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
【改革开放30年宣传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把理论武装工作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各级党委学习中心组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理论宣传,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机关、进企业、进课堂、进军营、进村屯。到基层宣讲 100余场次,地级领导在机关和基层带头做理论宣讲50余次,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54期。在理论研讨过程中,围绕和谐社会、文明创建、文化建设等课题,举办兴安论坛7场次,为地委、行署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编辑出版《构建和谐兴安理论文集》。广播、电视开辟《贯彻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兴安》、《兴安先锋》、《林城焦点》、《关注》等专栏、专题,集中对构建林区和谐社会、资源保护、工业园区建设、砂金禁采、以煤代木和殡葬改革等进行报道。《大兴安岭日报》成功进行版面改革。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大兴安岭精神教育,开展“感动兴安”人物(事件)评选、“兴安论坛”活动、“十佳道德模范”人物评选等活动。开展文明县区局、文明乡镇林场、文明行业、文明企事业单位、文明机关和“四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富在农家)创建活动。全区涌现出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80个,7个县区局进入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行列。在全区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推荐100本国内外优秀图书书目。将5月份确定为全区环境卫生治理活动月,将 5月第一周的星期五确定为全民义务劳动日。近年来,提出“突出地域特点,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特色文化”发展思路,小说创作逐步成熟。在国家、省、地以上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 2部、中短篇小说213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兴安岭林区版画展》。庆祝大兴安岭开发建设 20周年,创作和演出 《北纬五十度》7场话剧。2001年话剧《大林莽》被省文化厅评为优秀剧目奖。鄂伦春民间老艺人郭宝林以手工桦树皮船制作、关扣尼以萨满舞蹈获中国文联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在全省少数民族美术、书法、摄影展中,大兴安岭地区获3枚金奖、9枚银奖、12枚铜奖。编辑出版 《大兴安岭文化资源简介》、《神韵漠河》、《北极奇闻怪趣》、《漠河景观景点》、《北极村传说》等系列丛书。依托森林资源、地域特点、民族风情打造森林、冰雪、管乐、民族社区“五大文化品牌”。组织开展“优秀电影进社区”公益放映活动,举办大兴安岭文化产品展和特色文化论坛。鄂伦春民俗风情园、黑龙江源头文化景区等12个项目编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手册》,塔河鄂伦春民族风情园建设项目列入《黑龙江“十一五”期间建设边疆文化大省规划纲要》。建立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露天文化广场47个,专业和业余演出队60个,有线广播站78个,电视插转台21个,电视覆盖率100%,全区基本实现地区有三馆一院 (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和艺术剧院),县、区、局有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乡 (镇)、林场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村屯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宣传文化工作确定生态和谐、发展和谐、政治和谐、公益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和谐六大主题,建立监测评价体系,确定六个方面68项监测评价指标,每季度对全区构建林区和谐社会工作进行一次监测。2007年全区和谐社会指数110.27点,居民综合幸福指数86.64%。以大兴安岭形象宣传语和兴安十大名片为主要内容,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加大对外宣传。30年,全区理论武装、新闻引导、优化人文环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宣传、队伍建设等项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编剧、演出、群众文化、书画、摄影等各类赛事获多种奖项。
【综 述】 2008年,全区宣传思想工作适应形势,善谋实干。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兴起林区特色文化建设新高潮。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营造“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求真务实;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优化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四个氛围。打造“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打造书香兴安;培育知礼仪、重礼节的文明风尚,打造礼仪兴安;推介“兴安名片”、树立“兴安形象”,打造魅力兴安;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生态兴安;优化人文环境,营造和谐氛围,打造和谐兴安” 五张名片。全区有10个单位和1名个人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受到国家表彰;7个单位和 3名个人受到省级表彰;地委宣传部获全省“十佳和谐机关”称号,大兴安岭地区在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创先争优”评比活动中位居第三位。
【理论学习】 重点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地有关会议精神。地委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7次,自学4次。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和贾治邦、吉炳轩、栗战书等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组成 4个检查督导组到全区各地检查中心组学习情况,参加县区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现场指导。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主题宣传活动,编发宣传提纲,组织经济执法杠杆部门、民生管理部门、“百人宣传普及工作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理论研讨】 召开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座谈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全区广泛征集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理论文章,编辑《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论文集》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文集》。安排8个专题讲座,邀请5位在全国、全省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授课。完成 850名县处级干部和6340名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轮训工作。
【新闻宣传】 在新闻媒体分别开辟“贯彻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兴安”、“以煤代木,利国利民”、“牢记教训,警钟长鸣”、“创建优良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30年”等专栏专题。组织十七大精神、地区“两会”精神、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招商引资、生态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等重点工作宣传。在新闻媒体开辟“林城焦点”和“关注”栏目,通过跟踪报道、焦点透视等形式,对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违反社会公德等不和谐现象进行重点曝光。
【新闻改革】 建立完善新闻阅评、重要新闻稿件送审、新闻工作例会、新闻协调会和新闻宣传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用制度管舆论、用制度管方向、用制度管媒体新机制。《大兴安岭日报》丰富版面内容,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广播由6档节目增开到 12档,全部实现直播互动。电视增设《聚焦》、《关注》、《视点》、《法在身边》、《会客厅》、《金色阳光》、《生活风向标》等专题节目。
【对外宣传】 加大大兴安岭地区形象宣传语和“兴安十大名片”宣传力度,音乐风光片《黑龙江大兴安岭风光》,相继在央视一、四、七套《请您欣赏》栏目和国际频道播出;“神洲北极村,中国龙江源”形象宣传语,通过规模化宣传经销,登录中央和省级媒体。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在北京举办大兴安岭旅游推介暨漠河机场通航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成功举办推介会13场。依托重大赛事活动,邀请中央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 51家128名记者走进大兴安岭,宣传大兴安岭。地委领导分别座客东方网、深圳新闻网、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宣传大兴安岭。在省级以上各类媒体发稿1500余篇(条)。
【防火宣传】 结合新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制定学习新《森林防火条例》宣传教育方案,采取电视讲座、网络宣传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大防火宣传教育力度。各县区局在进入林区的主要路口、交通干线和自然保护区设立永久性标语牌,设立防火宣传一条街,悬挂防火标语和彩旗。《大兴安岭日报》设立防火宣传专栏,地区电视台播放防火专题节目,地防指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张贴布告、散发传单等形式发布防火信息。把“5·6”火灾纪念馆和起火点以及富拉罕火烧迹地作为全区森林防火教育基地。各地印制森林防火宣传单 480 000张,布告4700张,防火宣传手册 350本,制作防火彩旗12 450面,横顺条幅1754条,制作义务宣管员袖标2300个,新制作固定标语牌132块,临时标语牌470块,印制防火公约20 000份,签订宣传教育责任状64 000份,宣传卡片40 000张,做到防火宣传工作全覆盖。
【文明创建】 编写《大兴安岭地区公民礼仪知识手册》,通过举办文明论坛、“兴安人新形象大家谈”活动等形式,加大公民文明礼仪教育;深入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主题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兴安文明使者”、“我爱家乡学礼仪”等主题实践活动;组成大兴安岭精神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区巡回报告11场。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活动,增强公民文明保洁意识,城乡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四心”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被省文明委确定为创建工作重大典型,在省级主要新闻媒体进行集中宣传。全区8个单位申报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并通过验收。全区3个单位和 1个家庭获全省和谐企业、和谐村屯、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等称号。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方式来抓, 实现文明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形成“1(实施方案)+4(实施意见)”创建工作机制和思想道德建设、卫生保洁、交通管理、窗口单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环境卫生整治】 召开全区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坚持“比干净、比整齐、比文明”原则,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大兴安岭地区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工作被省文明委确定为全省三个典型之一,在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做题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环境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典型发言,作为重大典型在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等七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系列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全区青少年参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十八站林业局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精彩兴安人物事件评选】 联合地区文明办、报社、广电局、文体局、文联和大兴安岭电业局共同举办“电业杯精彩兴安2008年度人物(事件)”评选活动。采取基层提名、审核把关等方式,将初选的12名个人先进事迹和8个事件的详细情况,通过 《大兴安岭日报》和地区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经群众投票和评委会评选,评选出自强奋进的好少年张国达,保护绿色家园的“以煤代木”工程,爱心接力的母女杨爱玲、甄丽英,向传统习俗发起挑战的殡葬改革,筑巢引凤的园区建设工程,不懈追求的版画教师高俊川,北极鸿雁尹静,捍卫青山绿水的松岭区砂金禁采行动,确保百姓平安的北极乡边防派出所,敢破禁区的团队漠河机场建设公司等10个人物和事件当选精彩兴安2008年度人物(事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制定《关于“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在全区初步形成以政府、林业局为主导,以乡镇、林场为依托,以农户、林业职工为对象的服务网络。大兴安岭地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投入使用,呼玛、塔河、漠河三个分中心建成。全区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农家书屋建设得到省批复。全区无线电视覆盖率90.12%,无线广播覆盖率88.15%,有线(电视)、无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9.89%。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百分之百通广播电视的目标。
【艺术精品创作】 制定《大兴安岭地区2007年—2010年影视剧、戏剧及大型歌舞剧创作规划》、《大兴安岭地区文艺精品创作规划》、《大兴安岭地区版画创作规划》、《大兴安岭地区舞蹈创作规划》。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中,许志琪撰写的文学评论《情感·思想与诗的空灵美》获二等奖。全区17人参加全国推选艺术新人大赛哈尔滨赛区比赛,获器乐类金奖3枚,银奖1枚,铜奖 5枚;舞蹈类金奖1枚,铜奖2枚。在 “黑龙江省版画精品展”中,大兴安岭地区选送的 18幅版画全部入选。在“第十三届台湾国际版画双年展”大赛中,大兴安岭地区两幅版画作品入选。在全省第五届少儿舞蹈大赛中,获一金一银一铜。在省美术馆举办大兴安岭书法展,展出书法精品百余幅。在中央电视台三套“神州大舞台”举办的“家庭魅力秀大赛中,大兴安岭地区何平家庭获“魅力家庭秀”二等奖。
【文化活动】 举办全区第七届管乐大赛,漠河、图强、阿木尔三支女子管乐队被省委、省政府定为第十九届“哈洽会”迎宾乐队。举办漠河机场通航庆典暨第十八届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北极光节”,国家、省市嘉宾 230余人应邀参加庆典。漠河鄂伦春民族歌舞团原生态歌舞表演、篝火晚会成为迎庆活动的文化看点。举行首届中国漠河“北极之恋”国际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全国摄影创作基地正式落户漠河。图强林业局被评为全国“文化进社区”先进单位。全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750余场次,参加群众60万人次,送文化到基层270场次。
【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 制定《关于大兴安岭地区四处省县级文化遗址发掘、抢救、保护项目实施意见》、《鄂伦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施意见》、《鄂伦春民族主题歌舞剧目项目实施意见》、《鄂伦春民族风情园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和《大兴安岭地区博物馆、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大兴安岭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既有价值文物线索征集活动”的启事》。在全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理论研讨推进会上,大兴安岭地区作经验介绍。《关于大兴安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开发利用的调查》一文在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决策参考》刊发。
【队伍建设】 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开展“提高素质,争创一流,建和谐宣传部”活动。举办宣传干部论坛,宣传干部坚持每月读一本书,撰写一篇学习心得,领导干部每年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提供一篇具有全面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理论文章。组织宣传干部通读《文化产业概论》、《激荡三十年》、《马斯洛心理学》、《文化软实力》等书籍。把全年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头,明确责任科室、责任领导、完成时限,制定月份工作和重点工作督办推进表,建立督办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12个方面33项制度。
【信息调研】 成立3个调研组分别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确定 10个调研课题,落实具体牵头科室和责任人,其中,《鲜卑文化的挖掘与整理研究》、《鄂伦春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2个调研项目被列入省宣重点调研项目, 《打造鄂伦春民族主题歌舞剧可行性研究》被列入省委宣传部自选调研项目, 2篇调研报告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调研报告。全年上报信息被中宣部采用1篇,国家林业局《林业宣传思想工作通讯》采用6篇,省委宣传部《决策与参考》采用3篇,《黑龙江宣传》采用10篇,《督查通报》采用1篇;上报舆情信息 800余条,被采用100余条。 (吕延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