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规划
调查规划
调查规划
【改革开放30年调查规划】 1982年,以林业部第十森林调查大队为主,成立大兴安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全国性森林连续清查 (一类调查),地区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区域性林业战略规划和多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认证, 局部开发林业企业总体设计和己建局场改扩建设计,承担国有营造林实绩核查、林区迹地更新调查、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监测等任务。2001年起,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购进计算机、扫描仪、彩色激光打印机、工程复印机、 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与技术。 将3S和PDA技术应用于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国内率先运用PDA采集野外数据,运用GIS技术实现由手工绘图到电脑制图、电子用图,用遥感数据制作及应用卫片,实现 RS技术应用。成功研制《一元立木材积表编制数据分析系统》应用软件、全息电子地图,实现与国家林业局 SDH专线网络连接,完成基础地理、卫星遥感影像、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作业设计调查,社会经济和林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等项数据库建设。 先后提交《大兴安岭(省级)试运行报告》、《大兴安岭韩家园林业局试运行报告》、《大兴安岭(省级)技术报告》、《大兴安岭(省级)工作报告》等。完成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森林资源监测;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呼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编制;新林、松岭、十八站、韩家园林业局烧死木清理利用规划和火灾区更新规划等21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地区科技进步奖 10项;获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林业调查甲 B级、省级林业工程设计丙级、工程测量丙级资格。获国家发改委乙级工程咨询证书。
【综 述】 2008年,大兴安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围绕生态林业建设总体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强化管理,引进先进技术,系统应用3S和 PDA技术和现代科技设备,拓展业务领域,服务林区社会。年内,完成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呼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新林、松岭、十八站、韩家园林业局火灾烧死木清理利用规划和火灾区更新规划。完成大兴安岭东部地区湿地规划,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清理利用测算,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灾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加格达奇区造林绿化规划。完成古莲河煤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珍稀濒危林木资源收集保存、林木种苗质检机构专用设备购置、环宇铅锌矿占用林地、云冶矿业开发有限公司15万吨铅锌冶炼占用林地、漠河县砂宝斯变电所占用林地、加林局马家河防火取水池占用林地等可行性研究。完成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调查,塔河林业局二十二站林场专业调查。抽调52名生产技术人员,对人工常规造林,大苗造林,业务植树及天然林发生旱灾情况核查,完成总面积9527.058公顷人工更新造林旱灾核查。制定《规划院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综合考核实施细则》、《外业质量检查验收办法》,完善外业、内业、成果审核工作程序。加强业务培训和岗前考核,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调查】 承担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任务。5月3日,召开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经理会,审议《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方案》、《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6月中旬开始,组织19个外业调查组、2个质量检查组,各类技术人员85人,9月中旬完成总面积960 068公顷调查任务。内业工作10月开始,至12月底,完成森林调查簿、森林资源统计表、成果图、调查报告、电子文件等。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所属10个林业局及呼玛、塔河、漠河三县6个地方林场进行 2007年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监测总面积 8 351 21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07 486 463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6 706 914立方米;森林总面积 6 791 725公顷,森林总蓄积494 521 410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6 809 476立方米。经4个月外业和2个月内业,形成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统计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调查报告。
【塔河林业局专业调查】 按林业部《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规划院《林业专业调查方法》要求,以野生经济植物,天然更新,森林病虫鼠害调查为主,进行塔河林业局各项林业专业调查。 6月14日开始,9月30日结束,测设综合标准地 50块,野生经济植物调查样地170个,天然更新调查样方3300个,林木病腐解析木504株,路线调查距离70公里,各类生物摄影 500余张。编制形成塔河林业局《野生经济植物调查报告》、《森林天然更新调查报告》和《森林病虫鼠害调查报告》林业专业调查报告。
【二十二站林场专业调查】 完成塔河县二十二站林场野生经济植物、森林更新和森林病虫害等林业专业调查工作。6月开始,9月结束,资源室负责面上工作,专业室负责点和线上工作。应用3S技术,拍摄大量数码图片。用综合标准地结和路线调查获取资料。完成林业专业调查综合标准地测设40块,路线调查长度30公里,其中,更新调查样方3764块,野生经济植物调查样方 600块。完成《野生经济植物调查报告》、《森林天然更新调查报告》和《森林病虫害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火灾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规划】 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火灾区进行专项调查及二类清理。按工作方案和操作细则,进行各项因子调查。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火灾过火总面积12.89万公顷,烧死木总蓄积 276.45万立方米。对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重度、极重度按系数0.8进行清理,清理面积29 293公顷,清理蓄积 172.76万立方米。编制形成《黑龙江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火灾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规划》。
【数据库建设】 参加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研讨会,编制《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国家拨款77万元,完成二类数据库整理和代码标准化工作。建立卫星影像图库,二类调查数字林相图和森林分布图工作。
【科技创新】 组织全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3S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与研究,引进国内先进GIS和RS软硬件技术设备,将全息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数据库、图像处理、数据通讯、3S和PDA技术,应用于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监测。在国内率先运用PDA采集野外数据。 (李 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