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综 述】 2008年,全面落实全区教科研、教师进修培训工作,发挥研究、指导和培训职能作用,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区教育工作均衡发展。教研工作以坚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形式多样教研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年内共组织1300名教师参加 12次地级以上教研活动,130名教师获省级以上奖励。培训工作坚持以校长、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核心,在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模式创新和培训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进展。组织地级以上进修培训11次,培训教师及教育行政干部 2100余人次,受训人员占中小学教师总数42%,在教科研究、教师进修培训工作中,坚持实施课题牵动战略,加强对省地两级课题管理与指导,注重科研工作实效性和成果转化应用。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课题35个;在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23个;在本地区教育学会立项课题39个。  
  【教科研工作】 开展地级以上教研活动 12次,1300人次参与,130余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坚持课题牵动,对“十一五”课题分类研究,建立课题研究协作体,实施课题网络管理新方式,教科研工作受到省学会专家评审组肯定。大兴安岭开发研制的“雪地足球”教科研项目被批准为国家专利,“雪地足球”运动在中小学普及。召开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地区教育学会被评为省先进单位。  
  【高中课程改革】 强化指导,继续稳步推进高中课改。组织教研员及全区高中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高中课改培训,提高教师驾御高中新课程能力。修订《大兴安岭地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意见》、《大兴安岭地区普通高中课堂教学常规》。继续坚持“高中课改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年内组织四次高中教师集中集体备课活动。六月,在地理和生物学科尝试运用网络进行集体备课,保证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技术学科调研和指导。深入各高中校调研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情况,全面规范全区高中技术领域教学行为。成立大兴安岭地区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发《大兴安岭地区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全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新课程发展教师评价方案和教学评价标准。将学生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六个方面内容分解落实,为全区高中课程改革继续推进提供示范样板。组织 6次高中教师集体备课活动,组织高中地理学科教师在网上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对高中教学质量监测,由地区统一命题,对新课程模块教学质量进行检测,高中期末实行联考制,举办高考复习备考会,高考后举办质量分析会。全区高考二表以上进线人数继续稳定在千人以上,应届生二表进线人数同比增加53人。其中,实验中学二表以上进线402人,同比增长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以课题引领方式,在全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开发》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大兴安岭地区30所学校推进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施与实验研究》(编号:ZH0721Z)子课题,为课题实验研究成员单位。 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常态实施。实验学校参加全国课改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六次研讨会。大兴安岭地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开发》课题部分实验学校参加会议。组织40名成员单位教研员、部分课题实验学校校长及教师参加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段目标研讨会。会议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加区三中赵波老师的教学课例获一等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朱春华获“全国课题先进个人”。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开发》课题研究推进会。会议对2007年课题研究工作做阶段性总结。   
  【地方课程】 九月,全面实施地方课程。组织地方课程新课程第二次培训工作,培训采取分片、集中培训方式进行,设立加区、新林区、塔河县、呼玛县、漠河县五个培训点。对小学1至6年级技术、黑龙江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三个学科进行培训,为大兴安岭地区有效实施地方课程奠定师资基础。组建地方课程教研队伍。组织参加全省地方课程初中技术、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堂教学研讨会,新林区教研员胡丽萍编写的论文被选入会议资料汇编。  
  【艺体特色教育】 推广写字教育经验,组织全区写字骨干教师参加全省新课程改革中小学写字教学实践研究骨干教师培训班。美术教研员李伟东代表大兴安岭地区做“抓好写字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写字教学经验介绍。组织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与地区文联、地区美协联合举办的长期版画创作及业务辅导培训。组织优秀美术教师,利用每周四、六两天时间,长期坚持版画学习和创作,推广在美术课上开展版画教学。贯彻执行“中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3月23日至 28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与省文联、省舞蹈家协会在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集聚地举办全区“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教师舞蹈培训班。地委宣传部长刘杰陪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常务主席冯双白到会。组织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首届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全区48名音乐教师参加技能展示活动。  
  【网络教研】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研究。以小学数学学科为龙头,辐射和带动其它学科网络教研活动,推进网络教研整体发展。 6月,承办全省小学数学学科网络教研活动,全区330多名小学教师参加教学研讨。 11月,利用省院的UC房间召开“全区小学数学网络教研视频会议”。全区有十所学校被批准为“省网络教研合作共同体”。在全省小学科学第二届教学设计网络教研活动中,育才小学教师刘畅代表大兴安岭地区参加课堂教学展示,受到专家好评。10月,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平台,举办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络集体备课,全区13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按备课要求做教学设计展示和研讨。经考评,大兴安岭地区网络教研整体水平已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赴四川灾区支教】 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付松华赴四川地震灾区支教,支教活动由英特尔(中国)公司组织实施。经北京大学项目教学组选定,由北京大学教学主讲专家邢磊、合肥市肥西县电化教育馆张富胜、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付松华组成教学支持组赴灾区实施培训。  
  【教学技能展示】 组织第二届“金烛杯”大赛。比赛 设9个组别,经过初赛、复赛选拔,106名教师参加地区决赛。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结合 “金烛杯”课堂教学大赛,制定《大兴安岭地区中小学精品课建设实施方案》,提炼出不同模式、不同类型教学模式精品课 206节,建立具有大兴安岭地区特点的精品课程资源库。  
  【幼师培训】 举办全区幼儿教师培训班。培训期间,聘请省内幼儿教育专家就园本教研的管理艺术、加强幼儿园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哈尔滨市优秀幼儿教师做五大领域课堂教学展示。  
  【教研竞赛】 在全区选拔三名教师参加全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网上说课比赛,一名教师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获二等奖。 5月,大兴安岭地区两名教师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示会,获三等奖。在参加全省小学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中,加区六小教师李忠华获特等奖。秦磊等9名教师获一等奖,姜宏等22名教师获二等奖。大兴安岭地区 12名教师参加全省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展示与研讨活动。育才中学教师王建伟获综合能力评比特等奖和单项比赛特等奖;加区八小教师高明英、漠河县一中教师佟磊等四人获综合能力评比一等奖,高级中学刘艳华等四名教师获综合能力评比二等奖。呼玛县一中胡彩霞、加区一小李虹霞、塔河县四小宋丽丽获说课一等奖。在参加全省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二届“精英杯”优质课特等奖展示活动中。塔河县一小金丹丹、加区八小史春静、新林区一小徐晓梅、呼玛县二小杜平等四位教师代表大兴安岭地区参加展示。在参加全省体育教学展示活动中,选拔 9名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参加,中学组武靖宇、郭红梅等 5名教师分别获城镇中学组完整课、说课一等奖;小学组十八站潘伟等 4名教师分别获乡村组完整课、片断课展示及说课一等奖。在参加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同课异构”网络说课大赛中,大兴安岭地区3名教学能手和6名新秀选手参加比赛,其中,十八站二小邹彩虹、实验中学徐丽敏获能手组特等奖,加区一小姜泳获能手组一等奖,塔河县二小丁娜、加区十小马丽红获新秀组一等奖,加区八小邢岩、塔河县盘古学校王丽欣、加区四中郭丽荣、大兴安岭高级中学李静获新秀组二等奖。  
  【校长培训】 全区456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全国中小学校长远程教育网培训, 发布学习培训情况通报四期。第一期有 319名学员结业,地区教育局对胡永茂等25名第一期优秀学员进行表彰。聘请上海教育名人郑杰 “校长培训团队”对全区200余名中小学校长进行“学校规划与设计”,校长“能力本位”专题培训。   
  【教师培训】 采用“远程培训+骨干班次+校本研修”培训模式,坚持培训要求与教师需求相结合、送教与送课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组织送教下乡3次,培训教师 800多人次。利用光盘培训和网络培训形式,对全区100名骨干班主任进行培训。举办3期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计算机应用软件培训班,培训教师120人。  
  【十一五科研课题】 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35项、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23项,地区教育学会立项课题39项。年内,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学会对全省“十一五”科研立项课题进行评审,对135项课题实行研究经费资助,大兴安岭地区有1项课题获奖金 3000元;4项课题获研究经费2000元。                        (冯喜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