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宗教

宗教

宗教



  【改革开放30年宗教工作】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使大兴安岭地区宗教信仰萌发,由信仰穆斯林的伊斯兰教群众在各县区局建清真寺,定期做礼拜活动。每年的“古尔邦节”,各县区的穆斯林群众在清真寺举行伊斯兰教“古尔邦节”庆祝活动。1986年,经批准,加格达奇区佛教组织成立,有佛教信徒76人。1987年始,随着外来人口增加,基督教、天主教陆续传入。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成为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宗教教种。至2007年,全区设立宗教场所32处,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5处、基督教堂19处、佛教活动场所7处、天主教堂 1处。信教群众54 395人,其中,伊斯兰教2640人、基督教20 550人、佛教31 139人、天主教 102人。全区宗教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坚持依法行政,将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与责任、义务相统一,与社会稳定、国家独立和发展相联系。实施宗教“四五”,“五五”普法规划和宗教行政执法责任制。治理整顿基督教私设聚会点34处。排查居士管庙和私建滥建寺院以及露天宗教造象等非法活动。开展“文明宗教场所创建”活动。加格达奇区东山基督教堂、塔河县基督教堂、红旗街道基督教堂、加格达奇区清真寺、塔河县清真寺、、十八站念佛堂被省宗教局授予“文明宗教场所”。选派宗教管理干部参加国家和省宗教业务培训;选送年青宗教信徒参加省内外神学院招生。至2007年,全区有宗教教职人员86人。其中,佛教比丘4人、比丘尼3人,基督教牧师1人、长老3人、教师5人、义务传道员65人,伊斯兰教阿訇5人。   
  【综 述】 2008年,全区各级宗教部门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指导并组织实施宗教“五五”普法中期工作落实《宗教执法责任制》;宗教信息调研工作受到省宗教局表扬,宗教工作 “三支队伍”(党员领导干部、统战宗教干部、教职人员)建设加强。 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意识,依法抵御境外渗透活动。依据《宗教事务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重点加强宗教场所财务规范化管理;组织全区宗教活动场所向四川汶川地震捐款 8万多元。大兴安岭地区两个宗教活动场所被评为全省宗教文明活动场所。妥善处理宗教信访问题,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全区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全区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四种宗教,宗教教职人员34人。信教人数54 395人,其中,伊斯兰教2713人,佛教30 331人,基督教21 139人,天主教120人,信教人数占全区总人口10%。  
  【教职人员管理】 基督教教牧人员实行统一发证、持证上岗制度。全区宗教教职人员34人,其中,伊斯兰教阿訇5人,佛教比丘7人,比丘尼12人,基督教教师10人。基督教义工传道员79人。宗教部门明确各宗教活动场所讲经传道的地域范围,宗教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法有序进行。加区中心基督教堂有 1名教徒经省圣经学校招生考试合格,被省圣经学校录取。全区有牧师1人,长老2人。有6名基督教信徒在省圣经学校学习。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全区各级宗教管理部门依据《宗教事务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加强宗教场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指导场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对宗教活动场所在春、秋两季及节日长假期间的安全防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全区登记宗教活动场所32处,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5处,基督教堂19处,天主教1处,佛教活动场所7处。
  
  【古尔邦节】 12月9日,各县区穆斯林群众在清真寺举行伊斯兰教 “古尔邦节”庆祝活动。加格达奇区 600多名穆斯林同胞,用具有民族特色方式在清真寺拿乜帖、作礼拜、炸油兴、吃抱碗牛肉、歌舞等庆祝节日。人大地工委、行署、政协地工委、地委统战部、行署民族宗教局及加格达奇区主要领导前往祝贺,行署民族宗教局赞助2000元。各县区局的穆斯林群众也在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在清真寺举行庆祝活动。大兴安岭电视台、《大兴安岭日报》分别转播和报道“古尔邦”节情况。  
  【宗教信访】 宗教干部依据《宗教事务条例》认真做好沟通协调和教育疏导工作,接待僧人涉及场所管理,信徒之间发生矛盾,私(擅)自举办宗教培训班,场所内发生意见争执等方面的宗教信访10余件,30余人次,电话来访 70余次,处理省宗教局批转信访件1件。把问题妥善解决在基层,无越级上访情况。  
  【贯彻《条例》】 全区宗教部门广泛开展“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依法抵御渗透”宣传教育活动;8月12日,行署民族宗教局举办第3期全区宗教干部及宗教界人士培训班,参加培训45人,对贯彻实施《条例》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讨论总结。  
  【抵御境外渗透】 行署民族宗教局会同地委统战部召开联席会议,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抵御渗透的重点工作》。将 5月定为“抵御渗透调研月”,对各县区宗教部门开展工作具体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取缔基督教私设聚会点2处,处理5起宗教领域矛盾问题。  
  【北灵寺奠基】 6月10日,漠河县观音山举行北灵寺 “奠基”仪式,省宗教局领导、省佛协及其全国各省其他市地佛协领导、省内外大德高僧及地区人大工委、行署、政协地工委、统战、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区内外信众 1万余人参加。林管局副局长王树雨,中国佛协和省佛协会长分别在奠基仪式上讲话。  
  【宗教文明活动场所评比】 开展加强宗教场所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活动,参加全省宗教文明活动场所评比,加格达奇区金刚寺,呼玛县基督教堂分别被评为全省文明宗教活动场所。  
  【信息调研】 全年向省宗教局报送宗教理论文章、调研报告12篇;编写宗教工作信息18期,省宗教局采用9期;调研报告在全省宗教工作通讯刊发1期。  
  【学习培训考察】 行署民族宗教局组织基层宗教干部赴伊春、鹤岗、双鸭山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当地民族宗教工作开展情况, 进行经验交流;行署民族宗教局分管宗教工作领导及3名宗教干部参加国家宗教事务局举办的第5期宗教工作干部培训班。     (曹庆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