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外贸
商务外贸
商务外贸
【改革开放30年商务外贸】 改革开放初期,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人们的思想逐步从僵化中解放,但对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还是处于朦胧观望态度。1985年,由黑龙江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大兴安岭地区支公司、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对外经济贸易局牵线,新林林业局、松岭林业局率先和日本京都哈尔滨贸易株式会社洽谈,以补偿贸易形式,引进价值 176万元日本设备64台,建立筷子厂。1987年,呼中林业局与日本新名朋株式会社、黑龙江省工艺进出品公司办起合作10年、年产50万箱的卫生筷子厂。1991年,塔河林业局与香港金田木业机械公司办起合作期限15年,年产4000立方米的烤漆地板厂。1992年后,以加格达奇为中心,以沿江三县为前沿,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驻外企业为纽带,北与苏联和东欧、南联各省及港澳台、东南亚,以贸易合作促发展,以开放促开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市场的开放格局。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关于建立招商引资大项目推进机制的意见》等政策,改善硬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外贸局建制内设立招商局,恢复边贸局。是年开始境外森林采伐。全年实现招商引资4800万元。2000年,组织参加西安经贸洽谈会、广州博览会。2001年,参加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一系列贸易洽谈会,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协议324个,签约额48亿元,引进先进技术 20项。2002年,成功申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取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证书》,全区有了对外工程承包和输出劳务权力,结束了对俄采伐工作要依赖于其它公司的历史。2003年,全区 10个林业局已有9个林业局开展境外采伐工作。是年,全区推行网上招商、载体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招商,全年全区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07项,签约额12.1亿元,外贸进出口实现 331.32万美元。2004年,组建行署商务局与地区贸促会合署办公,承担原外贸承担的责任,承担原经贸委承担的内贸管理,对外经济协商和重要工业品、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职责,承担原发展计划委员会承担的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职责。2005年起,坚持围绕六大接续产业招商引资,加强非林非木产业的引进。2006年、2007年、2008年,引进项目159项,资金到位 24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22项,占项目总数77%。2008年,招商引资21.3亿元,比1998年增长44倍多。签约项目中非林非木项目67个,占总数80.7%,到位资金10.6亿元,占总数75.5%,进出口总额实现1742.57万美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5亿元。
【综 述】 2008年,全区商务系统围绕“做强特色、做大产业”思路,强化工作推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签约项目 75个,签约额45.25亿元,到位资金21.3亿元,完成计划107.58%, 同比增长50.98%。组织参加第十九届哈洽会、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暨赴内蒙古学习考察、四大班子带队考察招商3次重要活动,开展宣传推介、学习考察。3次活动签约项目占全年项目 90%以上,其中哈洽会签约经贸合作项目37个,签约总额29.22亿元。招商项目 21个,签约额25.79亿元,同比增加15.07亿元,增长1.4倍;以商招商签约项目5个,签约额10.6亿元。改善投资环境,全面开展代办制,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强化社会监督,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政策,营造和谐发展的投资环境。全年利用境外资金 700万美元,完成全年计划397.7%,同比增长382.8%,增幅列全省首位。加强外贸指标督办,各县区局成立外贸指标专项推进组,建立外贸进出口报告制度,派专人赴外地寻求代理,全年进出口总额实现 1742.58万美元,完成计划112.79%, 同比增长35.33%,增幅列全省第五位,其中,出口实现 1711.70万美元,同比增长65.25%;进口完成30.88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256 463万元,同比增长19.6%,超计划5.6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 根据全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以推进“生态主导型产业”为目标,重新挖掘、筛选、整理、包装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充分发挥的大项目,重新编印招商引资项目册,集中推介宣传大兴安岭的优势资源和重点招商项目。哈洽会和民交会集中展示大兴安岭绿色食品、旅游、林产工业等产业的17大类1300多个品种产品。哈洽会和赴南方招商活动中,举办旅游专项推介会15场,签订旅游招商合作项目26个。引进和培育大龙头带动产业升级,在履约的64个项目中,矿业开发19项,到位资金10.48亿元,占到位资金54%。引进投资8亿元的虹京钼业。全年签约项目75个,签约额 45.25亿元。千万元以上项目57个,占项目总数78%,签约额43亿元,占总签约额97%。新开工建设和在建千万元以上项 目26个,占项目总数36.1%,其中,云冶集团项目、辽宁虹京钼业项目、金马集团等项目进展顺利。
【代办制服务】 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来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工作的通知》,扩大代办制服务范围,全年全区外来投资企业服务中心帮助20余户新成立的外来投资企业办理立项、公司注册、环评、土地审批等项审批注册手续,带领 3户外商到省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注册手续,解决企业问题50余项。
【依法行政】 在进出口经营权的申请和内贸行政执法中,首次采用统一规范的《黑龙江行政许可文书范本》,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的备案登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21项法律法规,参加省、地各类培训30余人次。
【社会监督】 在完善商务网站基础上,与地区交警支队联合将18户招商引资企业的97辆生产、生活用车向社会公开,推动阳光政务,接受社会监督。开展查摆活动,加大整改力度。印发《征求意见函》60份,召开座谈会1次,发送宣传资料8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30多人次,调研28次。
【制度建设】 从人员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重新修改完善规章制度12个,其中,学习制度1个,工作制度 5个,行为规范2项。规范外来投资企业申办项目审批手续、报废汽车证明、进出口经营权备案申请等工作流程4项,简化办事程序,审批时限10天左右,缩短3至 5天。云南冶金集团的铅锌冶炼厂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中,成立8个专题工作推进组,4个月20天完成项目所涉及的12大类 100多个审批要件。2008年,仅行政审批事业收费就为大兴安岭招商引资企业减免60多万元。
【市场监测】 发挥地县两级监测网络作用,建立商品信息直报点,掌握商品供应及市场走势,加强市场预警分析,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城乡消费安全稳定。在全国食用油市场货源紧缺、价格上涨和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采取日监测制度,关注市场动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市场调查和清查。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25.6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实现 179 181万元,同比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47 174万元,同比增长27.9%;其它行业实现30 108万元,同比增长8.9%。
【行业管理】 召开两次全区内贸工作会议,查找存在的问题,调整管理举措,对成品油、畜禽屠宰、报废汽车回收、直销、拍卖等行业强化年审,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完善《申请报废汽车补贴证明》和《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工作管理和印鉴管理;推行和完善城镇生猪定点屠宰工作,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开展自查自纠、组织督查、年检审查,规范屠宰场经营行为,把好肉品质量关。2008年,大兴安岭地区获全省畜禽屠宰先进单位;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的监管,在年检基础上,督促成品油经营企业整改,针对民营加油站柴油供应紧张实际,与地区发改委沟通,争取省级相关部门支持,每月为岭南加油站下达一定的柴油计划,稳定成品油市场。
【外贸进出口】 年初,两口岸未开通过货,影响全区进口额 300万元,导致进出口指标持续下滑;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制约大兴安岭地区边境贸易的发展。各县区局成立外贸指标专项推进组,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外贸进出口指标报告制度,派专人赴外地寻求代理,年实现进出口总额 1742.57万美元,同比增长35.32%。商务局与重点进出口企业建立良性互动,随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进出口情况,为利源商贸、新林宏笠木制品、龙达商贸有限公司10家企业办理进出口经营权,全区进出口企业增加到 130家,其中,23家企业有实绩,比2007年增加4家。
【拓展国际市场】 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和省、地有关部门举办的外贸知识培训10余次,筹备2008年第六届韩国进口商品展等活动。在漠河举办全国“提升沿边开放研讨会”,增进同全国其它省市边境城市的交流。2008年,全区高科技术产品出口突破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74.33%,又有5家企业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ISO9000等项认证,产品出口美国、香港、韩国28个国家和地区。
【知青联络】 挖掘知青资源,创办联谊会会刊《兴安情》,实现相关知青网站的连接。落实行署赴沪浙春节走访慰问,邀请沪浙知青及企业参加第十九届哈洽会、漠河机场首航式庆典暨第十八届北极光节及省考查团到浙江金马集团考察的前期联络工作。与沪浙知青企业家就项目投资、联合办学、建立毕业生培训基地和推荐毕业生以及筹建知青广场、知青林等事宜进行洽谈,并就大兴安岭地区特色养殖、木屋建设等方面达成实质性协议。 (姚海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