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管理
煤炭工业管理
煤炭工业管理
【综 述】 2008年,煤炭工业管理局围绕生态建设总体思路,强化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实施“以煤代木”工程,煤炭行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截止12月末,全区原煤产量333.24万吨,同比增加118.07万吨,同比增长54.87%。全区原煤销量347.15万吨,同比增加141.27万吨,增长68.62%。全区完成原煤运输295.41万吨,同比增加 121.89万吨,增长70.2%。生产经营总值5.3亿元,同比增加 2.2亿元,增长71.6%。组织煤矿企业申报《古莲河露天煤矿绿色矿山环保综合治理项目》、《大兴安岭十八站鸥浦煤矿矿山循环利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呼玛椅子圈煤矿煤电一体化、煤炭精深加工综合治理项目》等3个产业项目,投资预算 30多亿元。对企业内部进行岗位问责,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1 320元,实现增收节支1000多万元。
【项目管理】 对施工产业项目《古莲河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十八站鸥浦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采取上门服务。协助《十八站鸥浦煤矿腐殖酸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项目》批复开工。协调《大兴安岭古莲河露天煤矿矿山救护队升级改造项目》审批工作。协调省局批复古莲河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批复后,可使全区煤炭生产能力由 121万吨提高到 300万吨。组织煤矿企业申报《古莲河露天煤矿绿色矿山环保综合治理项目》、《大兴安岭十八站鸥浦煤矿矿山循环利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呼玛椅子圈煤矿煤电一体化、煤炭精深加工综合治理项目》等3个产业项目,投资预算30多亿元。
【环境管理】 缓解铁路运输瓶颈。抓运能,保运力,运煤295.41万吨,同比增加121.89万吨,增长70.2%。调入专业人员2人,考录 4名公务员。全面实行阳光政务,开展关于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资格证行政审批事项,制定服务园区五项措施并提供上门服务,到基层矿井1534人次,召开煤炭经营企业座谈会两次,解决实际问题 124个。下发全区煤炭生产、经营企业征求意见函35份,梳理出四个方面 6条建议。制定整改时限表,明确整改措施,规定完成时间和责任人。
【制度管理】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制定《煤炭管理局制度汇编》,建立健全24项管理制度,装订成册,人手一本,增加办事透明度。针对煤炭行业存在偷拉私运、弄权勒卡突出问题,推行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运输、统一销售四统一制度,终止不利于企业发展合同两份,及时取消坑口地销权。2008年,对企业内部13人进行岗位问责,其中,领导干部4人,1人给予行政记过,3人给予诫勉谈话;工作人员9人,7人调离工作岗位,2人通报批评;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1 320元,扣回奖金5326元。
【行业管理】 以技术管理为重点,促使企业安全设施提档。谋划煤炭工业“十一五”后三年规划,进行煤矿复产验收,关闭矿井 3处。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行业基础数据存在的问题。推行壁式采煤方法,采用先进采煤工艺,回采率指标同比增加 5个百分点,全年提高煤炭产量16.2万吨,增加工业总产值2543.4万元。集中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安全基础管理新机制,全行业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形势稳定。开展“管理年”活动,制定下发活动方案和增收节支计划, 全行业实现增收节支1000多万元。 (郭宇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