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呼中区(林业局)

呼中区(林业局)

呼中区(林业局)



  区委书记 闫国荣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何培信
  区  长 杨 刚(5月任)
  区政协主席 赵秀英(女)
  【综 述】 2008年,呼中区(局)以“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为工作重点,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 426万元,完成年计划112.6%,同比增长12.7;全口径财政收入1250万元,完成年计划101%,同比增长15%;一般财政收入636万元,完成年计划101%,同比增长15%;木材生产任务完成年计划100%,木材销售 16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2 349万元;建成面积27万平方米“有机食品黑木耳养殖科技示范基地,黑木耳养殖5080万袋,创产值8000多万元,将区内24家木材粗加工企业清理整顿为 7家精深加工企业,林产工业实现产值11 605万元,同比增长46.3%,实现利润1103万元,同比增长38.7%;营林生产完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景观林抚育和母树林抚育计划4761公顷,完成年计划10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产值33 868万元,完成年计划112.89%,同比增长44.85%,增加值完成 18 450万元,完成年计划137.68%,同比增长44.18%,上缴税金完成 622.1万元,完成年计划100.34%,同比增长30.96%;招商引资签订贸易合同6项,总签约额1.5亿元,新增超千万项目 2个,招商引资计划8000万元,完成8890万元,完成年计划111.1%,同比增长17.9%;投入资金 7000余万元,完成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安置棚户区居民504户;新建一座建筑面积 3700平方米的锅炉房,镇内 16万平方米楼区实现集中供暖;1400多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67元,同比增长10%;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中考、高考升学率分别达70.1%和76.4%。地委委员(扩大)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在呼中召开,“呼中现象”得到地委、行署、林管局领导充分肯定。呼中林业局获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区党建工作获先进党委称号。   (肖秀丽)  
  【冰雹灾害】 7月20日13时42分至14时 04秒,大兴安岭呼中区呼中镇遭受突发罕见冰雹灾害,这次由于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冰雹自然灾害,长达18分04秒,最大冰雹直径40毫米,50分钟降雨量达11.0毫米,最大风力 9级。冰雹灾害给呼中镇居民及呼中镇公共设施造成严重损坏。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160公顷,绝收160公顷;经济损失240万元;受灾人口 18 987人;房屋损坏5661间,直接经济损失356万元;木耳养殖227户,毁坏木耳564万袋,经济损失451万元;林业局公共设施损失475.8万元。突发冰雹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共计1523万元。   (杨沛忠) 
  【“家庭致富”工程】 把“家庭致富工程”作为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谐工程、阳光工程和幸福工程。多次召开常委会、班子会、党政工联席会研究部署。为降低种、养殖业户的生产成本,“家庭致富工程”领导小组与区供电局等相关部门、协商并达成共识,将新建的园区业户的用电价格限定在每度0.51元。义务为地处偏远的47户黑木耳养殖户架设供电线路1300延长米,硬化沙石道路 3000延长米,无偿提供房屋2万余平方米,按要求免收农林特产税。区财政局为下岗职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家庭致富经济提供贷款 200多万元。区工会为职工自营经济户提供低息贷款近2万元。各基层单位按照5~10万元的数额为家庭致富经济提供资金扶持。及时为黑木耳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和预测,通过网上促销等方式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建立稳固的销售网络,拓宽黑木耳销售渠道。全区一类重点帮扶家庭晋升为二类重点帮扶家庭,二类重点帮扶家庭晋升为富裕家庭,上升比率分别达 25%以上。 638户重点帮扶家庭,100%有家庭致富项目。                           (杨沛忠) 
  【林产工业大项目建设】 大 兴 安 岭兴安木业有限公司年产1.2万立方米落叶松集成材项目,于7月末基本完成,进入试生产运行阶段。公司同北木达成技术转让协议,计划投资650万元,采用北木实木、铝包木门窗技术专利生产实木复合门窗,组建年产 6万平方米的铝包覆实木复合“门窗加工中心”。在广州定购门窗铣钻加工、门窗锯钻加工、直线仿形砂边机、立卧铣、框架组合机、喷漆线等相应机械设备。其中,门窗铣钻加工、门窗锯钻加工、框架组合机、高速截锯等相关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喷漆线和立卧铣等后续设备在厂家进行出厂前调试。借助项目投资方之一的浙江金马集团产业结构优势,在上海安天置业的安天红别墅开发项目中获1.2万平方米门窗加工生产订单。                     (杨沛忠) 
  【清理整顿木材加工企业】 对全区原有木材加工企业本着去粗、留精、清小扶大的原则进行清理整顿。制定《呼中林业局林产工业木材加工企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对原有24家林产工业木材加工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确定保留大兴安岭兴安木业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卡玛兰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呼中大森林山产品有限公司、大兴安岭盛铭木业有限公司、呼中格美家具有限公司、呼源华源木业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呼中区佳华木制品加工厂、大兴安岭碧水雪糕板有限责任公司8家企业。                        (杨沛忠) 
  【棚户区改造】 成立呼中区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拟定实施方案。由建设局牵头,呼中镇、社区和相关部门配合,抽调工作人员入户调查,了解情况,通过思想动员、政策讲解,使棚户区居民充分认识棚户区改造的意义,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棚户区改造规划占地面积12.9公顷,规划建筑23栋居民楼,建筑面积103 085.04平方米,安排住户1860户,2008年一期工程建楼房8栋,建筑面积35 000平方米,安排住户642户。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家庭结构等情况进行整体规划,设计4种户型,A户型建筑面积67.8平方米;B户型61.61平方米;C户型54.39平方米;D户型44.77平方米。户型设计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符合国家与省有关住宅建设的规定,均达到节能标准。                           (杨沛忠)
  【“民心”工程】 把改善职工群众吃、住、行、医和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作为“民心”工程,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建筑面积 3万多平方米,全部交工投入使用;发生冰雹灾害后,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灾救灾指挥部,以社区为单位,集体采购救灾物资,采取政府援助与群众自救相结合,形成单位包职工、社区包住户、民政包困难群体的“三包”工作模式,呼中镇800户孤寡老人、遗属、低保户等困难户的食宿得到政府安置;区医院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立协作医院,为区医院在课题研究、远程会诊、巡回医疗、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呼中区5万职工群众受益,解决了边远山区老百姓求医难、看病难的问题;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实施呼中镇内路网改造工程,对镇内2条7.5公里街巷道进行路面改造,沿呼玛河修建呼中镇外环路6.5公里沥青路;投入1800万元,对呼中镇内供暖管线进行改造,购进 40吨的锅炉,新建2400平方米锅炉房,将原有的3个锅炉房改造为配热泵站,增加供热面积16万平方米。
                                     (肖秀丽)
  【案件监督管理】 建立案件线索管理制度,案件线索经信访登记后交由案件监督管理室专人统一管理,并设立案件线索信息库;建立案件线索集体排查制度,每月月初召开由班子成员、科室主任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的线索排查分析会,筛选案件线索,由案件监督管理室做好登记;建立案件初核制度和立案备案制度,设立初核案件登记簿、立案案件登记簿及大要案登记簿,督促、检查、指导查办案件工作,加强对初核案件、立案案件的监督管理;将案件监督管理工作责任目标细化,建立案件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加强对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考核检查。2008年,立案23起,结案率100%(其中大要案13起,占案件查办总数56.52%),有25人受党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科级干部12人),其中,党纪处分6人(党内警告 4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留党查看1人),行政处分19人(其中行政警告17人,行政记过1人,行政记大过1人),累计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8万元。             (肖秀丽)
  【生态旅游】 把旅游业作为“六大产业”之一,实施“旅游富区”战略,本着“景区景点高标准规划,科学开发,与国际接轨”的原则,聘请省旅游局和东北林业大学编制《呼中国家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聘请西北林业规划设计院编制《呼中国家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占地 13万公顷的呼中国家级森林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的审批。投入资金380万元,对各景点景观的住宿、餐饮服务、交通、景点建设进行规范,改善旅游环境。先后开发苍山石林、大白山、碧水佛山、自然保护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聘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呼中区旅游总体规划》。确立“森林腹地、兴安之巅”呼中旅游品牌;围绕“森林养生、避暑度假、登高览胜、冰雪体验”四大旅游产品定位,开发整合漠河—阿木尔—加格达奇三日游等32个旅游产品,推出“找北去漠河,登高到呼中”宣传口号;通过“兴安环线,呼中必看”宣传推荐呼中旅游。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萧山工贸集团,投资8000万元,修建大白山氡泉度假村等旅游基础设施。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的中国旅游胜地品牌推广峰会上,呼中区被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旅行商协会授予“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称号。呼中旅游开发公司成立后,培训兼职导游员、讲解员8人,兼职业务员 20人。组建呼中旅游爱好者协会,有会员30人。运用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资源,建成呼中旅游网。注册全国最大的旅游网络平台———同程网等,利用互联网资源广泛宣传和营销呼中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信息全地区、全国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网上查询、预订和结算。提前两年完成行署关于建设旅游信息网络的工作布署,网站建成两月内点击率达3万多次。全年旅游人数3776人,实现收入248万元。领游员在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获第一名,风光推介片获第三名。       (肖秀丽)
  【自来水公司节能降耗】 针对电耗占公司生产成本比重大的情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更新改造低效率机泵,降低生产电耗。加强办公用电、用水管理,除生产用电外,其他用电采用声控或时控,公司内部实行用电承包责任制,节约电费数万元。将 315千伏安的主要电器换成200千伏安,节省资金 2万元。实行供水压力调解制度,冬季供水压力保持在3公斤,夏天保持在2.5公斤,节约电费近 10万元。组织专业测漏人员对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检测、维护,降低供水管网损耗,节约资金 3万元。对制水原材料采购进行监管,确保出厂水质达标前提下,合理投加药剂,节约原材料。加强易耗办公用品管理,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重复打印次数,对文件初稿实行双面用纸,正确使用办公打印机、耗材,减少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节约办公费用0.3万元。修旧利废,将旧仪表、旧设备修好再用。              (肖秀丽)
  【碧水贮木场自营经济】 实施“家庭致富”工程,帮助引导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进行物资和资金等方面扶持,促进全场职工自营经济发展。养殖黑木耳业户62户,养殖黑木耳 100余万袋,收获黑木耳35 000公斤,创产值175万余元。家畜养殖业户2户,养殖家畜70余头,出栏猪60余头,每头净利润530元,产值14万元。                 (肖秀丽)
  【抚育伐生产】 制定《呼中林业局抚育伐管理办法》、伐区踏查、产中检查以及撤点通知书等规定,实施抚育伐生产合同化管理和生产抵押金制度,完善抚育伐材运输行车命令单制度,实现抚育伐生产管理工作产前超前准备、产中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产后验收及时,控制抚育伐材运输过程中跑冒现象;对企业利润进行产品终端测算,科学合理分配生产成本,为生产作业提供资金保障。碧水林场将43.99元/亩的成本,经测算合理分配到准备作业、林地清理、抚育伐材下山三大生产环节,对抚育伐材生产成本相对主伐78.00元/立方米的不足部分,林场每立方米补给22.00元,给抚育伐材100.00元/立方米。根据材种、规格和质量进行不同的分类,优质木材缴入国库,未达到缴库标准部分统一存放,分材质等级归楞,由林业局统一处理;在主伐生产准备作业期间,坚持木材采运和营林生产两部门相互协调,按照就近、合理兼顾原则,开展主伐准备作业和抚育伐准备作业,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抚育伐生产特点,引导和鼓励职工以合资、独资形式购置JC—30拖拉机和小型木材运输汽车投入到抚育伐生产中,提高生产作业效率,森林资源得到保护。促进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管理和森林生态的修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肖秀丽、王桂闽)
  【宏伟林场安全生产】 注重安全宣传、教育、管理,提高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的安全意识。采取入户宣传和电视滚动播出形式,加大安全知识宣传力度;组织开展百名一线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大赛”活动,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生产技能;针对冬季雪大路滑、安全作业难度大等实际,林场主管领导从多方面加强管理,对机械检修、推道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在生产过程中,场检查组不定期到山场作业点进行安全检查,对违规作业严管严罚。                             (肖秀丽)
  【“以煤代木”工程】 投入资金1800万元,对全区供暖管线进行改造,购进40吨锅炉,新建2400平方米锅炉房,将3个锅炉房改造为配热泵站,增加供热面积 16万平方米。制定《呼中区煤木差价补贴方案》,实行煤木取暖差价等级补贴,按照职工遗属、低保户、在职职工、退休人员和其他人员等类别,分别给予不同煤木差价补贴。利用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加大“以煤代木”工程宣传力度。区纪委、社区和“以煤代木”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入户宣传发动,对各镇场所、居民住户和各林产工业加工企业“以煤代木”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发放燃煤补贴。组织技术人员设计改造燃木取暖炉灶5309户,区局投入资金126万元,对各企事业单位、转制企业、私有企业0.3吨以上燃木锅炉42台进行技术改造,由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在呼中镇和碧水镇投入17万元,建立利用废弃木耳袋制作燃烧棒场,产量100多吨。将回收的10万立方米烧柴作为生产加工细木工板的原料,生产细木工板 10万张,创产值9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多万元。                   (肖秀丽)
  【碧水贮木场达产增效】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工作体系,制定工作规划,提升产品质量,净化销售环境,提高服务意识。生产精选材1万多立方米,占经济材比重20%,平均每立方米提高售价98.85元,增加产值 97.97万元,纸材中挑选 1001立方米,占非经济材比重12.2%,平均每立方米提高售价490元,增加产值 49.05万元。装车过程中,实行测量装车吨位,提高装车载量,达到满载而不超载,节约包装物支出,节约成本,降低运输费用。 (王桂闽)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开始筹建,是北半球纬度地带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和物种基因库的国家级保护标本,总面积 167 213公顷,森林覆被率89.6%。保护区内保存以兴安落叶松为主要群种的248种植物,其中,岩高兰、兴安落叶松、红毛柳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 (脊椎动物)50科178种,其中鸟类131种,兽类33种,两栖爬行和鱼类 1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紫貂、貂熊、猞猁、驼鹿、花尾榛鸡、细嘴松鸡、金雕、棕熊、雪兔、原麝、冰獭等30种。保护区与大兴安岭西坡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两者合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大兴安岭原始林生态系统。与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科研工作,进行保护区多资源调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建中国北方林定位监测站,推动北方林的研究、管理与保护,对森林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1993至2008年,呼中林业局将保护区周边的多个主伐林场撤销,将林场人员全部搬迁,保护区建立群防群治网络,边界防护网络,在交通要道口设立宣传牌。集中开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专项“三清”工作。组织警力武装清山,加大乱捕滥猎案件查处力度,遏制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行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得到保护。                             (王桂闽)
  【呼源镇企务公开】 把“企务公开”重点放在生产经营上,公开难点放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公开热点放在职工生活福利上,公开焦点放在干部的廉政自律上。年度工作任务、经营方针、措施,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企业改革(包括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方案;职代会民主评议、测评领导干部结果、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岗位竞聘;违纪干部处理、奖励企业领导干部;林场劳动用工计划、职工下岗分流方案;财务收支和招待费使用情况;领导干部工资、奖金收入、通讯工具、补贴情况;天保工程资金使用和计划;医疗、教育系统经费及各项收费项目;罚没收入及行政收费实施收支两条线;计划生育二胎指标、征兵等10方面的内容,通过召开职代会、代表团长会议、设立永久性广告栏、张榜公布等不同形式,向职工群众公开。   (王桂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