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管理
疫情管理
全区共报告发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4种,发病率318.43/10万,同期相比上升59.22%。其中,乙类传染病9种,发病率207.21/10万,同期相比上升18.38%;丙类传染病5种,发病率111.23/10万,同期相比上升345.81%。肠道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9.72%,同期相比上升27.16%。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56.04%,同期相比上升11.65%。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布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3.39%,同期相比上升36.11%。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乙丙肝、梅毒)占传染病发病总数30.85%,同期相比上升21.56%。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全年因艾滋病死亡1人,因肺结核死亡1人,因流行性出血热死亡1人,死亡率0.59/10万。传染病发病数在前五位的是肺结核、手足口病、猩红热、乙肝、流行性腮腺炎,占传染病发病总数77.84%。病例主要分布在加格达奇区、松岭、新林、塔河,占78.39%。发病数最多为7月,最少是1月,有季节性升高趋势。男女性别之比为1.59:1,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发病率378.59/10万,女性发病率254.08/10万。从年龄分布来看,以10~50岁组发病数为最多,占传染病发病总数26.09%。从职业分布上看,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工人、农民、离退休人员及家务待业人员为主,占传染病发病总数84.65%。