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育
党校教育
党校教育
【改革开放30年党校工作】 1978年 3月,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恢复。坚持党校姓“党”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建一流党校,育合格人材。在教学内容中,把学习政治理论作为培训教育干部首要任务,提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1983年,党校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历警民共建、局校共建、校校共建三个阶段。于1994年进入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行列。连续13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1985年 8月,开办学厉教育。与中央党校、省委党校联合开办脱产大专班、函授大专班、函授本科班、函授研究生班等层次学厉教育,毕业学生4065人。30年共举办县处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县处级干部专题研讨班、公务员干部任职培训班以及各类理论研讨班、组工干部、宣传干部、女少非干部、共青团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 181期,培训学员9246人次。其中,县处级干部轮训班及研讨班39期、1624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22期,培训学员1130人次;公务员及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26期,2264人次。其他班次94期,4228人次。在教学方法体现互助性。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骆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教学工作限制,推进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新方式。 在主体班教学中,实行 “2+X”小时授课制和“菜单式”点课式。实现培训方案由单方主观制定向按学员要求制定转变。完成主体班教学管理系统开发和录入工作。内容涵盖组织机构、教学制度、教学特色、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历届班次等主体班管理信息。建立集体备课制、新课试讲制、专题竞课制、学员成绩考核制、教学质量评估制等教学制度,实现教育培训规范化。党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配备现代化办公和教学设施。开通与中央党校远程教学B级网站、校园宽带网和大兴安岭地委党校网站。
【综 述】 2008年,党校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地委中心工作,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培养培训干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举办培训班15期次,培训学员2423人次。取得科研成果51项,获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暨省党干校系统理论研讨会一等奖9项,获省党干校系统第 16次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获地级奖励6项。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志邦、省委书记吉炳轩来大兴安岭地区调研时重要讲话,纳入主体班教学计划。
【主体班培训】 年内,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2423人次。其中,常规主体班 2期、轮训学员113人次;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轮训班9期、轮训学员2078人次;公务员培训班 4期、培训学员232人次。
【学历班培训】 设专科班、省函本科班、省函研究生班8个学历教育班次。学员176人,全年完成面授任务799学时。按照省委党校要求,全年组织结业考试 12次,毕业学员97人,其中,专科生36人、本科生20人、研究生41人。组织论文答辩2次,研究生答辩通过率92%,本科生答辩通过率100%。在生源日渐萎缩情况下,扩大招生宣传,坚持奖励政策,全年招收省函研究生34人,省函本科生10人,大专生92人。
【教学改革】 突出“高、新、活、实”四个特点,在培训效果上,求“高”。轮训工作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培训内容上求“新”。按照中央、省委党校要求,结合地委行署中心工作,在培训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新布局,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在培训方式上求“活”。 在主体班教学中全面实行 “2+X”小时授课制和 “菜单式”点课制基础上,增加案例式、研讨式教学内容。针对培训对象层次高、培训时间跨度长、参训人员具有明显分散性等特点,结合大兴安岭地区防火工作等实际,在轮训形式上开创视频培训。在地区防火中心设立主会场,县、区、林业局设立分会场,以视频形式,利用晚间集中辅导,活化培训形式;学员管理求“实”。健全完善学员请销假制度、听课制度、考试制度、优秀学员评选办法等项。建立《中青班学员跟踪管理档案》,对中青年干部跟踪管理和培养,开发《大兴安岭地委党校学员培训轮训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学员信息化管理。
【理论研究】 全年共取得科研成果51项,其中,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12项。获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暨省党干校系统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9项,获省党干校系统第16次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获地级奖励6项。重新修订《科研成果认定及奖励标准》和《科研工作量化考核细则》。
【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林区和谐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个专题,开展教师竞课活动。通过个人试讲、教师互议、领导点评,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目的,7位教师参加竞课;继续实行 “请进来教学”方式。聘请11名党政领导干部走上党校讲台,其中,地级领导 5人次。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联系实际不紧问题,提高主体班教学质量;在校教师通过与学员研讨,向学员了解区情、区况,增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三次观摩教学,选派 5名骨干教师赴省委党校和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学习考察;10月,举办全区党校系统第四届“熔炉杯”教学大奖赛,23名选手参赛,通过学习交流,促进全区党校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 坚持做到“五个贯穿始终”,即坚持学习、把思想教育贯穿始终,加强宣传、把营造教育氛围贯穿始终,坚持主题实践、把丰富教育活动内容贯穿始终,坚持整改、把活动成效贯穿始终,坚持征求意见、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开展“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培训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课堂活动,召开“全区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征集理论文章29篇,组织全区党校系统骨干教师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计献策,为实现大兴安岭地区跨越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开展大讨论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召开中心组扩大讨论会4次。
【文明单位创建】 制定“构建和谐党校、创国家级文明单位”目标。开展“提素质、树形象,优化人文环境”主题实践活动。举办文明礼仪培训班。开展校园文体活动。举办篮排球比赛、扑克大赛、拔河比赛,迎新春团拜会。与共建单位加区五小共同开展“关爱贫困女孩”活动。响应地区红十字会号召,举行“博爱一日捐”活动捐款2790元。通过职工捐款、特殊党费等形式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7 695元。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评比活动,在教师节大会上,表彰先进集体5个,优秀工作者 10名。大兴安岭党校连续四届、14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李贺彩供稿)
责任编辑:迟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