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林区新农村建设

新林区新农村建设

新林区新农村建设



  【综 述】 2008年,新林区新农村建设以增加职工和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省级试点村基础建设、新能源建设、村屯撤并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全区投入新林区新农村建设资金1241.1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资金766万元,新林区建设资金475.1万元,投资地本级项目24个。截止年末,全省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结束,按要求进行试点村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住房建设、新型能源试点建设、村镇环境建设。全区16个省级试点村全部通过验收,完成漠河县金沟至洛古河35公里通村公路路基工程建设,完成10处农村饮水工程,全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51.4%,完成标准化砖房和草砖房建设72户,完成户用沼气池106个。
  【试点村道路建设】 完成漠河县金沟至洛古河35公里通村公路路基工程建设;对 6个省级试点村主街进行硬化,全长8公里。
  【试点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完成10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1825户安全饮水问题。全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51.4%,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
  【试点村住房建设】 继续推进标准化砖房和草砖房建设,全年计划新建 100户,完成72户,其中,呼玛县河南村建设草砖房22户、塔河县兴建村建设标准化砖房50户。
  【新型能源试点建设】 塔河县争取国债资金 254万元,用于建设户用沼气池,十八站乡兴建村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70个、奋斗村“三位一体”建设户用沼气池36个。
  【村镇环境建设】 按照省新农村基础建设呼兰现场会精神,在全区农村集中开展“爱我家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会战”活动,投入资金 560万元,开展村屯、林场环境治理工作,村容场貌焕然一新。
  【村屯撤并】 依据村屯撤并规划要求,计划撤并 2个村屯、73户,分别为呼玛县象山村和红光村,完成北疆乡象山村25户撤并。白银纳乡红光村计划撤并48户,由于新村建设尚未完成,完成撤并4户。
  【项目建设】 全区投入新林区新农村建设资金1241.1万元,其中,地区投入 905.1万元,县、区、林业局匹配336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766万元,新林区建设资金 475.1万元。项目下达后,地区新林区新农村办到县区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2008年,建设地本级投资项目24个,大部分已经完工,完工项目均符合建设要求。
  【包村帮建】 地级包村帮建单位累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其中,地区林产工业处包扶呼玛县查哈彦村,由于该村通乡公路地基高于村民居住地,每到雨季山水和雨水都会冲入居民区,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和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林产工业处筹资 2万元,修建以水泥、石料为主的永久性引水渠600延长米、涵洞4个,夏季,查哈彦村连降三天大雨,往年深受水害的8户近30口人无一受害。
  【局县共建】 在全区林业局和地方县、区开展局县共建活动。地区成立局县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局县共建工作实施方案》,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分别与各林业局结为共建单位,明确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共建内容。
  【农村产业发展】 漠河县北极村发展旅游业, 带动旅游服务、 餐饮等各项产业发展,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337元;呼玛县红卫村发展棚室蔬菜种植,全村蔬菜大棚面积 7万平方米,占全县蔬菜大棚面积 70%以上;加格达奇区加北村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全区马铃薯绿色基地示范村,2008年种植马铃薯9000亩,总产量1.5万吨,资金收入600万元。
  【社会事业】 全区农村教育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学生免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得到加强,2008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超过98%,比2005年增长 41个百分点;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农民低保应保尽保,大病救助有所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达到标准;建立村民理事会和村民理财小组,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     (王国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