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警建设
边警建设
边警建设
【改革开放30年边警建设】 大兴安岭公安边防支队组建于1980年。始终以“确保一方平安”为总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边境管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参与公安机关统一组织的打黑除恶,治爆缉枪,反偷渡行动等专项斗争。先后参加1987年“5·6”大火,1991年 6月27日特大洪灾,2003年森林火灾等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建队以来,支队官兵共参加抗洪抢险,扑火救灾 120余次,为地方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合人民币380余万元,挽救47人生命,解救灾区群众5万余人。官兵视驻地为第二故乡,与驻地40余个单位结成共建对子,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建队以来,共为地方植树 165 000株,清理垃圾219 800余立方米。数十年如一日照顾80多位孤寡老人、为贫困学生捐款 58 000余元,学习雷锋做好事8500余件,树立了“人民边防为人民”良好形象。2006年以来,支队以漠河县洛古河村作为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试点单位,推进爱民固边模范村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共创建模范村11个、和谐社区2个,已有10个村实现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90%的目标,社区居民安全感满意率达95%以上。官兵累计为困难群体捐款捐物共折合人民币 18.5万元,为群众排忧解难674次、资助101户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与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51位孤寡老人和下岗职工申请低保,依托社会和独立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辍学儿童 134人次,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证件5541万个。累计走访普通群众 56 048户次、153 913人次,调处以土地纠纷、邻里矛盾为主的各类矛盾纠纷200起,成功化解群体性事件5起。支队34名责任区民警被驻地党委政府任命为55个行政村的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2008年,民警村官先后帮助农民贷款50余万元,购置化肥、种子、农药等20多吨,举办科普讲座20余次,解决科技难题10余件。支队有3个大队党委和16个基层队、所党支部。自建队以来,支队有 52个党委、支部进入先进行列,146名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受到上级表彰。有4个集体、14人立三等功;29个集体 337人立三等功;2人被评为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1人被评为“全省十佳边防警官”;2人被评为“全省十佳边防卫士”;1人被评为“全国十大边防卫士”。
【综 述】 2008年,大兴安岭地区公安边防支队贯彻落实公安部边防管理局、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以推动部队建设大发展为目标、坚持“保稳定、促和谐、谋发展、求创新、见实效、上台阶”工作思路,强化党委科学决策能力,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部队全面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开展“高举伟大旗帜、履行边防使命”,“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育活动,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年内,支队有3个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6名警官被评为优秀党员、2名警官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以固本强基为目标,强化基层建设,组织开展 “业务知识练兵暨‘人口双熟悉’百日攻坚战”活动,夯实边防派出所业务基础。举办党支部书记、警官任“村官”等培训班,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年内,北极边防派出所有 2名警官被省公安厅评为“人民满意驻村民警”;有1名警官被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评为“十佳边防卫士”、1个警务室(洛古河村)被省公安厅评为人民满意警务室。深化爱民固边战略,经过模范村创建工作试点,支队模范村创建工作已全面铺开,创建模范村11个,和谐社区 2个,有10个村实现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90%目标。开展的“百所千警进万家”活动,走访群众5.6万余户次,15万余人次;走访社会弱势群体7676人次,重点人口、监管对象1973人次。调处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各类矛盾纠纷17起,成功化解群体性事件5起,参与扑救火灾11起,挽救生命 26人,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修订《边境管理考核验收细则》,全面推进工作落实,确保边境安全稳定。年内,支队新建船管站9个,维修船管站 9个,辖区发生涉外事件起数同比下降50%。全力抓好各项边防保卫工作,奥运安保期间,辖区未发生重特大事件。开展“打盗抢抓逃犯”,禁种铲毒,“打击非法出版物”等专项行动,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年内,辖区刑事案件发案55起,破获26起,破案率47%;治安案件发案83起,查处83起,查处率100%。
【获得荣誉】 年内,支队被总队评为年度“先进党委班子”、缉枪缉毒工作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三县边防大队被总队评为大队级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北极所被省政府、公安部分别授予“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派出所”和“北极模范边防派出所”称号,被公安部、共青团中央继续认定全国公安系统青年文明号;支队有 1个单位被部局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5个单位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支队有1个单位被部局评为基层执法示范单位,1名警官被部局评为基层执法标兵;支队有1个单位被总队评为“无违纪所队”先进单位;支队有11人荣记三等功,1人被评为总队第三届“十佳边防卫士”;支队2名主官被总队评为优秀主官,1名副职被总队评为优秀领导干部。
【基层建设】 组织开展“业务知识练兵暨‘人口双熟悉’百日攻坚战”活动,夯实边防派出所基础业务工作。举办党支部书记、警官任“村官”、入党积极分子、“绿色证书”等培训班,采取编印基础知识题库等方法督促官兵学习,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年内,支队有2名派出所警官被地区公安局评为“一级社区民警”,1名警官被地区公安局评为“全区优秀户籍民警”,支队执法岗位警官全部取得省公安厅颁发的执法资格证书。选调全区业务骨干和岗位能手,对北极边防派出所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进行充实和调整。年内,北极边防派出所有2名警官被省公安厅评为“人民满意驻村民警”;有1名警官被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评为“十佳边防卫士”;1个警务室(洛古河村)被省公安厅评为 “人民满意警务室”;“北极边防派出所先进事迹报告会” 在大兴安岭地区政法系统召开; 北极所警官代表参加地委宣传部组织的“弘扬大兴安岭精神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
【思想政治建设】 开展以“高举伟大旗帜,履行边防使命”、“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大学习、大讨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支队通过开办“点将台”、优秀教员授课比武竞赛、十七大感言和红色短信等活动,营造教育氛围。创新“互动”式教育试点、“两分钟演讲”等教育形式。在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预防犯罪征文活动中,支队有 4篇征文获奖;在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忠孝和睦家庭”评选活动中,支队有1名警官受到表彰,1名警官获提名奖。年内,支队有3个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有6名警官被评为优秀党员,有 2名警官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边防业务】 支队定期召开党委、行政会研究边境管理工作,进一步修订《边境管理考核验收细则》,层层签订《界江目标管理责任状》,全面推进工作落实。所属部队结合“3·15”、“北极光节”、“漠河冰雪汽车挑战赛”和“漠河秋季森林拉力赛”等活动,开展边民警示教育,举办违边涉外典型案件巡回图片展,发放《边境管理警示宣传册》;支队文艺小分队将违边案例、常用边境法规编排成文艺节目,到边境一线巡回演出,巡演16场次,受教育群众 3万余人。年内,支队新建9个船管站,维修船管站 9个,辖区发生涉外事件同比下降50%。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实现支队党委确定的“一级派出所要出经验、二、三级派出所等级要前移、消灭四级派出所”的等级评定推进目标。
【爱民固边战略】 支队将漠河县洛古河村作为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试点,先后投入资金2万元为洛古河村建设温室大棚, 解决村民冬季吃菜难问题。经协调,洛古河村通路、通电问题纳入漠河县基础建设整体规划,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全面总结模范村创建试点经验基础上,支队模范村创建工作全面铺开,创建模范村11个、和谐社区2个,有 10个村实现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90%目标;呼玛镇长虹、正棋社区可防性案件下降50%,社区居民安全感、满意率均提高到 95%以上。帮扶辖区困难儿童、孤寡老人等,年内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万余元,为群众排忧解难320余次,为51位孤寡老人和下岗职工申请办理低保,依托社会和独立结对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无助儿童等38人。支队官兵两次为汶川灾区捐款 133 750元,其中以缴纳特殊党费形式捐款 110 000元,居黑龙江省边防总队团级单位之首。开展“百所千警进万家”活动,走访普通群众 56 048户次、153 913人次,走访率100%;走访社会弱势群体7676人次,重点人口、监管对象1973人次,走访率200%。依托走访调处以土地纠纷、邻里矛盾为主的各类矛盾纠纷17起,成功化解群体性事件5起。参与扑救火灾11余起,挽救 26人生命,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部队收到锦旗12面,感谢信16封。支队有34名责任区民警兼任55个行政村的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举办“首期警官任村官培训班”。警官村官帮助农民贷款50余万元,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20多吨,举办科普讲座20余次,解决科技难题10余件。年内,呼玛公安边防大队、塔河公安边防大队在驻地政府的支持下,分别召开爱民固边战略现场会,展示三年来爱民固边工作成果。
【部队管理】 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考勤登记、领导带班等项管理制度,逐级明确各级领导的管理责任,保证人员不漏管、不失控,确保政令警令畅通,围绕各项工作开展典型培树,推动部队整体发展。发挥骨干力量、重点人才在部队建设中的桥梁作用,保证各项重要工作和重大部署落实到位。年内,支队实现无案件、无事故目标。
【军事训练】 抓好基础科目和实战技能训练,加强处突、反恐、堵截实兵演练,所属部队以奥运安保工作为中心,着力在指挥、协同、快速反应等方面锻炼部队,并针对具体任务研究制定配套方案、预案。年内,各单位全部安装防袭警铃。
【后勤保障】 进一步修订支队财务管理相关规定,认真编制、执行预算。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公开经费标准,按单位年度经费指标全部下包到基层各单位。年内单位审计面100%,领导干部离任审计100%。开展创建节约型警营活动,修旧利废,开源节流,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压缩机关行政开支,向基层倾斜资金21.5万元,改善基层官兵办公、生活条件,慰问基层部队及困难党员。支队党委落实从优待警政策,提高官兵福利待遇。支队卫生队定期到基层部队巡诊,开展卫生常识讲座。
【文化宣传】 完成一年一度的“漠河北极光节”、“中国漠河国际冰雪汽车挑战赛”等大型活动专题报道任务。支队在各级新闻媒体刊发稿件164篇,其中,中央级64篇,省级 58篇,地级42篇。组织官兵开展全警读书、读书漂流活动和篮球、乒乓球、棋类比赛等文娱活动。联合大兴安岭地区妇联开展“牵手金秋,大龄青年联谊活动”。
【农副业生产】 各有兵单位充分利用8座日光温室大棚,种地48.5亩,肉菜自给率达70%以上。争取地方土地 134亩。北极公安边防机动队被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指定为全省温室大棚试点单位。
【边防保卫】 奥运安保置做到警力保证、装备保障、重点部位部署、实战演练、高危人群列管、战备值班等“六个到位”。奥运安保期间,辖区未发生重特大案事件。支队所属派出所的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并投入使用。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实行“以房管人”。在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下,开展“打盗抢抓逃犯”、禁种铲毒、“打击非法出版物”、“秋风”等专项行动,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年内,辖区刑事案件发案55起,破获26起,破案率47%;治安案件发案83起,查处83起,查处率100%。 (董春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