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呼玛县 县委书记 刘洪久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世杰(女)
县 长 王开明
县政协主席 李香敏(女)
【综 述】 2008年,呼玛县围绕“建设兴安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呼玛”目标,强化发展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9 346万元,同比增长11.6%。全口径预算收入4856万元,同比增长35.83%,一般预算收入2876万元,同比增长56.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 080万元,同比增长13.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9861元,同比增长7.5%,农民人均收入4757元,同比增长10.13%。全县完成播种面积58万亩。蜜蜂、冷水鱼、獭兔、狐貉特色养殖初具规模,农民来自畜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22.2%。袋栽黑木耳突破 3500万袋。投入700万元,增高加固修复堤防工程。总投资 4000万元,旱涝保收田项目——呼荣灌溉续建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农村高、低压电网实现国网供电,11个省级试点村主街全部硬化。黑河至呼玛公路改建工程完成98%。黑河至呼玛铁路被省政府确定为 2009年重点推进项目。呼玛—加区通县公路计划下达。招商引资2.53亿元,辽宁虹京钼业集团投资 1.2亿元,选矿厂基础工程和生活区建设完成。引进兴隆进出口贸易公司3000万元,开发木屋项目。金鼎霖公司肉牛养殖一期投资7000万元。引进内蒙古艾博集团开发岩金生产。投资 350万元,建设防火基础设施。投入1000万元,完成“以煤代木”工程。投资 496万元,完成火化场建设并投入使用。国投资金700万元,完成北宽河金矿过采区环境治理工程,353公顷土地植被恢复。投资 300万元,完成平整二支沟沙金过采区场地。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全县养老保险企业参保3734人。城乡享受低保人员 2418人。安排18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就业 1400人,公益性安置200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4%。争取防疫保健项目资金 160万元,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20个村级卫生所基本建设立项。乡村医生防保补贴列入财政预算。投资 270万元,进一步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投资200余万元,建设北京民族风情园鄂伦春族园。投资690万元,实施农村无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5个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
【参加民族服饰展】 以政协主席李香敏、副县长关金红为团长的白银纳鄂伦春民间艺术团,参加在漠河举办的首届漠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歌舞服饰展演。获 5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团体二等奖、优秀组织奖。
【为地震灾区募捐】 10月23日,开展“捐赠衣被温暖剑阁”募捐活动,全县捐赠全新被褥510套,棉衣、棉裤、毛衣等627件,八成新衣物49件,人民币50万元。
【上海专家组对旅游资源调研】 10月1日至4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组成调研组,到呼玛县对旅游资源调研,先后到桃园峰水电站、八十里湾、呼玛河口景区、樟子松母树林、三合战斗村、吴八老岛、白银纳鄂伦春民俗风情园、白银纳呼玛河渡口、白银纳鄂伦春新址、萨满文化、韩家园林业局、龙头山、冒烟山、迎门砬子、江畔公园、城欣公园、党政大楼等景区景点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会议,就辖区内主要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设想与专家组成员进行互动式交流。
【试种花生果】 鸥浦乡怀柔村村民任洪波从沈阳购进生长期短、易成活、易管理、耐寒丰产的“四粒红”花生果籽种,采用覆膜和根芽播种技术,试种 8亩,加强花期、饱果成熟期生长期管理,实现亩产300余斤,按市场价每斤5元计算,收入达万余元。得到乡党委政府重视,将花生种植列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
【“法律广场”宣传活动】 巩固“五五普法”活动成果,举行大型“法律广场”宣传活动,全县各单位领导和干部职工参加宣传。司法部门向各乡镇、林场、社区赠予“法律大集”牌匾,发放法律教材和书籍,举行万人签名活动。县直54个单位在广场设立咨询台,向过往行人和干部职工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挂图,讲解法律知识。
【推广建设草砖房技术】 以农业废弃物(稻、麦草)用干草打包机经过物理加压制成草砖,用作房屋主要墙体建筑材料建成生态房屋,与传统砖房相比具有廉价、保暖、节能、抗震、环保等优势,建设成本比传统砖房节约15%左右,节约取暖燃煤30%以上。减少农民焚烧处理农业废弃物对大气的污染和烧制红砖对土地资源的大量耗废。按每户60平方米草砖房计算,建设一户草砖房节约红砖7000块左右,保护土地资源15~20立方米,减少植被损毁1.5~2.5平方米。2006年引进草砖制造技术,投资20万元购进 3台草砖机。先后在北疆乡北疆村、呼玛镇、韩家园镇、白银纳乡、北疆乡用草砖建起呼玛镇河南新村村委会、白银纳乡桦皮手工艺品厂、白银纳乡食用菌栽培基地,在北疆新村、河南新村、韩家园村等地建成草砖房住宅56户4200余平方米。
文化下乡活动倍受农民欢迎
【黑龙江百村文化调研】 8月26日,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魏影教授一行三人抵达呼玛,进行《中俄界江三千里——黑龙江百村文化行纪》项目调研。该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省委宣传部及黑龙江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主要对黑龙江边境村屯的基本情况、基层组织、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民族、宗教、社会事业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了解黑龙江边境村屯历史,记录改革开放三十年村屯变化,为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调研组走访呼玛档案局、统计局、图书馆等相关部门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鸥浦乡三合村和李花站村,获取第一手材料。
【萨满传承】 关扣尼,呼玛县白银纳乡最后的萨满,1935年出生于西尔根气河流域的鄂伦春族倭勒河部落的古拉依尔氏族,1950年,关扣尼正式成为家族的第15位萨满。74岁的关扣尼老人58年后找到自己的继承人——孟菊花。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最初萨满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萨满”二字的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而鄂伦春族信奉的萨满教认为“萨满”是人和神之间的使者,每当占卜、祭祀、求医的时候,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1953年鄂伦春人正式定居。关扣尼与其他的萨满一样,响应政府破除封建迷信的号召,将自己的萨满神服送到深山。为了将萨满文化传承下来,关扣尼老人在白银纳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精心选择,将女儿孟菊花确定为传承人,在9月1日白银纳乡鄂伦春民族下山定居五十五周年纪念日举行传承仪式。
【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现场会】 8月19日, 全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现场会在呼玛县召开。省卫生厅、地区、呼玛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全省各地、市卫生局主管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三网四化”管理协作组成员(各市县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提出,推进全省全面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第二个十年规划目标为总线,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更好地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健康权益,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提倡全员参与,形成发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力,推进全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保障;各级卫生组织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探索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新模式,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整体推进,促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可持续发展。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王怀刚介绍大兴安岭地区概况和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呼玛县县长王开明及大庆杜尔伯特县、鹤岗绥滨县领导做典型发言。会后,到呼玛县医院和河南新村卫生所,实地了解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情况。
【参加全国青少年器乐总决赛】 7月27日至31日, 呼玛县选派11名选手代表黑龙江省参加由文化部中华少儿文化艺术中心、北京电视台、亚洲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联盟、中华文化信息网、中国儿童网联合举办的《蒲公英第八届(2008)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新人全国器乐总决赛》。逯海涛获青年组萨克斯金奖、范跃超获青年组萨克斯银奖、杨晓涵获青年组架子鼓铜奖、葛鑫获少年组大号金奖、王海明获少年组大号金奖、路子龙获少年组大号银奖、王鑫获少年组圆号银奖、罗轻舟获少年组圆号银奖、徐叶桐获少年组电子琴金奖、王宏璐获少年组电子琴金奖、唐婉获少年组架子鼓铜奖。辅导老师陈立志、周志刚获大赛“优秀园丁”奖。
【高考成绩】 在大兴安岭七个考区中,四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进线率)各科共计56项中,获41项第一。呼玛高考重点进线15人、二本进线66人、艺体生文化课进线18人。二表以上合计进线99人,总进线率29.64﹪,获全地区七个考区第一名。全县文科最高分605分,居全地区第二名。
【发放成品油补贴】 按《省财政厅关于对城市出租车经营者因成品油调价给予财政补贴的通知》要求,召开补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补贴实施方案。落实地方配套补贴资金8.5781万元,相应资金98.62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07.199万元,补贴出租车258辆。
【大项目建设】 采取重点调配、重点扶持、重点跟踪、重点储备方式,加快大项目建设步伐。1至7月,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计划投资10.6亿元。项目建设到位资 金6.2亿元。围绕民生类、产业类、基础设施类3个方面 16个重点项目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帮助项目谋划、论证、立项,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重点扶持对俄经济合作贸易园区基础建设项目和北西里钒钛磁铁矿开发新建项目;建立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将重点建设项目量化到部门,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咨询机构联系,筛选、论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的环保型工业项目,做好后续项目的储备,为投资持续增长提供项目支撑。
【“哈洽会”签约1.2亿元】 6月16日,在第十九届“哈洽会”上与辽宁葫芦岛虹京钼业有限公司签订投资总额1.2亿元的黑龙江虹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仓储物流建设项目。
【为地震灾区捐款】 5月12日,四川省地震发生后, 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向灾区人民捐款。县处级领导每人捐款500元,广大干部职工从100元到 300元不等,全县中小学生、县红十字总会、中省直部门、各企业、个体私营业主、出租车司机等社会各界人士为灾区人民捐款40万余元。
【“以煤代木”工程】 制定《“以煤代木”工程宣传方案》、《“以煤代木”工程宣传提纲》。逐户发放“以煤代木”宣传手册,宣传入户率100%。设立宣传牌32块,悬挂宣传条幅80幅,张贴标语4000条,发放宣传手册19 000余册。组织包村工作组19支,制做板报 160余期,出动宣传车30台650车次。呼玛镇内设煤炭供应点一处,引火柴供应站两处。镇内3个社区5717户居民和各企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以煤代木”工程。改造锅炉4836户。向农村居民5487人发放专项补助资金54.87万元,特殊群体269人发放专项补助资金2.96万元。
【设立国储粮分库点】 通过多方努力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在呼玛县粮库设国家中储粮省分公司分库点,计划收购国家储备粮5000吨。
【“六大工程”建设】 呼黑公路改建工程完成总工程量98%, 完成投资 2.7亿元,建成114.25公里二级公路和12.39公里的4条支线;辽宁葫芦岛虹京钼业有限公司北西里矿区建设炼钢企业,总投资6.7亿元。完成投资1.2亿元,日处理5000吨矿石的选矿厂基础工程和生活区建设完成,架设采矿区至选矿厂 6.6万千伏输变电线路,采矿设计完成;大兴安岭对俄经济合作贸易园区D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84万元;自筹资金呼荣堤防续建工程完成投资 450万元;黑龙江界河察哈彦护岸工程完成投资370万元,修建护岸1950米;总投资 4028万元旱涝保收田项目,到位资金1000万元;投入300万元,完成78公顷沙金过采区治理。投入资金931万元,用于“以煤代木”工程。建筑697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213户动迁户支付动迁费745万元。全年建设草砖房228户。 (王 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