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科技管理 【改革开放30年科技】 1978年以来,科技在全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营林生产、森林防火、林产工业、特色农业和养殖、绿色食品和北药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83年,“营建万亩种子园综合技术研究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微机林火管理和辅助决策指挥系统推广开发项目”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北芪茶研制项目”获黑龙江省星火计划一等奖。2004年,“甜杨优良无性系选育项目”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北四局森林恢复综合技术研究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兴安岭嫩江源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被纳入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网络。2006年,“寒温带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0年间,全区引进推广 “保苗剂”、北美短叶松、西伯利亚红松、“ABT生根粉”、“趋避剂鼠害防治”等新技术,研究开发风力灭火机、小机群化学灭火等先进防灭火设备和技术,大兴安岭森林功能定位系统研究项目获地区科技进步特等奖;开发出落叶松集装箱底板、落叶松地板块、福来克西木屋等近20种林木产品;全区建成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和精淀粉加工基地,“萝卜强冬性杂交一代新品种选育项目”填补高纬度地区萝卜育种空白,获省政府重大可见效益奖;在漠河、图强、阿木尔建狐、貂、獭兔养殖基地,开发“鹿补口服液”、“鹿补胶囊”等新产品;研发黑木耳栽培技术,全区黑木耳年产值近20 000万元。至2008年末,全区共投入科研经费6718万元,省、部投入经费3517.5万元。完成科研公关课题 540项,其中,承担国家、省、林业部公关课题58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5项,鉴定验收科技成果 43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1项,地区科技进步奖321项。推广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753项。
参加“行风热线”万名公仆服务日活动
【综 述】 2008年,全区科技与信息产业系统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接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六大接续产业发展和五大基地建设关键技术难题,实施重点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实施各类计划项目48个,15个科技成果获地区科技进步奖。投入科研经费1141万元(争取省科技项目资金541万元,地本级投入600万元),开发新产品12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5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实现产值 15 000万元,利税2600余万元。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原则,整合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农业机械研究所,成立大兴安岭农林科学研究院,对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重新定位。向国家林业局争取大兴安岭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资金 206万元,购置林产品及饮品类检测设备等60台(套)。生产蓝莓苗木200万株,建立3个人工栽培示范区和1个野生蓝莓集约化经营示范区。选育出6个优质食用菌菌种,20个优良菌种。建立 5个黑木耳示范基地,推广液体菌种8000万袋,为农民增收4000万元。地区科技与信息产业局被评为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科普之冬工作先进单位、 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3人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产品研发】 搭建新产品研发合作平台,与4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绿色有机食品和北药开发、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养殖、良种繁育技术应用与示范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通过技术引进和与高校院所合作,研发新产品12个,新增产值近3000万元,其中,蜂王浆五味子软胶囊通过省级新产品和科技成果鉴定,妇康坐浴袋正申报国家专利,蓝莓软胶囊、鹿茸含片、多层实木仿古复合地板、桦树皮工艺精品及国画、黑尔康源黑木尔高钙片、蓝莓果干、蓝莓粉已投放市场,其它产品已完成工艺设计,生产出样品。
【技术推广】 全年推广先进适用技术5项。利用废旧菌袋和锯沫生产 1400吨燃烧棒,产值42万元,利税25000元,推广节能环保炉300户,沼气池6个,提纯复壮4个超早熟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15 000亩,推广微生物肥料60吨,利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推广大豆、小麦20 000亩。
【争取资金】 研发中心主动联系技术依托单位,帮助企业搞好项目设计,向上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全年得到国家及省支持立项 8个,争取项目资金541万元。新增“科普书屋”8个,争取科普书籍20 000余册,价值30万元。
【信息化工作】 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帮助企业向上申请企业信息化资金30万元,提高企业信息化和设备集成化、 自动化水平。完成网络平台资料收集工作, 收集资料十个方面近30 000字。建立诚信兴安网页,开展“诚信兴安”宣传教育活动,完成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归集工作,建立全省互联互通企业信用档案平台,征集17个单位和部门报送的企业信用信息2000余条。组织地区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录制 582户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为辖区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企业基础信用信息。
【科普工作】 利用科普书屋、科技活动周等载体进行科普宣传。科技活动周举办科技培训班19期,培训基层干部、农民3020人次。出动宣传车10余辆,解答咨询近20 000人次,发放各种科普资料5200余份,结成帮扶对子40余对,参加科技展4500人次,科普覆盖面大幅提高。成功协办“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两篇论文在年会交流并获奖。
【科技企业发展】 省科技厅认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由7户发展到 10户,高新技术产品20种,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3 000万元,利税3455万元,出口创汇 240万美元。全年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8户,拥有发明专利9项。民营科技企业产值30 000万元,利税6400万元。
【科技成果鉴定】 完成科技成果鉴定验收 9项,15个优秀科技成果获地区科技进步奖。开展专利纠纷调解工作,组织两户企业申报省专利技术专项资金预算项目,已列入“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利技术专项资金预算项目库”。 (薛海会 徐 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