革工作。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未发生人为火灾。全年接待游客7879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7.5万元,被授予 “中国乡村旅游优秀组织奖”称号。规划建设北药人工栽培和种苗培植示范园区。来信来访总量下降6%,信访工作获地级优胜单位。全区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3%和43%,保持全省“平安区”称号。
  【生态建设】 完善“三总量”管理制度,注册成立大兴安岭永青营林公司,营林生产实现工程化管理。实施“天保”工程、“以煤代木”工程,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减少非经营性资源消耗。在区镇两级设立煤炭供应站4个、烧柴站4个、液化气站1个(供应网点8个),回收超储烧柴59 289层积立方米(其中碧水板厂用于加工细木工芯板、中密度板50 887层积立方米)。投入资金268万元,为全区所有平房住户免费提供1吨燃煤,年节约林木资源 4万多立方米。投入资金275万元,建设殡仪馆及火化场,年节约林木资源1200立方米,保护森林植被 12 000多平方米。全年实现无一起人为火情、无一起林政案件的“两无”目标。森林覆盖率95.18%。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林产工业】 在整合碧水人造板公司、林德家具公司、华源木业公司等企业资源的基础上,投资6000万元,组建年产 1.2万立方米落叶松集成材建设项目,注册成立大兴安岭兴安木业有限公司。项目一期工程到位资金1800万元,完成厂区规划、道路改造、自来水安装、土建工程。改进和完善品牌产品生产工艺,规范生产流程,量化生产指标,“卡玛兰”牌人造板在获国家“绿色十环认证”的基础上,获ISO9000认证,2007年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上获“银奖”。林产工业实现产值7927万元,完成年计划134.1%,同比增长31.3%;实现利润795万元,完成年计划134.5%,同比增长32.7%。
  【多种经营】 扩建、规范、完善南出口22.6万平方米黑木耳种植基地,黑木耳种植数量3100万袋,种植户1521户,创产值6200万元,实现利润近4000余万元,人均增收 255元。投入资金90余万元,在北出口规划建设20栋3500平方米砖木结构蔬菜大棚,构建蔬菜种植基地,为种植户搭建发展平台。猪、鸡、蛋等实现自给自足,外销阿木尔、图强等地。年实现多种经营产值1143.6万元,完成计划100%,同比增长12%。
  【生态旅游业】 对全区5大景区、34个景点分别设置旅游标识,旅游人数 7879人次,旅游收入实现 687.5万元。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被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组委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最佳生态旅游奖”,呼中区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优秀组织奖”称号。
  【绿色产业】 与地区林科所达成共同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协议,为食用菌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提高食用菌生产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投资 100万元,在呼中镇南出口处建设占地18万平方米的黑木耳标准化种植园区,无偿供给36户种植户使用。区工会、农委等部门为种植户无偿提供地膜,使食用菌生产走向标准化、工厂化、产业化。投资80余万元,在呼中镇北出口建设占地面积18 000平方米的20栋砖木结构的蔬菜大棚,打造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为种植户搭建发展平台。黑木耳等10种菌类被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认证为绿色有机食品,37种农副产品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食品。区政府无偿提供厂房5500平方米,通过招商引进千日果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安置 100多人就业,年利润80万元。鸿达山野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兴安情山野产品加工厂等企业,对偃松籽、野生浆果、山野菜等系列绿色食品进行科研开发和质量认证。以大白山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以偃松系列产品、野生浆果和山野菜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基本实现区内开发、区内增值工作目标。千日冰蟾、松果粉、松仁露、果酒、饮料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实施林下资源集约式管理、产业化经营模式,将林下资源比照木材生产任务指标分解到各林场管理,林场通过创收补充生产成本。2007年采集期,职工群众增加收入700余万元,与原管理模式相比,多增收200余万元。林下资源管理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地区推广。
  【兴安北药试种】 与省科研院所协作规划建立北药人工栽培和种苗培植示范园区。在碧水镇、呼中苗圃分别试种10亩和 5亩五味子;在呼中大森林植物园、呼源林场分别种植40亩和30亩平贝,均获成功。



  【矿产业】 与省地球物理勘查院合作,投入资金 440万元,开发碧水铅锌矿,初步探明矿产铅锌储量2万吨,含铅1.6千克/吨,含锌20千克/吨;与齐齐哈尔市 706地质队合作,省国土资源厅投入资金120万元,在宏伟林场进行金银铜铅锌普查,初步探明含金1.9千克/吨(平均0.7千克/吨),含铜0.21%~0.54%、含银 511千克/吨。大白山布勒山冰泉投入生产,生产矿泉水676.1吨,实现产值154万元,实现利税11.3万元。
  【招商引资】 组织参加哈洽会、广交会、林博会等招商展会 8场,哈洽会期间,与浙江萧然工贸集团等企业签订总额900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总签约额达 1亿多元。由浙江金马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林管局和呼中区共同投资6060万元,注册成立大兴安岭兴安木业公司,其集成材项目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设备购置安装和工作人员培训正在进行。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540万元,完成年计划150.8%,项目履约率100%。呼中区利用外资工作在全地区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位居第三名。
  【改善民生】 采取实施富民工程,发展职工自营经济,进行城镇基础设施改造,参与林碧公路建设,提高生产一线计件工资标准等措施,增加职工收入。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6333元,比2006年增加646元,增长11.4%。筹措资金 261万元,为全区职工上浮一级工资;及时发放退休职工独生子女家庭一次性奖励及2007年度独生子女费164.5万元;还清历年拖欠职工工资1162万元;发放林管局匹配的干部职工岗位补贴855.4万元。实施“家庭致富工程”,全区 68户家庭脱贫。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安置“4050”人员 812人,全区有1251人实现再就业。职工收入增加,拉动社会消费增长。居民住宅楼销售由2005年的260元/平方米升至 1000元/平方米;季节性临时工日工资标准由10元/日升至50元/日。全区社会消费总量首次突破27 407万元。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户低保家庭免费发放 2吨原煤。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全补”政策。加大对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落实教师增资政策,实施三中改扩建和职工医院维修改造工程,兴建区敬老院。有线电视实现加密收费管理,新增5套电视节目。
  【城镇建设】 投入资金4900万元,建设“兴安欧式风情街”,对中新大街沿街两侧人大、劳动局、教育局、老干部局、电视台办公楼外立面进行翻新改造。对建工路、新南一道街人行道、扑火队后院、公安局、区政府、站前小区进行硬化。对职工医院、刑警队外立面进行装修。对呼中镇、消防队办公楼、煤厂车库、楼区渗水井进行维修。对向阳路、建工路路灯进行安装与维修。建设火葬场及殡仪馆、碧水自来水、疏菜种植基地、7个检查站、600平方米型煤车间。完成林业局锅炉房、林产工业锅炉房、配电室、消防队水箱及管道、自来水采暖给水管改造。完成敬老院、兽医站、黑木耳基地、成品库、呼中镇仓库、煤场车库、三中改扩建工程、路网配套工程等民心工程。增加卫生管理经费47.2万元。投入资金 76.8万元,购置4台新型环卫车、120个公共卫生箱、20个垃圾运输斗。
  【文明创建】 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教育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72期。每月20日确定为“和谐创建奉献日”。李云祥家庭在全省第二届“邻居节”活动中被评为“好邻居”。参加地区举办的迎庆十七大文化产品成果展,获二等奖。区女子军乐队在全地区展演中获三等奖。组织各种文艺演出、球类比赛等文体活动40余场次。以“建设生态旅游林城”为目标,对街巷、楼前、广场、居民区、公共空地等进行多层次、立体式、园林式绿化,栽植银中杨、云衫、红瑞木等十八种树种 7000余棵、灌木3.8万多株,铺设绿篱、草坪 1.1万余平方米。开展“管乐之乡”、“冰雪文化”等活动,全地区中小学生冰雪运动会上,蝉联16届速滑冠军。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联评被评为第三名,跨入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行列。
  【平安创建】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年”和 “信访突出问题百日会战”活动, 落实“调访一体化”工作机制,执行“三级终结制”,对历史遗留信访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全年信访总量下降6%,信访工作被地区评为优胜单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呼中”创建活动和“维稳创安百日行动”,建立专群结合、信息通畅、打防控处一体化治安防范网络,加大“两抢一盗”案件打击力度,全区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3%和43%,继续保持全省“平安区”称号。
  【三个基本保障】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百姓基本就医、学生基本就学。全区三无对象低保标准由160元上调至 173元。减免学杂费、医药费等费用50多万元。对8名特困生每人每年给予1500元补助。全区为第二中学患白血病的杨阳同学捐款 7.1万元。在“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中,呼中区有3名学生得到“一加二”助学工程资助。
  【殡葬改革】 投入资金275万元,建设火葬场、 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修建道路,购置运输车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以树葬为主的公益性墓地。成立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在广播电视台设立专栏,播发区(局)政府令、政府通告。印发宣传单10 000份。清理殡葬用品市场,关闭寿材加工点,从源头上堵住土葬陋习。加强殡葬服务中心管理,制定服务制度,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开展服务承诺活动,公开服务收费。鳏寡孤独及特困人员去世后,在给予殡葬补贴的基础上,适当减免其他费用。各镇场出台移风易俗便民举措,发生丧事按要求将尸体火化的,每户补助400元、600元不等,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到全程管理、全程服务、全程监督、以服务促管理。殡葬改革10月1日开始实施。年节约木材750立方米,保护森林植被10 000平方米。
  【呼源镇“以煤代木”工程】 制定“以煤代木”工程实施方案。对镇内居民住户烧柴存贮量进行调查登记,对存贮量多于以煤代木工程要求的居民住户限制私自购买烧柴。与镇内四家木材加工企业签订板皮、板条等木材加工剩余物出售协议书。购买烧火用柴到镇“以煤代木”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不得私自出售或购买。改造居民住户炉灶。为居民每户提供炉箅子 1个,红砖5块,黄土一袋,平均每户出车两台次,组织6名瓦工为自行改造有困难的居民上门改造。完成镇内20个锅炉改造。为全镇近2000户居民分发“以煤代木”宣传册和燃煤注意事项卡片。
  【“管理年”活动】 制定374项制度和办法,形成 《呼中区局规章制度汇编》。采取看、探、敲、量、算、划、墩、改、修的九步量材法,提高经济材比重和产品质量。推行公开竞价,销售木材198 662立方米,每立方米售价提高148.29元,增加收入2995.87万元。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落实到人头,一次性核定标准,取消到地区出差补助,共节约管理费用107.35万元,节约成本费用 128.75万元。对兴森人造板有限公司,碧水雪糕把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市场化管理,年收取租金 173万元。完成第一小学与第三小学合并和呼源小学向呼源中学撤并工作,节约资金40万元。将呼中燃料公司所属呼中油库、呼中加油站全部国有资产一次性出售给大兴安岭林区石油总公司,收回资金 160万元,节约费用50多万元。森林资源管护采取职责与管护区域森林防火挂钩、与滥砍盗伐案件挂钩、与森林病虫害防治挂钩,制定经济处罚办法。实行木材运输车辆行车命令单和木材运输实名准运证制度。对加工半成品以上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行地拨生产, 地拨原料按照木材市场销售统一价格。清理整顿木材加工企业,由33家减至9家。抽调73名队员到各检查站、木材加工厂,实行24小时监督。成立永青森林经营公司,营林生产执行招投标制度,节约营林费用100.4万元。全局实现增收3598.3万元,完成年计划1169.8万元的307.6%。实现节支341.5万元,完成年计划341.1万元的100.1%。
  【教育教学】 开展以高尚师德回报社会的师德教育活动,在教师中开展学新教育理念,学中外教育经典著作,学师德先进事迹,学业务知识的“四学”活动。开展学科听课、评课、优质课展示、教学设计评比,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提高。教育局党委在全区党建内业展评活动中,获内业图版创新奖;一中被地区评为地区文明学校;三中被呼中区委评为精神文明单位标兵,三中团支部被团区委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中考31人考入地区实验中学,高考二表进线73人,加上三表升本率45%。中考完成配额指标111.3%,高考最高分631分,中考最高分692分。
  【呼中林场“家庭致富”工程】 制定《家庭致富工程方案》,动员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发展养殖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转岗职工20户经营服装、餐饮、水果、鱼肉、蔬菜,65户经营出租小汽车、脚踏三轮车、长途运输,40户种植黑木耳,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500元。养殖天山马鹿34只,种植黑木耳200万袋,职工自营经济产值2000万元。
  【(场)构建和谐家园】 开展构建和谐社会活动,把邻近居民编成竞赛小组,在户与户、组与组之间开展比思想道德、看文明程度;比关心集体、看奉献大小;比科技素质、看收入高低;比观念更新、看致富门路的“四比四看竞赛活动。形成文明员工带家庭,以文明家庭带小组,优秀小组带小区,文明小区带社区的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在机关、社区、家庭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技术活动,提高职工群众业务素质,掌握科学技能。开展千家万户追星星活动,细化和量化评比标准,对年内达到八星、九星的家庭,镇政府给予500元和 1000元奖励,在发展自营经济方面提供优惠条件,78户家庭增添新星。
  【碧水贮木场完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完善 《木材质量管理办法》、《产品质量百分考核标准》,把产品各项指标落实到基层,把住原条设计、量材、产品鉴定、选材四道关,原条出材率92.6%,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经济材比重87.5%;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修订《木材拨付稽查管理办法》、《木材装载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装车质量进行评分考核,对月得分最高装车组和得分最低装车组进行奖惩,促进装车质量提高。制定《场区安全防火管理办法》、《外来人员入场规定》、《剩余物管理办法》等场区管理制度,加大对造材剩余物的管理。完善《贮木场燃料、材料、用电管理制定》和奖罚措施,在材料使用上实行“以旧换新”、“修旧利废”、“以废换旧”等三项制度和措施,实现循环利用,节约资金。
  【碧水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节约增效】 对两台蒸汽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厂区内多年堆积的陈旧树皮锯末粉尘得到利用,节约原煤 145吨。组织公司技术力量,利用废旧物资对中高密度板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自行设计制造一条细木工板生产线。公司工业总产值完成1628万元,中高密度板生产完成7000立方米,同比增产12%,细木工板生产完成 5160立方米,同比增产16%,小材小料生产完成 2903立方米,同比增产6%,机制木炭生产完成28吨,同比增产3%。完成上缴利润206.4万元,完成税收178.9万元。
  【新闻宣传】 电视台开办《擦亮新年的梦想》、《防火永恒的主题》、《和谐呼中建设》、《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等专栏 27个136期。拍摄《生态示范区建设》《兴安之巅铸长城》等专题片32部。地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 878篇,新华网、人民网、环球网等各类网站转载稿件42篇。全国性杂志《中华儿女》刊发《奏响春天和谐的乐章系列报道》 4篇。《奋斗》杂志第六期,刊发《在科学发展中实现跨越》的理论文章。省十次党代会期间,以《聚焦呼中现象》为题在《黑龙江日报》刊发整版文章,宣传呼中区和谐建设成果。中央党史研究室约稿,将此篇编入 《党的十六大辉煌成就》一书。《碧水中学生态资源馆》、 《达子香花开伊勒呼里》、《呼中森防严把山门》、《呼中林业局林产工业发展(图片)》等 4篇稿件在《中国绿色时报》发表。《大兴安岭日报》头版刊发《呼中区构建和谐社会系列报道》(四篇)、《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系列报道》(五篇)、《“呼中现象”透析》并配发编者按供全区各地学习、参考、借鉴。地区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发“走进呼中”系列报道,展示呼中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编辑出版首部反映上杭知青在呼中区工作生活创业的《大岭情怀》一书,在哈洽会进行签字赠书,增强老知青在呼中区投资创业的信心。



  【供水服务】 自来水公司以“方便用户,提高服务效益,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为指针,向社会做出公开服务承诺,做到 “四不过”(应急处理不过时;抢修竣工不过日;修漏施工不过日;组织抢修不过夜)、“四不走”(检修检测质量用户不满意不走;施工现场清理不整洁不走;水阀开后不见水不走;维修检测工具清点不齐不走)。 确保镇内居民正常、安全、优质供水。对技校、二中、医院3个楼区计16栋住宅楼,更换旧管网5公里,解决楼区供水管道老化,漏损严重,水压不足等问题。对水厂回水进行二次加氯,确保水质合格出厂。对宾馆小区主干线1.2公里和区委办主干线0.8公里进行维修改造。完成呼中区镇内2000户居民,30个企事业单位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商业服务、城镇消防和绿化供水任务。
  【人寿保险】 制定《业务员全年任务考核办法》、《内勤人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推动业务发展。2007年,发生理赔案件113件,赔付154万元。完成保费收入 1645.92万元,其中,新单期交保费191.53万元,中介保费收入595.25万元,短期保险保费收入 20.02万元,续期保费收入839.12万元。业务支出满期生存给付2708万元。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围绕“和谐消费、饮食用药安全”主题,开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依托药品抽查检验(全年抽查药品24种)、网上假劣药品协查等技术手段,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强化药品供应网、药品监督网“两网”建设。聘请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30名,实行月联系、季例会制度,介绍药品监管动态,药品监管重点,听取协管员、信息员反馈信息,发挥协管员、信息员的监督反馈作用。向群众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咨询服务群众 100多人次。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题讲座1次,食品安全公开课1次,设立食品安全宣传点4个,咨询服务群众500人次。
  【劳动保障】 建立和完善112项管理制度。征缴养老保险金492.2万元,完成年计划155%。一次性安置人员缴纳养老保险金615.3万元,补缴1121.5万元。为6085人发放退休金 6085.6万元。完成4956人退休职工生存验证工作。完成6453人退休人员提高退休待遇计算和发放工作,人月均增资83.33元,人年增加收入499.98元。清理退休职工死亡109人。完成3001人新参险缴费建卡工作。失业保险收缴48.7万元,完成年计划34.1%,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 1463.3万元。医疗保险参保14 613人,参保率100%。出台六项混岗职工和一次性安置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优惠政策,基本医疗保险金征缴639万元,完成年计划100%,基金支出257万元。大额医疗费补助收入71.6万元,支出9万元。工伤保险收入50万元,完成年计划100%。生育保险收入 30万元,完成年计划100%。接待群众来访176人次,受理群众来信2件次。城镇新就业1500人,完成年计划100%。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900人,完成年计划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比计划降低0.5个百分点。5299名混岗职工办理参险审批手续,697人办理退休审批手续,其中混岗职工455人。下岗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人,金额 40万元。全区6026人普调一级工资,人均月增资44.31元,全年累计支付工资5817.6万元,其中为教师补发工资873万元。完成在岗等级培训50人,创业和再就业培训600人,其中创业培训 50人,100%完成培训任务。减免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费4.8万元。退休人员抽档800余份,查阅档案 670余份,各类资料投档2000余份。为1653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 96万元。办理混岗职工一次性安置919人。改制企业一次性安置33人。
  【森林资源监督】 驻局监督办开展森林资源全方位监督,对林业局下设 5个综合林场、一个经营所、三个贮木场,24个木材加工厂点及山场 124个作业班组,进行产中检查。“殡葬改革”建火化场一处,公共墓地2处,占用林地5公顷进行实地监督检查,签署意见上报审批。实施“殡葬改革”年节约木材1050立方米,减少林地占用10 000平方米。对“以煤代木”工程实施监督,节约木材68 101.6立方米。公用取暖锅炉32台,年节约木材8000立方米。合计年节约木材76 101.6立方米。2007年度审批五批采伐许可证,采伐面积计划10 120公顷,实际审批8629.9公顷;采伐蓄积计划315 800立方米,实际审批 315 800立方米;商品出材计划195 000立方米,实际审批192 937立方米。
  【疾病控制】 开展疾病监测、重点病预防、碘缺乏病、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性病、艾滋病、慢性病防治、检验、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工作。对盐业公司销售食盐实行按月监测,采集盐样90份,检测合格率100%,采集居民盐样300份,合格率98%以上。完成全区小学生碘缺乏病普查和预防碘油的投放工作,全区小学生1657人,肿大率 6.46%,其中,8~10岁学生608人,肿大率6.41%。“5·15”碘缺乏病宣传日,与盐业公司和电视台联合举办宣传活动,设咨询台两处,宣传板报 5期,发放宣传单3000余张,现场进行真、假盐识别讲解,为群众讲解缺碘的危害以及防治知识。登记结核病初诊病人106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24人,其中,初治涂阳病人10人,重症涂阴病人2人,复治涂阳病人2人,初治涂阴病人10人。病人指标完成率100%。按月进行宣传,接待咨询人数530余人,发放宣传单4500余份,张贴宣传画 45余张,入户宣传 96户,100名新生婴儿进行计划免疫,建卡发证,全部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100%。3月25日,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服苗1269人次,服苗率99.76%。4月25日至26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3天的计划免疫宣传活动,接待儿童家长243人次,散发相关宣传单1000余份。性病、艾滋病防治,1至10月份自愿咨询检测294人,特种人群20人,无一例HIV阳性。2007年报告发生法定急性乙、丙类传染病6种 69例,发病率142.07/十万,与2006年同期36例,发病率103.39/十万相比上升40.82%。
  【联通业务】 联通公司开展大型促销活动11次,发展代理商和大客户19户,代理发展联通业务1275户,占联通发展总数20%。GSM130网上用户4300户,业务收入完成140万元,完成年计划119%。实现CDMA业务导入市场,CDMA133网上用户1000多户,业务收入完成 77万元,完成年计划96%。全年净增用户1000多户,完成年计划500户的200%,累计网上用户5386户,同期市场占有率37%。                        (杨沛忠 肖秀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