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学院综述】 2008年,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争创一流,打造品牌,办出特色”办学理念,坚持高等学院办学方向,为林区社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拓宽办学渠道,教学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设置19个教学专业。招生范围从八省区扩展到十省区,入学新生1271人。在校学生3488人。毕业生年终就业率 90%以上。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建设,加强规范化教学。申报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32项、科研课题12项。成立实习实训办公室,对护理、旅游工艺品设计制作、家具设计与制造及实用菌良种培育等 4个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重点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图书馆、学生公寓、办公实训综合楼、综合服务楼和学生食堂交付使用。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5.7万元,捐献棉衣388件。学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地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二次被评为地区文艺工作先进单位。
【师资队伍建设】 2008年,制定《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教师工作规范》、《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师德建实施方案》、《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评选办法》等十二项管理制度。注重师德建设,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引进硕士研究生18人、本科毕业生 6人,与辽宁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学院青年教师深造,有16名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有教职工 40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5人,“双师型”教师51人。教学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招生工作】 落实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扩大到10个省区,制定新生优惠政策和招生奖励办法。调整招生策略,向内蒙西部地区调整招生计划,动员本地考生报考学院。与本地企业发展“订单”教育,与大兴安岭云冶矿业开发公司签订计划培养200 名“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书;与行署签订40名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森林防火)订单培养协议。年度报到各级各类全日制新生1271人。同比提高22%,其中,全国统招三年制专科生1055人。学院全日制在校生3035人。
【就业工作】 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每学期18课时),筹建职业技能鉴定站,开辟广东、浙江、江苏、大连、哈尔滨、大兴安岭地区 6个就业基地,为毕业生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000多个,平均每个学生可提供2~3个有效岗位供选择。在本地就业工作中,与地区扑火队、呼玛县医院、阿木尔林业局医院、云冶集团、恒友家具公司、古里山庄、布苏里基地等多家单位达成协议,落实 200余名毕业生工作岗位,涉及临床、护理、旅游英语、计算机网络、园林技术、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年度毕业生 295人,初次就业率84.41%,年终就业率90.17%,在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大连等地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条件,有19名毕业学生考入黑龙江省工程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等本科院校学习。
【专业设置】 根据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改造和取消不适应大兴安岭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结合六大接续产业、工业园区建设和大项目建设,调整专业设置,增设工程地质勘察、选矿技术、冶金技术和森林保护专业。专业设置由41个调整为19个。
【改善办学条件】 投资2049万元,新建20 842平方米公用建筑。其中,投资 564万元新建图书馆5100平方米;投资585万元新建学生公寓楼6500平方米;投资800万元建设办公实训楼7642平方米;投资100余万元改造 1600平方米专家公寓。投资90余万元建设文化论坛、文化长廊,种花种草,美化校园;投资 360万元修建校区道路、篮球场、人工湖及购买体育器械等;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吸引资金1440万元,新建10 09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和4500平方米学生食堂。新建全自动精品课程录播等实验室,实验室数量由38个增加至45个,多媒体教室由14个增加至16个。学院校园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9万平方米增加至 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合校初期的3.4万平方米增加至9.1万平方米。
【实训基地建设】 成立实习实训办公室。对护理、旅游工艺品设计制作、家具设计与制造及实用菌良种培育等 4个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重点建设。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实训基地主要设备已安装在临时厂房投入使用,已生产出近百件产品。其中,大件木雕 6件,桦树皮工艺品、动物皮工艺品和锯末画工艺品60余件,其它小件木雕工艺品30余件;食用菌良种培育实训基地接种9个品种黑木耳和 2个品种蘑菇5万袋;争取国家森林食品检测项目。建立矿产开发实验室。
【干部竞聘】 建立《班子成员联系各系部(馆)制度》,通过落实“三定”方案,以调整、提拔、竞争上岗和原级任用等方式,任用57名正副科级干部 (正科级24名,副科级33名)。5名35岁以下年轻教师通过综合考核,以竞争上岗方式竞聘为系团总支书记。
【文明学院建设】 开展以文明系部、文明处室、文明班级、文明班组、文明寝室、文明职工、文明学生、文明家庭为载体的文明学院创建活动。开展“提高公民素质,优化人文环境”活动。参加地区“兴安人,新形象论坛”。举办“富国强军的历史决择”报告会。广大师生员工讲文明,知礼仪,守秩序,争做文明职工、文明学生,学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地区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通过省级文明单位检查验收。结合开展“我是职业学院人,我爱职业学院”活动,以迎接北京奥运会等为契机,开展文体活动,在师生中举办“青春万岁”文艺演出,网络课件制作、课件制作比赛。参加第24届哈尔滨冬季运动会火炬接力活动和大冬会文化艺术作品展。举办工业园区经济管理、旅游人员、北药开发和森林防火管理干部培训班。2007年至2008年累计发放奖学金、助学金187.2万元,为贫困学生捐献棉衣180件,发放困难补助12万元。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移动公司等对贫困学生捐款 10万多元,师生员工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5.7万元,捐献棉衣388件。 (张金保 何际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