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地委办公室工作

地委办公室工作

地委办公室工作



  【改革开放30年地委办公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及时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1979年开始,地委办公室对“五定五保”、中幼林抚育、节约烧柴等进行调研,向地委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被地委采纳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1989年后,先后创办《政研信息》、《大兴安岭政研》、《大兴安岭通讯》、地委办公室《工作动态》、《领导参阅》、《重要信息摘编》等刊物。1990年至1996年,对“避危兴林”、“再次创业加快发展”进行调研,起草《我区科技双兴实施情况的调查》、《北四局烧死木生产的现状及对策》、 《大兴安岭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等调查报告, 为地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组织起草《大兴安岭林区避危兴林方案》、《科技兴边科技兴林规划纲要》、《关于再次创业加快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林场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期间,全区建立信息网点486个,聘任兼职信息员695人。对信息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在《常委专阅信息》中开辟 “突发性事件”、“问题与建议”、“公文选编”、“外地动态”4个栏目。1998年,按照“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总体思路,撰写《大兴安岭生态林业建设》、《充分认识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意义》、《应把天然林保护工程列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文章,发表在国家和省级重要刊物上。2004年,随同地区考察团,赴全国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城市学习考察,形成《学习先进经验,打造新型社区》调查报告,为大兴安岭林区社区建设工作提供借鉴经验。编制《县级党委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表》,印发《地委党群部门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推进党委重点工作的开展。 4月,组建大兴安岭政研室网站。2005年5月,安装启用地委OA信息化办公系统。2006年,对 OA系统进行升级。全区135家单位文件进行网络传输。2007年,起草 《关于构建林区和谐社会的工作意见》,提出生态和谐、发展和谐、政治和谐、公益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和谐的主要内涵。围绕实施“生态立区、项目兴区、工业富区、打造园区、富民强区”工作思路,起草《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信息工作实行量化指标考核,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将地林直28个保密要害部门和 109个要害部位作为监护和检查重点。开展县乡两级商密通信工作,两级商密网络全面开通。建立地委、行署办公系统文秘后备人才库,在全区232名参选者中选拔 50人进库。2008年,围绕地委发展六大产业、打造五大基地、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撰写《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生态功能区》、《发展接续产业、构建生态功能区》等理论文章,使林区可持续发展道路得到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对重要信息实行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地委秘书长三级审核制度。注重信息报送时效性,7月20日呼中区冰雹灾害和10月 23日全区暴雪冰冻灾害等信息,均在第一时间上报省委办公厅。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栗战书立即作出批示,省民政厅为大兴安岭地区拨付救灾资金60多万元。健全《政务接待工作手册》,搜集整理各地基本概况和76个主要景点介绍,绘制政务接待行车路线图。 7月,完成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大兴安岭地区考察接待任务。
  【综 述】 2008年,地委办公室转变服务方式,围绕地委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85人次,撰写调研报告13篇。为领导起草讲话60余篇,起草汇报材料、情况汇报28篇,各类文字材料140余篇,编发《工作动态》97期,《重要信息摘编》24期,文字量210多万字。下发督查要点22个,具体督办事项500项。专项督查查办率100%。上报信息在全省排名第4位。收取中央、省级文件资料和基层上报文件15 000多份,制发地委文件100个,地委办文件115个,发放中央、省级、地级文件、资料25 000多份,网络传输发放文件 202个。承办、协办大型会议10次、中小型会议40次,地委委员会议 17次,党政联席会议1次。全年接待省级以上团组29个,地级团组113个。接收档案1539件,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12本,编制《地委重要文件汇编》1册,编写《地委工作大事记》12期。组织职工参加党风廉政建设活动5次,参加人数90余人。组织全办人员参加报告会、论坛和知识竞赛等活动12次,各支部集中学习近50次。全年获得集体和个人各种表彰奖励20多项。  
  【综合调研】 由地委政研室牵头赴伊春市就林区发展旅游产业进行调研,形成《大兴安岭地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下发全区。地委提出2009年“原木不出区”战略构想后,对全区林产工业的原料供应、加工能力、运输情况等进行调研,形成专题报告,供地委决策参考。围绕发展六大产业、打造五大基地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深度理论研究,撰写《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生态功能区》、《发展接续产业,构建生态功能区》等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全年撰写调查报告13篇,到基层调研85人次。开展“写作质量效率年”活动,有针对性地对2006年以来在地区“两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座谈会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上的一系列领导讲话进行学习,交流写作技巧,提高文字质量。全年为领导起草讲话60余篇,起草汇报材料、情况专报 28篇,各类文字材料140余篇,编发地委《工作动态》97期,《重要信息摘编》24期,文字量210多万字。  
  【督查信息】 对地委重要会议议定的事项,制定督查要点,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明确完成时限,呈地委主要领导审阅后下发全区。下发督查要点22个,具体督办事项 500项。专项查办做到批必查,查必果,果必报,查办率100%。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现场督查和暗访督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工作建议,促进问题解决。指派 2名专职信息员,2008年上报信息首次处于全省排名第 4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重要信息由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地委秘书长逐级审核,特别重要信息,呈报地委主要领导审定。呼中区冰雹灾害和全区暴雪冰冻灾害等信息,均在第一时间上报。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栗战书批示后,省民政厅为大兴安岭地区拨付60多万元救灾款。关于大兴安岭地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家区域生态安全和全面停止采伐樟子松等 6条信息,被省委办公厅上报中央办公厅。地委办公室被省委办公厅评为 “向省委报送信息标兵单位”, 地委督查室被省委办公厅评为“全省党委系统督查工作标兵单位”,4名同志被省委办公厅评为“优秀工作者”称号。  
  【办文办会】 严格按签收、登记、拟办等公文处理程序,收取中央、省级文件、资料及基层上报文件15 000多份。落实《地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文处理工作的通知》,精简文件,提高质量,制发地委文件100个,地委办公室文件115个,发放中央、省、地三级文件、资料25 000多份,网络传输发放文件 202个。执行文件保密规定,制定密级文件管理工作制度,配备1个金柜、2组密码柜、1台涉密计算机。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性会议管理的通知》,规范会议召开秩序。重新修订《办会工作程序》。承办、协办大型会议10次,中小型会议40次,地委委员会议17次,党政联席会议1次。对全区 95个单位59项评比活动和91项表彰奖励项目进行统计、汇总,为领导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提供条件。2008年地委发文的数量和以地委名义召开的会议,同比明显减少。  
  【接待服务】 2008年7月, 完成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大兴安岭地区考察接待任务。全年,接待省级以上团组29个,地级团组113个。11月,地委组织5个团组,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分赴港、澳和粤、沪、苏、浙、闽、豫、鲁等地学习考察宣传推介招商引资。活动筹备办公室设在地委办公室,具体负责收集汇总招商项目、安排日程,与港、澳和各省市联系等日常工作。地委办公室抽调5名人员全程陪同,为考察活动提供服务。  
  【机要工作】 地委委员会议专门听取机要工作汇报,学习传达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密码工作的文件精神,讨论通过《大兴安岭地区加强新形势下密码工作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24小时值班,2008年收发各类电报1900余份,无任何差错。中央领导到大兴安岭地区视察时,地县两级党委机要部门实行双人双班,确保机要通讯安全通畅。  
  【保密工作】 及时组织召开地林直副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传达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保密工作重要文件精神。全年进行保密专项检查 2次,地林直26个单位接受检查。对全区密级文件管理和依法定密工作进行规范,建立全区保密工作人员档案和涉密计算机档案,各单位配备铁质密码柜,提高保密防范能力。保密办公室增加1个编制,配备1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专门从事保密技术工作。2008年地委办公室被评为全省党政系统密码保密先进单位。  
  【政工工作】 制定《地委办公室公务员日常考核细则》、《地委办公室请假制度》,对工作人员考勤、请假情况实行登记,将日常考勤、参加党总支活动情况和违反纪律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进一步转变办公室人员的工作作风。组织参加各类活动17次,参加人员近 300余人次。  
  【档案工作】 对14家党群部门文书立卷指导和监督。年初向各部门发出《文书立卷通知书及完成时限表》, 布置文书立卷工作,定期监督检查立卷速度, 掌握立卷进程;协助编制《立卷类目》、《立卷范围和保管期限表》;通过调研和探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具体指导与宏观指导相结合方法,指导立卷工作。全年接收档案1539件,编制归档文件目录12本,编制《地委重要文件汇编》1册,编写《地委工作大事记》12期。  
  【后勤管理】 严格执行《地委机关财务工作管理办法》和《地委机关财务核销程序》。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减少出差次数,节省差旅费,压缩办公成本。执行《办公用品管理办法》,固定资产、办公用品采买,实行 2人以上采购制度,保证采买质量。建立干部值班告知制度,保证干部值班值宿不漏岗。不定期到各科室检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党风廉政建设】 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和阶段性目标量化分解。组织职工参加党风廉政建设活动5次,参加人数 90余人。办公室3个党支部组织党风廉政学习近 20次。召开领导班子会,学习地纪委《关于元旦春节期间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意见》。召开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为主题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中纪委领导讲话及廉洁自律和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有关规定。针对征求到的建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加以落实。本着“厉行勤俭节约”原则,从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入手,在接待工作上,提倡热情朴素、删繁就简、不讲排场、能省则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保证班子各项决策的科学民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办公室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决策进行集体研究。印发《大兴安岭地区开展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协调落实全区党务公开具体工作,在全区确定18个党务公开示范单位。  
  【“创先争优”活动】 制定党委办公部门工作百分考核标准,在全区12个县、区、林业局和 4个县级企业党委办公室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日常考核和年末集中检查,评选出优秀党委办公室和单项工作奖。分别举办督查工作、信息工作、文秘工作培训班,通过视频形式,培训全区党委办公部门600多人。  
  【自身建设】 组织办内人员参加报告会、论坛和知识竞赛等活动12次,各支部集中学习近50次。组织讲党课活动,对每课进行效果测评,提高党课质量。组织“以办为家”主题演讲活动。执行《地委办公室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全年有19人享受带薪年休假。为职工提高福利待遇。兑现职工疗养等待遇,为职工看病、探亲、就医等提供宽松的假期,组织 5人赴北戴河疗养。协调加区扶贫开发办,为帮扶对子加北村争取20万元扶贫款,建成一座 300平方米马铃薯储藏窖,解决当地薯农种薯储存问题,通过对外出租增加村财政收入。将地委铅印室整体划归大兴安岭日报社,列入林业事业编制,一次性补发所欠职工工资及“三险一金”。组织参加义务劳动1次,参加捐款、捐物和缴纳特殊党费活动3次,捐款19 400元,捐赠衣物75件。获集体和个人各种表彰奖励20多项。  
  【法制工作】 实施《全区“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在加区世纪广场组织 1次《保密法》宣传工作。在党校和地区有关会议上开展保密法宣教活动 2次,播放保密教育片,包括地级领导干部在内的 5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参加。在《大兴安岭日报》开辟《保密法》知识问答专栏,先后刊发5期。                      (王 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