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鉴工作史志鉴工作 【综 述】 2008年,全区地方志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地方志事业协调、持续、科学发展。继续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努力编修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地方志精品,全区地方志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采取分工负责的办法,对《大兴安岭地区志》中的19篇作查补修改;审定出版《新林区续志》(1989至2005年);出版《大兴安岭年鉴》2008卷;审阅县区局志稿5部400余万字。大兴安岭地区已出版志书、年鉴的数字化录入完成后,在中国龙志·黑龙江省情信息网·大兴安岭子网中的点击率大大提高。参加全区开展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管理年”、“行政问责制”等活动,重点提高效率效能、创新方式、规范文法,提高作品质量。有 1名同志被行署授予“管理年”活动先进个人,有 3名同志被地直机关工委分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风廉政先进个人称号。
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振中(左一)在阿木尔林业局检查指导续志工作
【修志工作】 地县两级相继出台《第二届两级地方志编纂工作方案》、《大兴安岭地区志书编纂质量标准》、《大兴安岭地区志书出版印刷规范》、《大兴安岭地区志书年鉴编纂行文规范》、《2008年漠河县志稿修改实行定量定质奖惩考评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20余个,全区按《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指组字[2008]3号文件)进行编写。 建立必要的工作班子,采取分工负责的办法,对《大兴安岭地区志》中的 19篇作查补修改。《新林区续志》(1989至2005年)已于2008年5月出版,成为全省第一部区级续志。《加格达奇区志》、《呼玛县通志》正在审查中。《阿木尔林业局志》、《加格达奇林业局志》已完成初稿。《漠河县志》、《图强林业局志》《十八站林业局志》已完成初稿的90%。 《松岭区通志》、《呼中区志》、《塔河县志》在编写中。
【业务指导】 成立县级志书督查指导组,采取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指导的办法。从建立编写班子、组织培训、制定篇目、搜集资料、撰写稿件、修改定稿、总纂稿件、出版设计等,进行面对面指导。2008年,先后组织人员对加格达奇区、漠河县、加格达奇林业局、呼玛县、图强林业局等地志稿进行修改和审定。两次召开加格达奇区志稿评稿会,对送审的志稿进行认真、细致、具体点评。全年,审阅县区局志稿 5部400余万字。其中,2次审阅《加格达奇区志》23篇160万字,改写 30余万字;2次审阅《漠河县续志》18篇志稿40余万字;1次审阅《加格达奇林业局志》15篇40余万字。1次审阅《呼玛县通志》25篇160余万字。重新审定《塔河县续志》篇目。
【年鉴编纂】 《大兴安岭年鉴》2008卷于12月进厂印刷。按照“佳志”、“良鉴”要求,对《大兴安岭年鉴》2008卷的编纂作较大改动,突出记述地委、行署、林管局的重大举措,新增设“生态建设”栏目,将版式由二栏式改为三栏式,节约30个版面,随文图片增至 270个。出书时间比2007年提前1个月。完成《中国林业年鉴》、《黑龙江年鉴》的供稿任务。
(王 艳供稿)
【2008年《大兴安岭党史年鉴》出版】 编辑出版2008年《大兴安岭党史年鉴》,全书共13章82节42万字,主要收录全区经济发展情况、地委重要文件、领导讲话摘要、全区组织机构、领导名录、逝世人物和大事记等。【编辑2007年《地方党的活动大事记》】 通过查阅《大兴安岭日报》、地委工作大事记及日常积累,整理、编辑2007年《大兴安岭地区党的活动大事记》2.8万字。
【《大兴安岭改革开放30年》出版】 编辑出版《大兴安岭改革开放30年》,共征集稿件100余篇、图片500多幅,其中,收录文章96篇90万字,图片 230幅。全书由序言、图片展示、文字记录、大事简介等部分组成,为大16开本,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党史编写】 《大兴安岭地区党史》 (一卷本)以中共呼玛县革命斗争史(因1949年以前大兴安岭地区仅呼玛县有党的早期活动)为主,全书由呼玛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近 15万字,经地委党史研究室、呼玛县委、县政府审定,已出版发行。地本级《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党史纲目》(二卷本)按照省委党史研究室审定修改意见和建议,对《纲目》初稿做进一步修改、充实和完善。各县区地方史编写工作进展顺利,加格达奇区和新林区地方党史初稿基本完成,其他县区正在编写和修改提纲。
【党史宣传教育】 与地委宣传部、地委党校、地区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全面回顾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在《大兴安岭日报》发表《战地重游祭英魂》、《雪地追剿残匪》、《罗玉川踏查岭南》等10多篇党史文章。
(裴艳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