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综 述】 2008年,全区环保系统解放思想抓保护、创新机遇搞服务、依法履职保监管、真情实意解民生,各项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区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面完成省委对地委目标考核环保指标,环保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环保能力建设得到提高。关停小型非重点、高耗能、高污染、粗加工企业17家,完成行署投资1500万元的加格达奇热电厂烟气脱硫系统及在线监测工程建设。全区建成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6个,总面积112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13.42%,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四项标准,被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全国最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污染物减排】 行署成立由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宋希斌为组长的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减排方案,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全年关停小型非重点、高耗能、高污染、粗加工企业17家,完成行署投资1500万元加格达奇热电厂烟气脱硫系统及在线监测工程建设。
【防治污染】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完成加格达奇水源地及西小河治理工程。加格达奇污水处理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加格达奇甘河出入境断面水质分别达到国家II类和III类水体标准。
【生态建设】 5月6日,大兴安岭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漠河县北极村被推选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全区共建成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3个、省级6个),总面积112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13.42%,超过省制定目标的12%,成为全省能够完成该项指标的两个地(市)之一。
【环境民生】 保障饮用水安全。完成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调查工作,全区 7个县区水源地设立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解决群众反应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餐饮油烟、街头烧烤及噪声扰民污染问题,全区下达治理噪声通知70多份,对25家排污超标单位下达整改通知。
【环境执法】 全区出动监察人员90余人次,检查企业 47家,对5家废水排放不达标企业下达整改通知。关注阿里河嵩天薯业甘河上游污染,加大监测频次,防止甘河流域污染事件发生。
【环报审批】 对漠河机场、中电投、云冶铅锌冶炼、钒钛磁铁冶炼、木材深精加工、洛古河地方铁路、棚户区改造、公路建设等项目,派专人全过程跟踪指导服务,用最短时间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全年办理环保审批手续97个。
【环保教育】 利用“6.5”世界环境日,联合相关部门, 在红旗、卫东社区设置两个环保宣传站,组织两台流动宣传车,散发宣传单 1万余份,免费发放环保购物袋2000个,在报纸上整版刊发“抵制白色污染”倡议书和环保知识连载。
【环境监测】 加强标准化建设,全区二级监测站化验室全部安装标准化试验台,新增大型监测仪器20余台。完成国控污染源(加格达奇热电厂、塔河电厂)年度监测任务。完成加区空气质量预报和制发全区环境质量公报。
【环保项目】 向上争取项目19个,争取项目资金2400万元,其中,漠河县北极村、加区加北乡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分别到位62万元和 100万元;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国家投入价值754万元仪器设备;图强省级畜禽养殖项目到位资金 80万元;边境地区环境监管能力项目到位资金480万元;加区970万元医疗垃圾处理项目已通过省部级技术评审。 (张 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