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
公安
公安
【改革开放30年公安工作】 1983年8月起,在全区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反扒窃”、“破大案打团伙”、“打黑除恶”、“命案侦破”、“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整治行动,至2008年,全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7 793起,大兴安岭地区成为全省发案少、打击效果好的市地之一;先后在全区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天保行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猎鹰行动”,打击整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天保二号”行动、“绿剑行动”和“绿盾”等专项行动。1986年至2008年间,全区公安机关查处各种森林案件3162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 4733人,收缴木材43 829.2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1055.9万元;创建“无毒林区”,自1990年起,全区破获种毒案件19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 67名,缴获大烟膏10 565克,铲除罂粟种植地528.4亩422万株,缴获地枪28支,收缴各种军用枪支12支,大兴安岭连续6年实现罂粟“零种植”。1997年至2007年,行署公安局连续 11年被省禁毒办命名为全省禁种铲毒先进单位。2004年被公安部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扫毒行动先进集体,全面履行打击、服务、参谋职能,开展打击假币犯罪,涉税违法犯罪、诈骗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走私犯罪等严打整治行动,1995年至2008年,破获经济案件27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90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145.9万元;开展“防爆炸、防枪击、防破坏、防滋事、防事故”专项行动,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行动,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治爆缉枪清理剧毒化学品专项行动,危险物品清查收缴等专项行动,2000年至2008年,全区查处治安案件16 394起,查处违法人员 23 497人。全区未发生涉黄、涉赌、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性案件; 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平安畅通县区”等活动,没有发生群死群伤交通重特大事故。没有发生重特大火灾和亡人火灾事故。30年来,全区公安机关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067件(次),全区没有发生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综 述】 2008年,全区公安机关以提高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为重点,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公安工作取得新发展。全区破获刑事案件1310起,抓获作案成员 613人。立八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185起,同比减少20起,下降9.8%;破获八类主要刑事案件157起,破案率84.9%,同比上升7.3%。立命案18起,同比减少3起,下降14.3%;破获现行命案 17起,破案率94.9%,破获命案积案18起,命案综合破案率194.4%。全区共受理治安案件 1385起,同比少立372起,下降21.2%;查处1374起,查处率99.2%。2008年,全区社会公众安全感96.5%,位居全省第二位。大兴安岭地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区,又被推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在2008年行风评议中,行署公安局获执法类第六名,再次进入优胜单位行列。
【奥运安保工作】 2008年是奥运年,全区公安机关取消双休日和休假,开展治安、消防、交通、信访等4项奥运安保攻坚战,2次开展“大清查”集中统一行动,组织机关和基层全体民警不间断开展大排查、大巡控活动,形成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的工作氛围。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全区没有发生一起有影响的案件、事件和事故,没有一起进京上访案件。大兴安岭地区奥运安保工作受到省委政法委和地委、行署领导的充分肯定。
【打击刑事犯罪】 全区公安机关开展“大排查、大巡控、大清查”行动,全区破获刑事案件1310起,抓获作案成员613人。立八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185起,同比减少20起,下降9.8%;立命案18起,同比减少3起,下降14.3%。破获八类主要刑事案件157起,破案率84.9%,同比上升7.3%; 查结1起省厅批转的涉黑涉恶线索,侦结1起涉恶案件;破获现行命案 17起,破案率94.4%,破获命案积案18起,命案综合破案率194.4%,在全省位居第一。抓获各类网上逃犯326人,同比多抓获137人,上升72.5%。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全区开展“抓逃犯破大案”专项斗争和打击、整顿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动物集贸市场、驯养繁殖场所、非法加工、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窝点、野生动物活动区域为重点的“飞鹰行动”专项行动,有力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全年查处森林案件80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6人,收缴木材500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5.1万元。查破火案75起,查处率96.2%,抓获火犯23人。
【禁毒工作】 进一步推进《禁毒法》的宣传,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防毒、反毒、拒毒能力,地区禁毒办组织3次大规模的禁毒宣传活动。4月、6月和9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 3次公开查缉专项行动。按照易制毒化学品及精、麻药品管理制度的要求,各地禁毒部门加强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易制毒化学品及精、麻药品管理。全年破获涉毒违法犯罪案件22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4人,缴获冰毒10.74克,连续六年实现罂粟“零种植”。
【治安管理】 落实《黑龙江省公共复杂场所和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条例》,加强行业场所和特种行业管理,开展治爆辑枪、流动人口大清查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区受理治安案件1385起,同比少立372起,下降21.2%,查处1374起,查处率99.2%。全区没有发生重大治安责任事故。
【出入境管理】 全区公安机关按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文明窗口等级评定办法》,进一步加强出入境管理工作,行署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新建 120平方米接待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推出八项便商、利商、为商服务措施。以落实外国人纳入实有人口管理为重点,加强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对外国人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 2008年,全区临时来华外国人140人次,常住外国人17人次,住宿登记率、准确率,抽查合格率100%。
【刑事技术建设】 加强技术室等级建设,全区有7个基层局达到二级技术室标准,有5个基层局达到三级技术室标准,进一步提高了现场勘验能力。全区勘验各类现场1438起,利用现场痕迹物证直接破案14起,串并案件15起,带破案件40余起。与公安部协调,沈阳警犬基地为大兴安岭地区无偿调拨20条警犬,并首次在地区举办为期 3个月的警犬技术培训班,促进警犬手段在实战中的应用能力。
【行动技术建设】 顺利通过公安部“两化”提档升级验收组验收,行动技术“两化”提档升级达到部颁二级标准,在全省申报二级达标的五个单位中名列第一。全年利用行动技术手段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9名,抓获网上逃犯46名。
【监所管理】 全区公安机关加强看守所等级化管理,开展深挖犯罪专项行动。全年深挖犯罪线索189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85起,同比增加4.5%,其中特大案件5起,抓获网上逃犯4人。
【“三电”专项斗争】 全区各级公安机关会同综治、发改、工商、电力、电信、广电等部门,开展“三电”专项斗争。全区公安机关采取巡逻设卡、蹲坑守候、架网伏击、深挖余罪、网上追逃等手段,严打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活动,破获一批企业职工内盗案件,打掉盗窃团伙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员9人,抓获网上逃犯1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 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全区破获各类经济案件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260余万元。假冒“北奇神”商标案、“金源葆”集资诈骗案等涉企、涉众型案件被及时侦破。出台《为工业园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具体办法》,推出22条便民利民措施,建立企业警情通报制度,对民警进行专门的礼仪教育。取消节假日休息,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各窗口单位为企业办理各项审批193次,累计缩短审批日期532个工作日。通过向企业发放征求意见函测评,满意率98.3%。
【爱民实践活动】 全区各级公安局均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爱民实践活动中,全区公安机关出动警力12 200人(次),宣传车260台(次),为群众做好事 1320件。制作公示板180面(块)、宣传标语 350幅,发放宣传单 12 000余份,设立法律咨询台55处,接待群众3600人(次)。走访单位450个,征求意见建议130条。清理路面积雪15 000余延长米,上门为群众办理户口、送身份证等320份,为特困户送大米480袋,白面1150袋。
【“三基”工程建设】 全区公安机关全面完成三年“三基”工程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自开展“三基”建设以来,全区各级公安机关争取资金累计1.92亿元,基础设施和警务保障实现历史性改善。行署公安局及阿木尔、新林、图强、塔河、漠河、呼中等公安局分别对局办公楼进行重建或改扩建。全区新建和改建68个派出所和 8个看守所用房,基层所队新增办公面积5915平方米,警均办公面积由29.3平方米,增加到46.8平方米,增加14.1平方米;购置消防车51辆、各式警务用车48辆;购置微机522台,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率84.5%;派出所无房、无车、无微机、无通讯工具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基本达标。全区“三台合一”、“五通一联”工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8·39”综合信息系统、 旅店信息管理系统、出租房屋信息管理系统、留宿洗浴场所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全部建成开通使用。全区72个派出所全部接入公安网,公安四级网覆盖率100%。刑事技术、行动技术和网上技术等建设全面升级。全区公安机关下沉警力218人,基层一线警力 1588人,占全区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88.1%。派出所警力 856人,占全区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47.4%。基层警力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全区派出所长职级全部达到副科级以上。刑侦、刑事技术、监管、治安、行动技术、经侦等警种在全省比武竞赛中获佳绩。全区涉法信访案件与2005年相比下降19%。
【大练兵活动】 全区各级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大练兵苦练基本功活动,严格落实“三个必训”制度,建立“战训合一,轮训轮值”练兵培训模式,举办各类培训班47期,培训民警1698人次。出台《关于表彰奖励参加上级公安机关比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人员的暂行办法》。2008年,行署公安局经侦支队在省厅比武竞赛中获团体第三名;禁毒支队有 2名选手获单项前三名,获团体精神文明奖;刑侦支队单项科目获全省第一名。
【执法规范化建设】 行署公安局制定出台11项执法制度,成立执法检查组,两次对12个基层公安局执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457个。审核把关各类案件 1897起,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执法问题 362个。全区提请逮捕、移送起诉准确率分别达92.7%和98.5%,受理劳动教养和申请复议案件审核决定准确率100%, 没有冤假错案发生。 涉法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3.2%。
【思想政治建设】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学习刘振山争做先锋卫士、学习北极边防派出所争创人民满意所队”活动, 坚持典型引路,营造“学先进、赶先进、 勇创一流”氛围。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和正规化管理活动,采取自学、集中学、辅导学和以考促学等方式深化学习活动,3次聘请地委党校教师为机关全体民警做十七大精神专题辅导, 汶川地震发生后,行署公安局全体民警向地震灾区捐款3.845万元,交纳“特殊党费”4.04万元。
【纪律作风建设】 行署公安局在地区电台开办三次“行风热线”活动,对人民群众咨询的10个方面问题和 2个投诉基层派出所问题,给予满意答复。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开展“两规范、两整顿”专项治理,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全区查处民警违法违纪案件 6起12人。行署公安局无民警违法违纪案件。 (陈松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