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综 述】 2008年,地区绿色食品办落实地区“两会”和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建立全国最大绿色(有机)食品基地为目标,突出持续化、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实现阶段性战略升级目标。全区落实按绿色食品标准监控种植农作物面积80万亩,同比增长14.3%。全年完成绿色食品总产量 18.1万吨, 同比增长15.3%,其中,绿色农产品、野生浆果、黑木耳产量9.81万吨,占总产量54.2%。实现绿色食品销售收入 8.08亿元,同比增长15.76%,其中,绿色农产品、野生浆果、黑木耳销售收入6.1亿元,占总销售收入75.5%。完成食用菌种植1.8亿袋,同比增长20%,产量6100吨,同比增长17.3%,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5%。全年参加展销会5次,签约21项,签约额7880万元。开发高科技新产品13个,全区有绿色食品12大类399个品种。获绿色(有机)标志使用权产品117个,其中,有机食品 111个,居全国地市级城市之首。



                 绿色产业展厅一角
  【基地建设】 扩大基地建设规模,由分散粗放向更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转变。规范、提高 5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大豆、芸豆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呼中区省级200万袋有机黑木耳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岭南农业综合开发区 6万亩有机大豆小麦科技示范基地、大杨树农工商公司国家级20万亩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达到标准化生产。
  【优势产品】 全区共完成食用菌种植 1.8亿袋,同比增长20%,产量 6100吨,同比增长17.3%,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5%。野生浆果采摘量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2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阿木尔 生浆果采集繁育基地,2008年采摘量3200吨。
  【精深加工产品】 引导骨干企业,开发高科技新产品13个,其中,兴安有机食品公司开发黑木耳浓缩片、黑木耳复合软胶囊、黑木耳多糖软胶囊、黑木耳冲饮、榛蘑冲饮、林蛙王浆软胶囊、雪蜂灵软胶囊7个食用菌产品,富林公司开发食用菌复合营养颗粒、软胶囊2个产品,超越公司开发叶黄素强视冲剂、叶黄素护眼胶囊、蓝莓果干、红豆果干 4个野生浆果产品。逐步实现黑木耳、野生浆果产品由原字号、简单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为绿色食品向高、精、专、尖发展奠定基础。
  【标志产品】 将绿色 (有机)食品标志申报重点放在农产品、食用菌、 野生浆果领域,2008年新增标志产品8个,至年末,全区获绿色(有机)标志使用权产品117个,其中,有机食品111个,居全国地市级城市之首。
  【质量监管】 2008年,纳入国家绿色食品质量抽检3户企业6种产品,经省质检部门检测全部合格。在重大节日期间,联合地区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对全区绿色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绿色食品企业规范用标行为,杜绝一标多用及假冒、超期使用等违法行为。
  【无公害农产品】 2008年,国家和黑龙江省将大兴安岭地区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推进及标志推广与监督试点单位。年初地区绿办制定《实施方案》,加区、呼中区、呼玛县、阿木尔林业局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区局,通过省级验收。
  【入园项目】 全区入驻工业园区绿色食品项目有 9个,其中,加区有三江饮品公司饮料生产、大山公司大豆精深加工、北宏药业公司蓝莓加工、百盛蓝莓科技开发 4个项目,塔河县有超越公司浆果开发、呼玛河山产品公司山产品开发、绿野山产品公司山产品开发 3个项目,漠河有金圣酒业酒类产品开发1个项目,呼玛县有香麦公司农产品开发1个项目。
  【争取资金】 地区绿办多次进省协调沟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全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争取认证补贴资金27.335万元。
  【市场营销】 全年共参加展销会5次,签约21项,签约额 7880万元。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九届“哈洽会”。全区17家企业70人320种产品参会,签约项目8个,签约金额3600万元;大兴安岭北极光节期间,在漠河建立专门展厅集中展示绿色食品;参加中国(齐齐哈尔)第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组织7个县级单位、18户企业参会,现场直接销售32万元,签约6项,签约额1280万元,大兴安岭代表团获优秀组织奖, 6种产品获畅销产品奖;参加第四届东北地区国际农业博览会。组织 6户企业、160种产品参会,现场销售近10万元,签约3项,签约额1400万元;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织8户企业、180余种产品参会,现场销售近13万元,签约4项,签约额1600万元。                        (伊连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