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工作
政协工作
政协工作
【改革开放30年政协工作】 1989年10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大兴安岭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政协委员在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挥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联系政协委员工作制度,通过召开政协全委会、常委会、主席会、专委会,规范政协各层次会议的组成人员、议题、程序,明确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形式和程序。90年代初,地委、行署作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布署。全区各级政协广泛收集科技资料,向党政机关提供科技信息,协助有关单位举办科技培训班,鼓励和支持政协委员搞科技攻关,在调查、考察、实验的基础上向党政机关提出建议,协助实施,跟踪问效。1992年 2月,政协地工委向地委呈报《关于全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实施方案》,重点对全区林业、农业、基本建设等 5个系统在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情况进行广泛调查。全区110名政协委员参加调查。1996年4月,向地委呈报《关于开发北药初步调查情况的报告》。行署将北药开发正式列入《大兴安岭地区科技发展“九五”计划至2010年长远规划》。1998年 3月,松岭区对商业系统转换经营机制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商业系统转换经营机制、分流人员、减亏增效的经验,并推荐给粮食系统。1999年 8月,塔河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大子扬山岭南农业开发区进行视察,提出进一步明确开发办的职能、保证管好、用好国家投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升值等8条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2000年7月,政协地工委针对计划投资体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提出尽快将大兴安岭地区地县两级财政纳入国家和黑龙江省正常计划管理体系,妥善解决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建设多年历史欠账问题,给予必要的倾斜政策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4条建议,形成《关于理顺大兴安岭地区计划投资体制的意见》的调查报告,在省政协召开的会议上作专题发言。2003年,政协地工委组织云贵川 3省考察团,对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和政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为期20余天的学习考察,形成《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西南地区政协工作考察报告》,向地委提出大力发展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的4条建议和重视加强全区政协工作的5条建议。2004年,政协地工委主任、驻地区省政协委员禇凤,撰写的《找准差距,抢抓机遇,全面提升我省的对外开放水平》调研报告,在省政协九届七次常委会上进行交流。2006年,提出《政协参与经济工作的意见》获地委批复。2007年5月,政协大兴安岭地区工作委员会被批准行使提案工作职能。 8月,地工委针对111国道(北京至加格达奇公路)东线齐齐哈尔—讷河—嫩江—大杨树—加格达奇), 位于两省区之间的嫩江—大杨树77.844公里的“中断”路进行调研,形成 《关于尽快解决111国道(东线)中断建设问题的建议》上报省政协。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后,木材精深加工产品和煤炭大量积压的问题,提出《关于解决大兴安岭地区铁路运输问题的建议》。两项建议均被省政协以《信息专送》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形式上报全国政协。在调研基础上,地委制发《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办法》, 推进全区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程序化建设。1989年以来,全区各级政协提出提案4042件,立案3928件,占提案总数86%, 办复3428件,占立案88%。
【综 述】 2008年,政协地工委参与经济工作,把关注民生、生态建设、大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与深港澳工商界人士洽谈,招商引资签约6.25亿元。配合全区“优化经济发展年”活动,走访招商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召开企业业主座谈会,收集意见和建议23条。推进制度建设,探索政协工作有效形式和机制,履行职能,建言献策,各级政协委员认真撰写提案和建议,省政协委员提出提案17件,立案15件,办复13件;地工委委员提出提案27件,立案19件,办复率100%;三县四区政协委员提案立案251件,办复249件,办复率99.2%。制定、修订、完善 《政协大兴安岭地工委委员守则》、《关于政协地工委委员分组活动安排意见》、《政协地工委工作规则》。2008年,政协机关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档次,获地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称号。
【参与生态建设】 主动协助有关方面,配合省政协和全国政协到大兴安岭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区调研,协调有关部门收集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资料,提前做好各项基础工作,6月和7月省和国家两个调研组完成调研任务。省政协调研组,听取和采纳政协地工委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省委书记吉炳轩对省政协的生态功能区调研报告给予高度认可。省政协十届三次常委会上,结合全区实际,作《尽快停止商品性采伐是建设生态功能区的必然选择》的发言。
【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邀请省政协主席王巨禄来大兴安岭地区对旅游工作进行调研。并将调研指导意见编入《全区旅游发展规划》;政协地工委主要领导率团赴深港澳进行招商引资,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产业进行宣传和推介,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全区省地政协委员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旅游产业发展提案和理论文章;全年接待省内外政协系统来大兴安岭地区考察,33批次349人,其中,省级领导10人,厅级领导35人。
【参与招商引资】 政协地工委主任岳君率团赴深港澳招商引资,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与深港澳工商界人士进行洽谈,签约6.25亿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 3月, 政协地工委主要领导走访部分招商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召开企业业主座谈会,收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意见和建议23条,得到地委、行署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断电、机关工作时间短等问题,责成有关部门督办落实、整改。 7月,政协地工委召集政府、金融部门负责人与民营企业家进行座谈。对企业和金融部门提出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形成报告,得到地委、行署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整改落实。
【提案工作】 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大兴安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提案。全区省政协委员提出提案17件,立案15件,办复13件;地工委委员提出提案27件,审查立案19件,其中,党派团体提案1件、联名提案5件、委员个人提案13件,办复率100%, 8件未立案提案转为建议或来信送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或参考;三县四区政协委员提案,审查立案251件,办复 249件,办复率99.2%。提案内容涉及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视察工作】 政协地工委组织部分省地政协委员、县区政协主席视察漠河、塔河、加区3个工业园区,以煤代木、砂金停采、殡葬改革和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 提出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等7条建议。
【调研工作】 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后,政协地工委组织部分省地政协委员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小企业局、总工会、工商联、个体协会等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到加区、筑安集团、宇林集团、移动通讯公司、恒友公司等单位和企业,对《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分别召开企业业主和职工代表座谈会,向社会和企业职工发放调查问卷。将了解到的情况如实向地委进行反映,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作推进、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5条建议。地委将调研报告在 《工作动态》刊发,省政协在《北方时报》刊登调研消息,将调研情况以《信息专送》形式上报全国政协。
【自身建设】 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进程,建立健全政协工作制度,修订完善《政协地工委工作规则》,规范机关工作规程。转变工作作风,由上交下办,转为提前谋划,主动向上请示汇报。政协地工委委员从37名增加至63名。制定《政协大兴安岭地工委委员守则》、《关于政协地工委委员分组活动的安排意见》,进一步规范委员管理,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计显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