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集团总医院 疾病预防控制
【综 述】 2008年,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疾控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措施,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不明原因疾病监测力度,继续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牙病、学校卫生及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全区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比去年下降19.02%,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均为100%,名列全省前列,无重大传染病发生。结核病指标完成率100%,新阳病人治愈率95.32%,超额完成省级病人治愈率85%目标。全区继续保持无脊椎灰质炎病状态,5种常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累计报告接种率均在99%以上, 流动儿童接种率96%, 乙肝首针及时率97.10%。碘缺乏病8至10岁学生甲肿率控制在6.27%,全区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继续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全年无新病例发生。艾滋病控制项目稳步推进, HIV抗体筛查中心实验室、麻疹风疹实验室、 尿碘实验室通过国家考核样品考评。 2008年度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省卫生厅评为“计划免疫先进集体”。受到省级表彰的先进个人2人,地级表彰的先进个人2人。
【疫情动态】 全区共报告发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 14种1717例,发病率329.26/10万。其中,肝炎病174例(甲肝9例,乙肝102例,丙肝39例,戊肝 4例,未分型20例),麻疹病1例,出血热7例,痢疾80例,肺结核 493例(涂阳204例,菌阴234例,未痰检54例,仅培阳1例),流脑1例,猩红热74例,布病27例,淋病3例,梅毒72例,流行性腮腺炎368例,风疹266例,其它感染性腹泻23例,手足口病128例。年内因肺结核病死亡2人、肝炎病死亡1人;梅毒死亡1人;死亡率0.77/10万。 发病数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乙肝。共发生1357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79.03%。年内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月1日,地区疾控中心举办传染病历史卡片培训班。4月 18日,举办全区传染病预警系统启动培训班,全区疾病控制技术人员普遍接受培训。2月2日,录入1997年至2003年历史数据,按省规定时限完成录入任务,受到省疾控中心表彰。4月20日,启动全区传染病预警系统。年内共收到预警 35次,其中,风疹5次,猩红热9次,其他感染性腹泻3次,痢疾 10次,流腮8次。有7起病例确定为疑似病事件,采取强制控制措施。其余28次疾病预警经排查,解除疑似病事件可能。10月,启动大疫情网络 VPN系统,地区疾控中心及时上网下载,分别传送到各县区,按时开通全区大疫情网络VPN系统,保证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正常运行。
【疾病监测】 1至10月份,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检查医院门诊日志144 114例,共查出传染病病例 1008例,无迟、漏报现象。全区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1至3月,共报表275份,汇总上报省疾控中心 3份。1至3月无流感暴发疫情。完成腹泻病例、霍乱、大肠杆菌O157等肠道病监测工作。全年累计收到各县区(局)疾病监测报表 308份,汇总上报省疾控中心监测报告44份。共监测腹泻病例163例。其中,痢疾46例、其他细菌性腹泻 30例、其他感染性腹泻14例,对加区境内三所医院的肠道病门诊进行检查督导。检测腹泻病例 163例。其中,痢疾46例、其他细菌性腹泻30、其他感染性腹泻14例。
预防疾病控制宣传
【计划免疫】 4月25日始,全区开展以 “预防接种,健康保障”为主题的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和6岁以下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活动。7月 1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由以前5种疫苗防7种病增加到13种疫苗防14种病。开展预防接种宣传12次、培训预防接种医护人员 117人。实施对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调查摸底工作;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接种。年内共收集到疑似麻疹病例流行病学个案数据275例,其中,麻疹确诊病例3例(实验室确诊1例)、风疹确诊病例272例。针对漠河县、塔河县风疹暴发疫情,地区疾控中心派专家到疫请现场指导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对病人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开展对全区免疫规划工作督导检查与绩效考核工作。共抽取各县(区)2002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1日出生的154名儿童进行BCG、脊灰(基础)、百白破(基础)、百白破(加强)、麻疹(初种)抽样调查,白破接种率100%,脊灰(加强)接种率均在97%以上,麻疹 (复种)接种率98.2%,乙肝接种率99.35%。流动儿童接种率96%;乙肝首针及时率93.51%;乙肝全程接种率99.35%;五苗全程接种率99.34%;建证率100%;卡证符合率85%。共抽取17所学校和 17家幼儿园34个班级进行入学入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其中,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入托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7%。
【结核病防治】 3月24日,开展防治结核病“3·24”主题宣传活动,行署副专员王金满在《大兴安岭日报》上发表题为《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的文章。地区疾病防控中心负责人在地区广播电台“5877”节目中解答了群众提出结核病防治问题。地区结核病防治所的 3部电话安装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彩铃。在全区印发宣传画2万张,结核病防治知识彩色宣传单4万张。向省投稿10篇,采用2篇。向大兴安岭日报投稿4篇,采用4篇。年内召开3次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会议,举办3期结防业务培训班,培训医护人员 95人。对全区开展专项督导28次,检查指导乡镇28个,访视病人140人。全区结防DOTS策略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100%,发现新阳病人225例,指标完成率为100%,新阳病人治愈率95.32%,实现省定结核病病人治愈率 85%目标。开展4次痰涂片盲法质控检测,复检痰标本407张,其中,阳性57张,阴性350张。痰细胞合格率92.14%,涂抹大小合格率79.61%,厚薄合格率89.93%,染色合格率94.10%,痰脱落率98.53%,无假阴假阳现象。
【艾滋病防治】 4月17日至20日,举办 《全区艾滋病综合业务培训班》,培训医护人员50人。开展艾滋病公安监管场所人群检测工作,对全区328名在押人员进行HIV检测,均为阴性。年内HIV检测2659人,无阳性病人。完成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干预性病12人、吸毒 13人、流动人口1073。检测2749人次,在筛查检测中发现阳性4例,均为外地务工人员。有3人已返回家乡,1人死亡,对死亡病例进行妥善处理。设咨询电话 12部,开通大兴安岭地区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咨询服务,接待咨询 3890人次。12月1日,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工作,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宣传画5000余张;宣传手册1万余册。
【地方病防治】 5月15日,开展“5·15碘缺乏病”宣传日活动,共发放宣传单2000份。对全区碘缺乏病学生肿大率进行调查,共检查35所小学学生6418人。其中,碘缺乏肿大患者464人,肿大率7.22%。在碘缺乏调查中,调查8至10岁学生 2791人,其中,患肿大175人,肿大率6.27%。年内共监测居民食用盐2100份,碘盐覆盖率98.25%,合格率93.28%,合格使用率92.37%。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病区病情稳定。
【慢病防治】 年内共报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5种,上报新发病例2431例,发病率458.68/10万,在非传染病慢性病患者当中,以脑卒中发病率最高。 5种疾病发病顺位依次为: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
【学校卫生】 对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开展近视,沙眼,龋齿,肥胖,营养不良,身高,体重,胸围等常见病监测。检测学生4952人,其中,近视眼发病率37.72%、龋齿33.42%、沙眼41.56%。对地直学校1658名新生进行体检工作,乙肝检测,表面抗原阳性的学生47人,占受检人数2.8%。对1342名新生进行胸透检查,均正常。
【消毒工作】 对全区12家二级医疗机构进行紫外线灯强度、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口腔器械、无菌器械7项监测采样,监测样品248份,合格 245份,合格率98.79%。对地区中心血站献血人员进行HIV监测,共监测献血员1379人,无HIV阳性者。
【质量控制】 开展从业人员体检194人次,388项;入学新生体检2104人次,6312项;肝病门诊乙肝检测1669人次;HIV检测2813人份;麻疹、风疹各67人份;梅毒、丙肝各 49人份。门诊病人的各种化验:乙肝五项611人次、3055项;布病98人、96项;肝功 172人、860项;肾功133人、399项;血糖156人、156项;血脂113人、452项;尿常规133人、1330项;血流变109人、1526项;血钾90人、90项;布病检测98人、198项。水质85份、2210项次;食品 10份、50项次;盐碘380份、380项次;尿碘120份、120项次;公共场所监测10家、30项次;检查餐具消毒60家、120项次;医院感染监测24家、576项次;完成省CDC下达的HIV筛查中心实验室考核;麻疹、风疹实验室考核;碘实验室考核等各项考核工作。对林业集团总医院、松岭区人民医院、十八站林业局职工医院、图强林业局职工医院等四家医疗机构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的验收及各县14家医院HIV筛查实验室的检查督导工作。对全区HIV实验室问卷调查,对检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健康教育】 年内开展卫生宣传10次。设宣传咨询台10个、宣传板20块、发放宣传单11万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在科协组织的科技成果发布会上,发布2008年大兴安岭地区疾病流行趋势预测与防治建议。征集 “5.31无烟日”青少年征文9篇。其中,被省评为优秀作文4篇。指导漠河县开展居民营养素调查,共调查 100户300人。完成地区疾控中心网站网页更新。参加录像58次,照相78次。
【手足口病防】 年内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 128例,主要是学龄儿童。共发生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9起。疫情发生后,地区疾控中心及时下发《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对鄂旗来就诊的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协调和规范管理,对医疗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印发宣传资料,在报刊发表关于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对疫区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托幼机构采取封园和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达到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目标。 (黄 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