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计划调控林业计划调控 【改革开放30年林业计划】 计划统计部是林业集团公司管理指导林区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协调经济运行的综合部门。
林区开发建设初期,按照国家和林区总体发展目标及国家批复的总体设计、合理制定林业、森工生产计划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监督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使林区建设稳步发展。
1978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总体要求,加快林区经济步伐。在林业局开始推行“五定一包”的管理办法。1979年形成木材生产能力 414.6万立方米。从建局起,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2326万立方米。
随着林区的开发建设,林业计划部门于1983年开始组织大兴安岭林区北四局总体设计修改和南四局“五定”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实现稳产的情况下,调整生产布局,增加新建局产量,调减老局产量。
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三个林业局局址,9个林场,4个贮木场,直接损失达4.2亿多元,烧毁林地86.6万公顷,森林资源非经营性消耗达到 3967.1万立方米。全区开展“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抢采抢运烧死木”、“恢复森林资源”工作。林业计划部门组织灾后重建和世界银行贷款的管理工作。组织企业区划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林区布局合理,各局经营面积比较均匀,平衡了已建局生产能力并加速新区的开发建设,解决了行政区划与企业区划不一致的问题。组织全区的能源电力项目和科技、文教、卫生等社会非经营性项目建设。在林区建立森工企业、科研、设计、森调、森警和商粮、文教卫生、公检法等部门,形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社会体系。
1990年,全区有大中型林业企业12个,职工23.2万人,木材生产能力达到 700万立方米。大兴安岭成为森林工业体系完备、配套设施齐全、社会功能完善的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之一。但由于林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林业局可采资源与生产能力失衡,全面潜伏着“两危”。自1980年至1992年,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材5121万立方米。
1994年至1998年初,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和“5·6”大火重创,林木蓄积量急剧下降,林区进入资源危机,企业危困期,到1997年,活立木蓄积已由开发初期的7.3亿立方米减少到5.4亿立方米,可采蓄积由4.6亿立方米减少到2.3亿立方米,下降了50%。由于资源危机,从 90年代初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开始下滑,以消耗林业资源为代价的林业经济走到了辉煌的尽头。自1993年至1998年,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2152万立方米。
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后,按照“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林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部署,计划统计部组织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围绕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向,全方位、多形式、高强度地开展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工作,平均每年争取国家非经营性资、国债资金等近亿元,一大批关系地区发展全面的建设项目得以批复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全区基础设施状况,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至2002年末,森林覆盖率达78.4%,比天保工程实施前的1997年提高3.2个百分点;非木产业产值达15.9亿元,占林业总值51%,比1997年提高26个百分点。
2003年,贯彻地委《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大兴安岭转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时期。林业计划部门继续谋划林业长远发展方向,编制《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业发展规划(草案)》,及时合理地编制各项计划,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加强天保工程管理,促进林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005年,构建林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快捷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此,大兴安岭走出了低谷,步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007年,木材产量已由生产高峰时期的1989年的657.3万立方米,调减到217.8万立方米,森林资源经营性消耗下降到247.5万立方米。至2008年,大兴安岭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1亿立方米。
2008年,国家批复各类林区建设项目18个,批复资金总投资2亿7仟余万元,其中,关系林区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改扩建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建设使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由林—2级航站升为全国唯一的林一级航站。 在国家出台扩大内需政策后,全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纳入2008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新建住宅75 000平方米,受益人口5250人。当年实现林业总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13.2%。
林场木材统计
【综 述】 2008年,林业计划统计部门扎实有效做好林业计划、统计和“天保”管理常规工程。围绕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向,全方位、多形式、高强度地开展项目和资金争取。国家批复各类林业建设项目18个,批复项目总投资27 91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 532万元。到位国家基本建设资金10 295万元,比2007年增加2137万元。批复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是天保工程实施十年来最多的一年。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改扩建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建设使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由林—2级航站升为全国唯一的林—1级航站。开展棚户区建设基础工作,在国家出台扩大内需政策后,全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纳入2008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到国家投资2250万元,用于松岭、呼中林业局棚户区改造,新建住宅75 000平方米,安置群众1500户,受益人口5250人。2008年,全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532 011万元,同比增长13.3%,其中,涉林产值完成339 677万元,同比增长13.1%。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 267 105万元,同比增长2.2%,其中,营林产值 7856万元,同比增长4.7%,木材采运产值152 989万元,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204 441万元,同比增长43.7%, 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98 906万元,同比增长67.2%,木材加工产值128 734万元,同比增长23.1%。第三产业60 465万元,同比增长7.0%。
【专项规划编制】 组织修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场布局调整和撤并规划》,组织编制《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棚户区(危房)改造规划》和《大兴安岭林区2008年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国有林区道路建设工程规划》等编制。参与《大兴安岭地区全面振兴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规划报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08—2020年)》、《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功能区建设规划》的征求意见和修订工作。
【森工生产计划】 2008年,林业、森工总产值计划安排42.7亿元,比2007年计划36.9亿元增长15.7%,其中,木材采运、林产工业、多种经营、营林产值计划分别为 15.3亿元、12.5亿元、14.3亿元、0.6亿元,四条战线的产值结构比例为36:29:33:2。木材产量计划 254.79万立方米,其中,烧死木生产计划113.2万立方米,木材销售计划271.34万立方米。
【基本建设计划】 按照《林业集团公司“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确定的建设重点,优先安排已开工项目,重点做好在建项目收尾工作,全年累计下达固定资产投资计划54 638.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 295万元。国有林区社会性基础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585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425万元,自筹资金1427万元;2008年森林防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384万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164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43万元;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933.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93万元;新增中央计划90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50万元;育林基金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计划 500万元;固定资产更新基本建设工程投资计划10 093.6万元;维简费计划2087.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计划23 145.3万元;2008年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984万元。
【监督检查】 开展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对营林工程化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季度评估与监测,进一步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对林产工业新建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监测,为相关部门管理提供依据;参与木材库存情况盘点,为加强“三总量”管理,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项目报批】 全年收集国债、林业预算内和森工非经营性投资项目34个,组织召开两次项目评审会议,对其中的24个项目进行专家评审并上报到国家林业局。2008年国家批复林业集团公司各类林业建设项目18个,批复项目总投资27 91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 532万元,批复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是天保工程实施十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项目总投资7683万元,全部由中央预算内投资。黑龙江省发改委批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2008年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到2008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250万元。国家林业局批复林业集团公司各类林业建设项目16个,批复项目建设资金11 22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599万元,企业自筹匹配资金1638万元。主要包括加格达奇、新林、呼中 3个林业局的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项目,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林业集团公司总医院改扩建和西林吉医院改扩建项目,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高级中学改扩建项目,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西林吉、塔河两所职业高中的改扩建项目, 4个林场给水项目,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项目以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林业“三个体系”(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森林文化体系)建设的大兴安岭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项目等。
林业全景
【统计工作】 2008年,完成对国家林业局、国家统计局和黑龙江省统计局2007年统计年报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完成林业集团公司2007年统计年报和2008年定期统计报表的审核、汇总工作。按月印发《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撰写林业集团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编印4期《林业经济信息》。组织完成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工作,有4人受到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表彰。召开统计专业会议,完成林业集团公司2008年统计年报和2009年定期统计报表的安排部署工作。
【调查研究】 结合工作实际和林区重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撰写《关于营林工程化管理的调研报告》、《关于火烧区清理和迹地更新的调研报告》、《关于2008年林产工业新建项目计划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2008年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林产工业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等十余篇,其中有针对天保工程实施区进行国有林区和森工企业改革政策问题、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木材减产政策问题、森林培育投入问题和延长天保工程实施年限及相关政策等九个专题调研。2010年后天保工程如何实施的问题进行的政策调研,上报到国家林业局天保管理中心。组织有关单位组成勘察鉴定小组,对漠河、图强、阿木尔、呼中、塔河和新林等林业局上报的局际联线公路和主要干线公路中破损的大中桥梁进行现场勘察、鉴定,完成《关于对林业局大中桥梁破损情况勘察鉴定报告》。
【党风廉政建设】 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制定《计划统计部、天保办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和《反腐败抓源头治理工作中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工作方案》,成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建设项目内部评审机制,建立林业集团公司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库,按照公开、公平、客观、科学、严谨的原则,及时组织开展林业集团公司森工非经营性项目、林业预算内项目和国债项目的评审论证和上报工作,组织开展林业集团公司林产工业建设项目的评审论证和可研报告批复工作。执行基建程序,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项制度,切实做到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开展“转变作风、提高效能、高水平共建和谐机关”等活动。
【获得荣誉】 2008年,计划统计部被地委、行署命名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先进单位、被地林直机关工委命名为先进党支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先进单位、优秀工会、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被行署命名为政务信息先进单位。 1人被地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1人荣获大兴安岭地区绿化奖章, 1人荣获大兴安岭地区防火工作先进个人,1人荣获大兴安岭地区以煤代木工作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地林直机关 “十佳”公仆。多名同志分别被地林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重视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工会工作优秀干部,重视信息领导、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韩 琦供稿)
责任编辑:韩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