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格达奇林业局
加格达奇林业局
加格达奇林业局
局党委书记 李风阁
局 长 候瑞昇
【改革开放30年】 1991年 3月,组建加格达奇林业局。建局初期,由于受单一木材经济的影响,在给国家建设提供大量木材的同时,森林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企业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地委提出的《避危兴林方案》,实施“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战略。坚持“有利于森林资源生态建设,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增收”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企业改革。对 3个苗圃本着“三个退出”原则,实行市场化管理。对工程处、机修厂等单位改制为民营。对营造林生产任务进行招标或委托经营。1998年,把握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一机遇,科学地确立以生态建设立局的发展定位。2001年,全面停止木材主伐,将工作重心转入资源管护和营林生产,突出资源管护主导地位。建立多布库尔湿地自然保护区,对 21.39万公顷湿地进行界定。对施业区内的金矿、煤矿进行集中清理整顿。打击乱砍滥伐林木、拱地头、扩大地边、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0.53%,增长5.72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到27 777 352万立方米,增加19.70%。对营林资金实行集中专项管理,造林质量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保持在 85%以上。全局累计完成造林1 203 169亩、人工促进更新105 000亩、次生林改造129 500亩、母树林经营 78 495亩,种子园经营12 045亩,大苗造林3 308 033株,城镇固边绿化大苗670 000株,植被恢复73 634平方米,经济林培育90 000株,四旁绿化750 000株,义务植树346 300株,公益林抚育430 500亩,封山育林69 000亩。2005年,开始实施企业体制和机制的配套改革,林业局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资源管护、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林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和林业集团公司行使森林资源监督和管理,全面负责所辖区域内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利用和森林资源资产的运营。全局设林场5个,经营所 6个、管护区5个。通过卖、股、破、送等形式,对38家小企业进行改制,盘活资产近2000万元,剥离债务200万元,收回资金331万元。对全局重新定编,机关由22个科室改制为16个,压缩机构27%,全局编制1908人,精简管理人员214人。通过两年具体运作,完成整体改制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理顺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增加防火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达到经济发展,企业增效,职工致富。至2007年,防火设备、机具配置实现标准化,有防火运兵车21台,特种车 2台,短波电台4部,中继站5部,超短波车载电台138部,手持机108部,GPS定位仪 50部。瞭望塔由15座增加到18座,实现防火瞭望复盖面100%。有专业扑火队伍583人,半专业队伍300人。建立大黑山、古里、葫芦岛野生药材繁育基地,种植北药5005亩。引进福建银子凹生态林业发展公司开发的《五味子、刺五加原生态规模生产研发项目》,对规模化发展北药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开辟多布库尔漂流,形成以古里山庄为中心的五点二线旅游格局。规范管理林下资源,公开拍卖林下资源采集权,职工山产品采集年人均收入超过 500元以上。重点发展柞蚕养殖,放养柞蚕90把剪,实现产值40万元。争取到国家、省柞蚕蚕种场建设项目资金 168万元。牛存栏5094头,羊存栏46 384只,大鹅344只,鸡3336只。引进企业大户 5户,特色养殖户430户,引进资金约1.5亿元,实现产值近1亿元。2008年,完成林企总产值10 121万元,其中,营林生产完成产值1120万元,多种经营完成产值9001万元。
检修扑火设备
【综 述】 2008年,加格达奇林业局结合全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职工增收三大主题。加强资源管理,制定《加格达奇林业局林下资源保护工作方案》、《加格达奇林业局林下资源经营权有偿转让工作方案(试行)》,转让资源面积20 314公顷。营林生产工程化管理,实行招投标制度,完成退耕还林4.5万亩,庭院绿化 3000株,义务植树6000株,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500公顷,母树抚育500公顷,种子园抚育 200公顷,十八站火烧迹地恢复造林370.4公顷,营养林育苗 1000万株。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年人均增加收入2400元。完成林企总产值10 121万元。其中,营林生产完成产值1120万元,多种经营完成产值9001万元。
【资源管理】 开展“倡导绿色文明,创建绿色家园”活动,印发《全民环境教育工作方案》,对职工群众进行环境警示教育,加强管护内业建设,规范管护人员变更程序,统一核发管护证、稽查证,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工业园区、加卧公路等项目征占用林地的审批管理,受理拟占地项目10个,资源、公安森保部门开展以打击“四乱、四滥”为主题的专项活动,对19起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打击;涉农林地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所有数据编入微机管理;“以煤代木”工作通过全区验收;出台加格达奇林业局《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林下资源经营权有偿转让工作方案》,林下资源转让地块31个,资源面积20 314公顷。
【完善防火机制】 强化以火源管理为中心的各项预防工作,建立宣传教育、火源管理、联防协作三道防线。出动防火宣传车80台次,发放宣传单5万余张,发防火彩铃短信3万余条,维修永久性标语牌126块,建立 18条“防火宣传一条街”,教育宣传面100%。加大“三清”工作力度,清出不符合规定入山人员60名。为16个防火责任单位配齐快速运兵车。对基层 148名业务骨干进行森林防火技能培训。与施业区内的农牧户、野外作业点签订防火、宣传教育责任状3410份。与林田、农委、大杨树等单位签订《联防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吸收农民参与管护,缓解林农矛盾,降低人为火发生。
【营林生产】 营林生产实行工程化管理,营林任务实行招投标制,管理上实施法人责任制和目标化管理,成立 6个造林子公司。完善目标管理、苗木管理、质量管理、验收管理等各项制度和监督机制。全年完成退耕还林3万亩、庭院绿化3000株、义务植树 6000株、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工程500公顷、母树林抚育500公顷、种子园抚育 200公顷、十八站火烧迹地恢复工程造林370.4公顷、营养杯育苗 1000万株。加强生态林场、管护站、检查站建设,栽植绿化大苗83万株。
【招商引资】 完成招商引资2000万元,完成任务100%。与浙江省金马集团签订《蓝莓原生态穴状栽植项目》意向性协议,项目预计总投资 8亿元人民币。与福建厦门润德源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北药收储、加工、销售物流中心项目》协议,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对招商引资企业福建银子凹生态林业发展公司《五味子原生态规模生产研发项目》扶持力度,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年播种五味子 60斤,育苗两亩,培育种苗20万株。对全局旅游景点进行改建、扩建,绿化,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实现综合产值30万元。重点发展柞蚕养殖,聘请省柞蚕养殖专家举办2次技术培训班,培训300余人次,养殖柞蚕125把剪,实现产值63.5万元,完成蚕种场建设项目,总投资 270万元。加强林下资源采集管理,规范采集行为,对采集权实行有偿转让,转让地块31个,资源面积20 314公顷。执行“三证”制度,严把采集、运输手续的审批关,全年办理采集证696张,运输证28张。采集蕨菜121吨(湿),笃斯25.7吨。
【项目建设】 向国家争取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项目,投资总额 556万元。古里防火水源地工程项目,得到集团公司批复,总投资466.69万元,其中,集团公司186.68万元,占建设投资40%,林业局招商引资280.01万元,占建设投资60%。
【企业管理】 结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加强企业管理,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编辑《规章制度汇编》。加强费用管理,控制费用支出,局机关车辆、电话及日常办公费用等节约8.6万余元。实行 “政务、企务公开制度”、“行政问责制”、“服务公示制”,增加工作透明度,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职工自营经济】 扶持职工自营经济,鼓励职工养殖柞蚕、蜜蜂,种植袋装木耳、猴头,采集林下资源, 种植北药,承包造林生产等,职工年人均增收2400元。 (齐福德供稿)
责任编辑:郝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